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附錄~:~識法眼宗文益及禪風~:~. 文益(885-958),俗姓魯,余杭(杭州)人。. 年甫七歲,即投新定之智通院全落發,弱齡即受具戒於越州(紹興)之開元寺。. 後於明州(寧波)育王寺希覺禪師門下習律,同時“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場”,希覺稱他為“我們 ...

  2. 中國流傳的《彌勒下生經》,主要的有西晉竺法護、東晉失譯人、鳩摩羅什(兩種)和唐代義淨五種譯本,諸本的內容大抵相同,不過在一些細節上則有出入。李永寧和蔡堂的研究指出,由於竺法護的譯本不載婆羅門拆幢一事,故初唐的彌勒經變是根據竺法護

  3. 諸緣來去增減?笑擁斜陽照海天。。。(三) 【這兒是『禪七修行系列』之總編匯集處】 多少遐思與夢奔騰人生河。 染盡滄桑心在雲水間徜徉。 驀然回首霜染歲月一身塵。 曾經時光琉璃的美麗過往。 盈一箋水墨綻放繾綣無語。 夢殘飛絮詩殤半卷千懷影。

  4. 2021年2月13日 · 菩薩饒益有情戒略有十一相: 1. 謂諸菩薩於諸有情能引義利彼彼事業,與作助伴。 於諸有情隨所生起疾病等苦,瞻侍病等,亦作助伴。 2. 又諸菩薩,依世出世種種義利,能為有情說諸法要,先方便說先如理說,後令獲得彼彼義利。 3.

  5. 一、觀察修:如我們修習對善知識的淨信心、暇滿義大、念死無常、業果法則、輪迴的過患、以及菩提心等道理,都必須靠觀察修。 因為只有經過思惟抉擇之後的法義,才能使信心增強,變得非常猛利,長時間的改變心意(能持續長久的根除惡習)。 因為若不如此,就無法去除修行的種種障礙,譬如不恭敬等。 而生起猛烈、恆常與法相應的心念,唯有依賴修行時不斷的思惟觀察。 【如於貪境,若多增益可愛之相,則能生起猛利之貪,及於怨敵,若多思惟不悅意相,則能生起猛利瞋恚,是故修習此諸道者,境相明顯不明皆可,然須心力猛利恆常,故應觀修。 就好比對著貪境,如果內心不斷思惟、強化它(悅意)可愛的一面,就會引發強烈的貪欲;對於怨敵,若持續思惟他令人(不悅意)厭惡之處,就會對之生起強烈的瞋恨。

  6. 2020年10月1日 · 廣論消文183 又為說明果之受生有二種因,謂能引因及此所引生起之因,故說二重因果。. 第二支分攝者。. 十二緣起可以從多種角度解釋,因此,遇到解釋有不同之處,也不必認為是相違。. 以下將十二支攝為四支,就有特別解釋的方法。. 如《集論 ...

  7. 初破除推延懈怠者,略有三種,謂已得之身速當壞滅,命終之後墮諸惡趣,如此人身極難再得。 破除推延懈怠的方法,略說有三種,即思惟: ① 人身無常,很快就會失去; ② 死後將墮入惡趣; ③ 這樣的人身很難再獲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