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31日 · 何醫師強調孩子能從小便有保健常識是好的開始也吻合中醫所標榜的防病於未然,「有不少父母會奇怪為何孩子進入幼稚園後常患病這正是中醫認為兒童形氣未充即身體及支持身體正常活動的未充實兩者都未發育完全以致進入幼稚園時身體對四周的病毒及細菌等免疫力不足便容易生病。 多小朋友患有濕疹,百合薏米綠豆沙便可以紓緩不少,兼且能健脾去濕,清肺安神。 (萬里機構提供) 最後何醫師提提大家想孩子增強免疫力,除了要健脾胃、均勻飲食、保正氣外,運動當然亦不能缺少。 當中還有值得注意的是生活規律要如常,「我常陪孩子背弟子規,唸到『居有常、業無變』是對自己的溫馨提示,即是說生活要正常,不要反覆變化,如孩子日常生活都是晚上10時睡覺,早上7時起床,就盡量按其規律如常。

  2. 2019年11月5日 · 常用化療藥物包括紫杉醇類、生物鹼類、鉑類等會引致周邊神經病變,出現手指、腳趾對稱性麻木或疼痛。 中醫藥中心以每日2次中藥通痹湯(1個月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以及每周2次針刺(3個月為1個療程),在接受了3個療程的128名病人中,有效改善周邊神經麻痺的患者達79%,其中25%效果顯著,59%為有效。 中藥通痹湯. 中藥通痹湯常用藥包括老桑枝、川牛膝、雞血藤、白芍等。 (陳智良攝) 處方常用藥:老桑枝、川牛膝、雞血藤、白芍等. 如化療神經毒副反應出現達3個月以上者,可在上述處方中加入熟地、枸杞子等. 內服劑量: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用. 外浸用法:藥渣加水煎藥浸泡手腳. 乳癌、肺癌和大腸癌較常結合中西醫治療.

  3. 2024年4月30日 ·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黃巧雲表示今次項目希望提升中醫師就中醫治療的能力她指本港及中醫的治療及法規與內地不同本港中醫師不能如內地般兼具西醫職務本港中西醫協作仍與內地有別不過有信心團隊式共同提供治療可以推廣至世界各地

  4. 2016年7月5日 · 00:21 2016/07/05. 港人針灸推拿不再抗拒市場需求漸大浸會大學開辦的中醫及中藥學士課程其畢業生平均起薪點分別逾2萬元及1.4萬元中藥畢業生若擔任政府部門的科學主任月薪更可高達5萬元大中醫藥課程導師強調.

  5. 2016年3月29日 · 她說暗瘡與嗜甜及情緒壓力有關,但她不好甜食,與小時候的慘痛教訓有關。 「我到現在還記得四、五歲的時候,早晨牙痛,但爸媽上了班無人理,結果不停喊足 1 日,好淒涼。 」這刻骨銘心的經歷,讓她從小便乖乖地早晚刷牙,對於甜食也不熱衷。 因為試過生暗瘡之苦,今天在診所內,她也是以皮膚專科作主打;而她正在攻讀中大的博士學位,也是以皮膚敏感作為論文。 我 2003 年開始行醫,在大學教過中醫美容,又在化驗所做過研究,所以我現在用的都是自己生產的護膚品,並且有空便做針灸,做 facial 就無時間了。 今天她皮膚保持光滑,相信就是這個原因。 雖然楊明霞爺爺是中醫師,但讀醫卻緣於母親患病。 「媽咪最錫我,我不希望她患病時,變得六神無主。 」(曾有為攝) 早餐講究營養.

  6. 2020年5月26日 ·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中醫診所大埔區為首間推出這項服務的中醫診所至今共服務17人年齡由18至68歲中醫師巢朝楝透露新冠肺炎康復者出現的不適主要為乏力咳嗽失去部分味覺嗅覺胃腸功能紊亂等主要由濕毒濕熱或氣虛引致。 中醫師為患者針炙迎香穴位,以治療嗅覺問題。 (陳靜儀攝) 巢朝楝續指,其中一名60歲男患者5月初因咳嗽、乏力而求醫,經診辨為肺脾氣虛夾濕熱,獲處方「參苓白术散」以補脾胃及兩次覆診後已痊癒;另一名40歲女患者,則仍未完全恢復味覺和嗅覺,經診辨為氣陰兩虛,獲處方「生脈飲」以益氣養陰生津,及後恢復9成味覺和嗅覺。 立即下載hket App,掌握「全球疫情實時動態」、口罩供應資訊及急症室輪候時間: https://bit.ly/2V94aIF.

  7. 2017年10月18日 · 醫生是香港首批紓緩專科醫生,20多年來陪伴末期病人走最後的路。 他說,間中也會見一個會迴光返照的末期病人。 他指,醫生診斷上沒有「迴光返照」的用語,通常會稱作「suddenly alert in a limited period」 (編按:某段時間突然變得警覺): 這不是一個不常見(uncommon) 的狀況,病人通常是有些未完成的事 (unfinished business)才會突然清醒。 一般是在心理、情緒上有個人原因,支撐著他的意志。 【延伸閱讀】走進醫院中的孤島 紓緩科醫生:不願末期病人獨行. 最後失去的是聽覺. 死亡的定義都是心跳停止、腦幹死亡等,但原來以感官來說,身體最後失去的是聽覺。 林醫生說: 所以就算患者臥病在床,看似失去意識,家屬都可以跟他說話,病人是可以聽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