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4月27日 · 55歲的葉永玉在1993年完成骨科專科訓練是本港首個女骨科專科醫生她回想成為骨醫之路最初選擇的其實是專門做手術的外科由於外科訓練規定要在骨科工作半年至1年她發現骨科其實都有很多不同手術例如鑲鋼片螺絲需要的技術可能比外科更精細因此決定留下來。 她坦言,早在選擇外科時,已有同行、同事因為其性別而勸退她。 她說:「其實那個時代,女性做外科、做手術,都是比較少。 其實對專科的興趣,男、女是無分別,只是社會及心理障礙。 」她慶幸有思想開放、任職教師的丈夫一直支持。 (李澤彤攝) 醫者父母心 從未言棄. 在骨科一做便是24年。 葉永玉說,多年來從來無想過放棄工作,每當看見病人可以康復,她便有源源不絕的力量。

  2. 2021年5月6日 · 本文邀來香港註冊骨科專科醫生何嘉棋醫生探討導致膝關節退化的因素各種減慢關節退化的方法以及退化後的補救措施。 關節退化是指關節面的軟骨隨年月增長而出現磨損及剝落,從而影響關節活動順暢度,若情況惡化且沒有適時處理,就會變成「退化性關節炎」。 此外,當關節軟骨被磨薄或骨頭末端變厚時,會形成「骨質增生」或「骨刺」,干擾關節活動,造成痛楚。 以上種種都可統稱為關節退化,而最常出現關節退化的部位是膝頭,即膝關節。 患者走路時膝頭痛楚,尤在是長時間或長距離步行,膝頭活動自由度也會降低,例如屈曲幅度大減、無法大步行走。 膝關節是最常出現退化的部位。 (圖片:uweekly) 膝關節退化的四大因素 年輕亦有機會患病.

  3. 2019年1月7日 · 港聞. 社會新聞. 「低頭族」兼少運動 頸椎病趨增 骨科醫生最年輕病人僅16歲. 撰文:袁澍. 出版: 2019-01-07 08:00 更新:2019-01-08 20:10. 智能手機普及,造成「低頭族影響」,脊椎病愈來愈趨向於年輕化。 醫院管理局九龍中醫院聯網曾披露,其物理治療部每年有兩成頸痛新症,當中近三成的求診人數在40歲以下。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骨科專科醫生葉紹亮表示,現代人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少運動,頸椎病趨於年輕化,他接觸到的個案,「最小的求診病人只有16歲! 葉紹亮醫生認為低頭族影響很可能是求診年輕化的原因,他並示範自己平時使用手機的姿勢。 (袁澍攝)

  4. 2021年7月18日 · 骨科專科醫生梁協榮及麻醉科專科醫生林達成早前被指為病人做足踝關節內窺鏡手術期間未有提供適當措施病人手術期間一度心臟驟停但當恢復生命表徵後二人卻只顧繼續手術。 另外,林達成亦於手術期間,曾三度離開,拿取電話充電器等。 醫委會控二人涉專業失當,聆訊今日 (18日)繼續。 控方邀請麻醉科專科醫生張志偉以專家證人身份作供。 他表示,病人因缺氧而心臟驟停,但兩名涉事醫生似乎並不知情,認為林達成當時不應排除該可能性,亦應可判斷缺氧為原因。 聆訊又透露,手術期間監測儀器一度失靈20分鐘,未能顯示讀數,包括血氧飽和度等,但需使用儀器的林達成,並未採取行動,情況不理想。

  5. 2019年2月21日 · 姚小姐接受香港01訪問指爸爸今年48歲患有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及骨刺帶來的痛楚嚴重影響工作,「一郁就會痛到標眼水」,因此需要每日早晚兩次食用止痛藥才能維持正常生活。 她直言,爸爸得悉要輪候3年才可以見醫生時,感到很驚訝及憤怒,「雖知做手術要排好耐,但係無諗過連見醫生都要等3年」,家人現打算借錢讓爸爸看私家醫生,「因為真係實在等太耐,無可能會等」。 姚又指出,看私家醫生的費用不菲,每星期需覆診一次,每次診金連藥要1500元,如果做手術甚至高達10萬元。 公院急症室逼爆無碇企 九旬婦上病房要等10個鐘 市民:慘不忍睹 市民控訴癌父被公院醫生冷言對待 網民同病相憐:曾被罵不知所謂 老婦公院心臟檢查等3年 兒子怒問特首醜唔醜 網民斥逼人睇私家.

  6. 2022年11月8日 · 擅長鋼琴彈奏的威爾斯親王醫院骨科醫生麥柱基被指控於2018年5月的一次右肘關節囊切開引流手術前未有清楚知會病人的手術風險於手術中切斷病人的尺神經又沒有採取積極措施術亦未注意到尺神經被切斷。 醫委會今日(8日)就事件召開紀律聆訊,麥柱基被控四項專業失當,案件至中午未有裁決,將於下午繼續。 案情指麥柱基未有察覺切斷尺神經. 案情指,骨科醫生麥柱基在2018年5月5日時於威爾斯親王醫院為一名病人進行右肘關節囊切開引流手術,並取出手肘中用作固定的鋼板,過程中將病人的尺神經切斷並且未有察覺。 麥今日被指控在右肘關節囊切開引流術中,切斷病人的尺神經;手術中沒有採取積極措施術保護尺神經;手術中未註意到尺神經被橫斷;及手術前未徵得患者知情同意,合共四頂專業失當。

  7. 2022年1月11日 · 髖關節是身體最大的關節基隆長庚醫院外科副教授江坤俊在健康2.0表示髖關節非常重要承接上半身和下半身的關節如不當使用或是使用過度很容易受傷。 由於髖關節只有一條細血管通入,容易因為受傷血管斷裂,無法供應血流而壞死,一旦壞掉要整個換成人工關節。 一旦髖關節受損或變形,就有可能導致膝蓋痛、腰痛等問題,走路亦會受影響。 不要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有事,年輕人一樣有風險。 髖關節受傷風險因素:(按圖了解👇👇👇) + 7. 1.身體過重: 你在走路或單腳站的時候,髖關節承受的重量是體重的3至5倍,行樓梯時則到6至8倍,如過重便會增加髖關節的壓力,提高受傷的風險。 2.骨質疏鬆: 根據香港骨質疏鬆學會資料,估計香港現時有30萬名絶經婦女及10萬名50歲以上的男士患有骨質疏鬆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