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何栢良, JP (英語: Ho Pak-leung ), 香港 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 醫生 , 香港大學 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 [2] 兼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 [3] 。 他1989年 港大醫學院 畢業,最初加入 伊利沙伯醫院 內科 。 1994年,他決定加入 微生物學 系。 [4] 言論 [ 編輯] 維基新聞 中的相關報導: 何栢良:切勿接觸野味. 蘋果日報. 香港政府因應內地爆發不明肺炎,於2020年1月4日啟動應變措施並同步提高至嚴重級別。 何栢良表示,按武漢市衞生健康委員會公佈的資料顯示,有充分理由分析事件涉及新型病毒,而短時間內確診個案由27宗增加至44宗,認為港府要當作病毒可「人傳人」的情況應付。

  2. 2017年4月12日 · 何栢良在1989年港大醫學院畢業最初加入伊利沙伯醫院內科他回想:「當時見到很多病人他們發燒感染但一直找不到原因。 」他便意識到,有必要為病人要做好微生物學診斷,方可以對症下藥。 至1994年,他決定加入微生物學系,專門研究及治療「難搞」傳染病。 23年來與港人一起經歷禽流感、沙士,對抗一次又一次的疫症。 「貼地」醫生何栢良,在深水埗街頭說往事。 (羅君豪攝) 點擊下圖,細看何栢良的生活如何貼地. + 1. 沙士一役,是傳染病控制策略的轉捩點。 不少人傷痛過,當年醫護撐住了港人的健康,有份調查沙士傳染途徑的何栢良坦言,當時感受是「有種世界末日的感覺」,但時刻提醒自己不可放棄:「一定要在最困難時,都畀市民有個方向、有希望,這個問題可以解決。

  3. 2017年4月13日 · 何栢良在1994年加入臨床微生物科工作多年來一直守護在疫症最前線是微生物權威之一。 他語重心長說,現今傳染病頭號殺手已經不是愛滋病、伊波拉、而是抗藥惡菌,亦是他過去專注研究的範圍之一。 何說,一些發展國家如美國亦已失守,分別在社區和醫生出現大量無藥可醫的抗藥惡菌,情況已失控。 在香港,2011年亦曾經有幾間公立醫院,大規模爆發抗藥腸球菌VRE,何指,當年有醫管局管理層都認為,醫院已淪陷,但束手無策。 他當時堅持到前線了解各醫院防控措施,努力游說不同持份者要繼續努力,最終有賴醫護上下一心,努力做好消毒、清潔工作後,疫情終見受控。 【醫生之最】輸在起跑線 何栢良從茄喱啡走上醫學大舞台 【醫生之最】醫學界最真實故事 全新系列登場.

  4. 何栢良 醫生. 專科. 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 職銜.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

  5. 2020年4月27日 · 談起2003年沙士不少醫護感染17年後的今日何栢良醫生仍會眼紅紅。 有份調查沙士感染途經的他不希望2020年歷史重演。 因此過去3個多月何栢良變身抗疫KOL上電台節目拍短片開facebook 直播,更製作WhatsApp錄音,為宣傳防疫資訊積極非常,較港府的宣傳攻勢更為「入屋」及迅速。 (抗疫系列報道) 出位、激進? 何栢良:只是不想歷史重演.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的言論,總令人覺得較其他專家「出位」、「激進」,但也似乎快人一步,在Facebook、接受傳媒訪問亦不留情面批評政府反應慢,用字不斷升級,由1月、2月的「病毒唔等人」、「全面封關」,3月起嚴詞要求「社交戒嚴」、「戰時狀態」應對,要當疫戰打,促強制戴口罩。

  6. 2018年2月8日 · 團隊通過對港大余雷覺雲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醫生在本港採集的NDM-1耐藥大腸桿菌簡稱NDM-HK的一系列研究發現在現有的抗生素療法中加入含鉍的抗菌藥攜帶NDM-1的超級細菌會逐漸被馴化」,以常用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便能將這類細菌輕易殺死。 尤為重要的是,利用這種全新的聯合療法能把現有抗生素的用量減少近九成,並在較長時間內遏止NDM-1耐藥性進一步增強,從而使現有抗生素的使用壽命得以大為延長。 研究團隊在小鼠感染細菌模型中,使用含CBS的聯合療法能顯著延長被NDM-1細菌系統性感染小鼠的存活時間,將小鼠的最終成活率提升25個百分點以上。 目前研究團隊繼續優化 CBS 的應用範圍, 正實驗超級細菌尿道感染等動物模型,以期更廣泛對抗一系列的惡菌感染。

  7. 何栢良JP英語Ho Pak-leung),香港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兼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他1989年港大醫學院畢業最初加入伊利沙伯醫院內科1994年他決定加入微生物學系

  8.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