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2. 2020年12月6日 · 「諂」是隱瞞自己的過失,而「隱瞞」的意思就是設法掩飾過錯。 林師兄消文. 《集論》中說,諂和誑都是因為貪著利養而生起的,屬於貪、癡的一分。 (貪痴一分:屬於貪或痴的任何一種。 消文者按,這裡藏文用的是གང་རུང༌།,義為「任一、隨一」。 “誑”是詐現不實的功德,即本無此功德,而詐現有此功德。 “諂”是矯飾隱瞞自己實有的過惡。 “矯隱”,即矯飾自己的過失,令其不顯露。

  3. 2020年3月25日 · 云何殺生? 〈攝分〉於此說為事、想、欲樂、煩惱、究竟五相。 然將中三攝入意樂,更加加行攝為四相,謂事、意樂、加行、究竟,易於解釋,意趣無違。 第一個殺生,《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說,任何一個業都有五個部分:事、想、欲樂、煩惱、究竟。 五項當中的二、三、四項,也就是想、欲樂、煩惱,這些都是內心上的,所以將這三項含攝為「意樂」,所以五項就變成三項了,再加上「加行」,這樣一來,總共就變成四項。 好像項目減少了,其實內容反而增廣,不但增廣而且解釋的時候更清楚、更明白,所以說「易於解釋」,而要表達的內涵也並沒有違背。 下面就根據這四項來說明(實際上內容應該是六項,也就是前面的五項,再加一個加行)。 【其中殺生事者,謂具命有情。 此復若是殺者自殺,有加行罪,無究竟罪。

  4. 2020年12月30日 · 廣論消文 263 264 頁 1 行-12 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集學論》云: “ 如是我身心,一一剎那滅。 若以無常身,垢穢常流注,得常淨菩提,豈非獲無價?” 《集學論》說:我的身心一一由三十六種不淨物的肉身和受、想、行、識四蘊組成,每一分都是剎那壞滅。若能利用這無常、常流垢穢的身體而 ...

  5. 何詠思 / 黃文約﹕銀壇吐艷 - 芳艷芬的電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月前﹐好友去書展買書﹐回來時介紹我一本有關粵劇名伶芳艷芬的書。. 真沒想到會有這麼一本書﹐因為早前才有一本相關的出版﹐只是內容挺令我失望﹐沒想到接連又有一本出版 ...

  6. 2021年3月1日 · 廣論消文322-1 322頁4行-323頁2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未二、修彼方便 第二,修彼方便,謂當思惟修習靜慮所有勝利,及不修過患,奢摩他時茲當廣說。 趣入修習靜慮的方法:應當思惟修習靜慮的勝利和不修靜慮的過患,這在講奢摩他時會

  7. 2021年1月28日 · ① 破除不忍障樂作苦; ② 破除不忍障利等 ③ 作毀等三。 初中分二: ① 顯示理不應瞋; ② 顯示理應悲愍。 注意:此處兩個“理”字,非常要緊! 實際上,以下都是運用緣起的正理作觀察修,“見緣起”是所有修法的眼睛,倘若具此法眼,便能通達以下修法。 初中分三: ① 觀察境; ② 有境; ③ 所依瞋非應理。 第一,“顯示理不應瞋”,即按正理觀察之後,可以洞察到“瞋恚”完全是一種錯誤的反應。 所觀察的物件,可以是境、有境或所依,觀察的結果是生瞋不合理。 金一、觀察境分四: ① 觀察有無自在皆不應瞋. ② 觀是客現及是自性皆不應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