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22日 · 考生專訪:2022 DSE 5**文章 比較專精多元 議論人生追求. 【明報專訊】2022年卷二題三「與其一生專精一事,不如發展多元人生」,暗含後者比前者優勝的意味。. 考生若同意,須指出「發展多元人生」如何勝於「一生專精一事」;若不同意,須指出「一生專精一事 ...

  2. 2022年10月11日 · 考生專訪:喇沙書院狀元5**文章 校服的自述 關鍵在「一起」. [2022.10.11]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2022年卷二「校服的自述」,要求考生代入校服,以自述方式,在與主人分離的一天,「回想我們過去一起生活」。. 題目字眼容易理解,不少考生代入個人經歷寫 ...

  3. 2015年2月1日 · 34歲的競勛現在是香港某上市發展商的結構工程助理項目經理,亦在職訓局的才晉高等教育學院當導師,以自身經歷鼓勵副學位學生。 談到中學時成績,競勛說﹕「那時感覺自己成績不好,但沒想到差成這樣。 以前可能不懂如何處理學業問題,只專注自己喜歡的範圍,例如數學,其他科都忽略了。 」家人認為他最好先學懂一門手藝,於是他報讀了土木工程高級文憑,始發現自己很感興趣,讀得更投入。 IVE生初讀港大 曾感尷尬. 因為IVE老師的鼓勵,他畢業後報讀港大土木工程。 初讀港大,競勛不太敢講自己曾讀IVE,「始終不是『正常途徑』入去,都有少少尷尬」,而且自己基本功不太好,在英文、數學上要追上其他同學也感困難,要付出更多努力。 工程師深造可持續發展.

  4. 2015年9月25日 · 我可不苟同。 我倒認為,這種處世態度,反而可為漫長的人生綻放更多色彩。 第一和最後,只有一席之位,兩者中間所蘊藏的,卻是無窮無盡。 十來歲的年輕人,正是作出多方面嘗試的大好時機,為何要困囿於「第一」和「最後」那狹隘的位置,而非悠然漫步於第一與最後之間的無限可能性? 成了第一和最後,鋒芒太露,反會被人定型標籤,旁人只會記得你或高山或低谷的容身之所,卻渾然忘掉你本身的價值和潛質。 與其局限於這窄小的框框,我寧可摒棄他人的注目,自行發掘中間的精彩。 何况,做第一的,要專注保持水準,以求不會不進則退;做最後的,又要力爭上游,儘管目標清晰,卻又怎及遊走中間的我自得其樂,不怕後有來者,不懼望塵莫及,能夠優哉游哉、心無旁騖地欣賞沿途的明媚風光? 當然,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的處世態度,不只適用於學業成績。

  5. 2018年12月14日 · 卷二練筆﹕論述質素 高下關鍵. [2018.12.14]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豈有此理!. 」面對無理,我們經常會脫口說出這句說話。. 行文一如在紙上發聲,講究的是「感染力」和「說服力」,然而,提出了「論點」不就代表可信——「你講就係㗎喇!. 」,當中必須 ...

  6. 2021年5月18日 · 總結. 五大技術注意位. 不論同學選擇的是什麼題型,務須留意以下五大事項,相得益彰。 (1)減少錯別字 (不止是為了那3分)。 (2)字數多多益善 (當然要與題目有關! )盡量避免在1000字以下 (內容始終佔分最多)。 (3)字體盡量端正。 (4)靈活運用不同的標點符號。 (5)適當分段。 千萬不要不分段。 文:蒲葦. (資深中文科教師) 圖:黃煒. [星笈中文 第031期] 【明報專訊】不論白話,還是文言,抑或外語,句子都是一個小舞台,台上有主角,有配角,有動作,有結果,有環境,有氣氛。 例如: 「上周六,杏... 【明報專訊】本屆中文科文憑試已悄然告一段落,而教育局早前公布,2024年DSE中文科將取消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及卷四說話能力,只保留閱讀及寫作...

  7. 2016年5月23日 · 【明報專訊】出身Band 5中學的張文源,當年為留在籃球隊發憤讀書,輾轉當了中學教師,尤其理解「潛水」學生,遂拿機械人誘他們晚晚留校鑽研電腦程式,還晚晚貼錢為基層學生買飯盒、駕車逐一把他們送回家。 學生為「玩」機械人忽然上進,擊敗名校代表香港出賽,贏輸次要,張sir更想為考場的「失敗者」重新下人生定義。 明報記者 蔡瑤. 「上堂睡覺、聊天,功課總遲幾天才交」,於廠商會中學讀中五的「光光」,本來很懶散,去年因見校內機械人隊戰績輝煌而加盟,燃點了熱情,「以前沒想過前途,現在想循這方面發展。 本來逃避英文,現在每日上網學一句英文」。 讀兩次中五中六 3個學位. 「用同理心待學生,我都是這樣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