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5日 · 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教授于美东时间 8 月 1 日凌晨离世如何评价余教授一生的学术成就与得失?. 据台湾中央研究院消息余英时1930-2021已于2021年8月1日早间于美国寓所睡梦中逝世享年91岁。. 余英时1930年出生于天津先师从….

  2. 首先我们需要说的是先不说余英时的观点是否深刻清晰”;旧学功底是否深厚”;文字是否清楚就他的学术生涯里他确实很善于向东西方的读书界展示一些话题正是因为这些个话题为他带来了海内外学人的目光并且获得了其中相当一批人的高度评价但是他展开这些话题时也确确实实像葛兆光批评的那样揭露了一面却往往会遮蔽另一面”。 并且,他向人们展示这些话题的方式上,甚至与他批评郭沫若,讽刺唐长孺时的一些隐喻也有类似。 下面我选出三种/组作品,来分别做余英时不同学术生涯中的代表以尽力说清这个问题。 第一组: Life and Immortality in the Mind of Han China (《汉代思想中的生命与不朽》), O Soul, Come Back!"

  3. 5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知乎用户. 2021年8月1日李敖嘴里的中华民国未亡人余英时亡了。 由于秘不发丧,直到入土埋完,死讯才传开。 于是知与不知咸说千古线上线下轮番哭坟尽管余英时没有给他们在现实中披麻戴孝的机会但不妨碍他们争当精神上的孝子贤孙。 围绕着他的死,一面是门生故旧的阵阵哀嚎,一面是故怨敌对的声声谩骂。 在两军的对垒中,冷静的分析显得不合时宜。 而今余已成冢中枯骨,该是检讨回顾的时候了。 8月4日,李泽厚挽之:著述之精,助人之勤,我愧不如先生;和而不同,交淡如水,同期无负平生。 上联是寒暄之词,下联才是李泽厚的意思。 他虽和余英时同年生人,但却没料到自己会和余英时同年死。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钱穆和冯友兰,他俩也是同年生同年死。

  4. www.zhihu.com › topic › 20025190余英时 - 知乎

    简介. 余英时1930年生于天津原籍安徽潜山当代华人世界历史学家汉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院士。 1950-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 1956-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升先生,获博士学位。 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 2006年,荣获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2014年,荣获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唐奖首届汉学奖。 余英时在中国历史、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有开创性研究,是罕见曾获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校延聘正教授者。

  5. 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教授于美东时间 8 月 1 日凌晨离世如何评价余教授一生的学术成就与得失? 847 赞同. 160 评论. 134 收藏. 学术成就尚属巨匠,政治得失我持反面意见。 余英时的学术方面造诣颇高朱熹一书受益匪浅就我的阅读而言我甚至觉得可以称为一代巨匠。 但是其政治思想我一直觉得很神奇。 六个月前,我在发了一条想法: 我始终觉得,历史学家大谈特谈现代政治,就跟记内起居注的太监写小黄书一样。 可能引起了一些比较喜欢谈政治的朋友的不快,但我也没解释太多。 实际上,之所以发这条想法,和知乎键政圈无关,直接来源于余英时在其《史学与传统》一书于2021年1月重刊时所写的内容简介: 本書重刊,距當時撰寫已在四、五十年之後了。 在這半個世紀中,中國經歷了許多重大的變化。

  6. 【中大起源。 開講之前,我覺得有必要介紹一下中大的背景。 話說前朝,英人船堅砲利轟開天朝國門,一紙條約侵佔香港,開始了長達百餘年的殖民歷史。 進入二十世紀,香港出現了第一所大學——香港大學。 然而彼時港大以英文授課,學科以理工醫學為主,宣揚的價值也是西方的傳統。 就讀港大的基本是洋人或者是有機會接觸外國文化、貫通英文的華人精英子弟。 而香港的華人平民階層,大多只有機會進入中文授課的中學,英文普遍較差,幾乎無緣港大,也無其他提供高等教育的大學可供選擇,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國共內戰之後。 後來,國民黨戰敗,退居台灣,一大批與共產黨不和的知識分子選擇流亡香港或者台灣,如錢穆、牟宗三、唐君毅、 張丕介 等等。

  7. 回到兩岸學界若是題主閱讀過目前仍然在學界活躍的鄧小南包偉民黃寬重余英時當然可以把他歸到西方漢學的脈絡亦未嘗不可)、梁庚堯等人的著作不知答主又會作何感想其實到這裡筆者仍然無法給答主一個為何媚宋的答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