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25日 · 元宵節起源於中國又不同的傳說故事: 第一種:天庭神話. 以前,有隻天庭的神鳥意外的被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很生氣,就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那天到人間放火,準備把人類燒死。 但是,天帝的女兒知道了,心地善良的她很不忍心看到無辜百姓受難。 告訴大家:「只要在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 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樣子,就回去告訴天帝不用放火了。 老百姓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 後來為了紀念這個日子,從此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會懸掛燈籠,放煙火來慶祝。 第二種:紀念「諸呂之亂」 漢朝時,由於惠帝生性軟弱,權力漸漸的落在呂後的手中。

  2. 節日起源. 節日由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 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 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習俗也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 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大張燈火。 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 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元宵節.

  3. 2024年2月24日 · 元宵節的起源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上元祭祀說: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象徵著一元復始、大地回春。 古人將夜晚稱為“宵”,因此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作為慶祝新春的延續。 漢明帝賞燈說:漢明帝尊崇佛法,根據蔡愔的建議,於正月十五夜在宮內舉辦“燃燈表佛”活動。 此舉後來被民眾效仿,成為了供奉佛祖的一種方式。 東漢末年,元宵節作為節日逐漸形成。 平亂感恩說:公元前178年漢文帝二年,周勃、陳平等人平定了“諸呂之亂”,擁立了漢文帝登基。 為慶祝這一勝利,漢文帝將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使得京城裡家家戶戶都點燈結彩,以示慶祝。 從此,正月十五成為了民間的盛大節日。 道教說法:道教認為正月十五是天官大帝的誕辰,天官大帝主管賜福、赦罪等事務。 因此,道教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4. 元宵節的由來關於元宵節的由來坊間眾說紛紜主要有紀念平呂”」、「火把節佛教說三種說法。 傳說一:紀念“平呂” 相傳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爲漢惠帝。但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惠帝駕崩後,呂後一族控制了政權。

  5. 2024年2月23日 · 元宵節的由來有以下幾種說法: 上元祭祀說.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以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古人稱夜為”,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漢明帝賞燈說. 漢明帝崇敬佛法,聽從蔡愔的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宮內“燃燈表佛”,從此民眾效仿,皆點燈供奉佛祖。 東漢末年,元宵節作為節日才正式初步形成。 平亂感恩說. 漢文帝二年(前178年),正月十五日,周勃、陳平等人率兵平定了“諸呂之亂”,擁立漢文帝登基。 為慶祝這一勝利,漢文帝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 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民間盛大的節日。 道教說法. 道教認為正月十五是天官大帝的誕辰,天官大帝是賜福天官,主管賜福、赦罪等事。

  6. 2016年2月18日 ·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7. 元宵 是一種 華人 傳統節令 食品 ,通常由 糯米 製成,包有餡料。 北方人依照習俗通常在 農曆 正月十五 元宵節 和 新年 烹製食用,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美好願望。 曾有多種名稱,如 麵繭 、 粉果 、 元寶 、 湯餅 、 圓不落角 等。 元宵製作過程和湯圓並不相同。 元宵通常有餡料,並由人工層層搖制而成,因此製作元宵稱為「搖元宵」。 現在多用機器代替人力製作。 和湯圓區別 [ 編輯] 更多資訊: 湯圓. 根據明代 劉若愚 《 酌中志 ·飲食好尚紀略》記載,元宵「其製法用糯米細麵,內用核桃仁、白糖為果餡、灑水滾成,如 核桃 大小,即 江南 所稱湯圓也。 」也就是認為北方所稱的元宵就是南方所稱湯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