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3日 · 財務小組討論財政預算文件亦提到政府在財政儲備預留824億元作為公營房屋發展房委會會在適當時候與政府商討所需注資金額和時間表顯示動用有關儲備踏入即將展開討論階段。 梁文廣倡10萬「額外」公營單位試行. 梁文廣向本報表示,他認為出租公屋及資助出售房屋比例可調整至六比四,稱政府已表明未來10年已覓足夠土地,興建約41萬個公營房屋,可滿足30.8萬個公營房屋需求,故未來額外增加的約10萬個公營單位可試行新比例,以免影響現時輪候公屋的市民。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同樣認為可於下一個五年調高資助出售房屋比例,但要考慮當時公屋輪候時間。 他說,改成六比四或各佔一半是可考慮方案,他了解到不少公屋戶有意買資助出售單位,但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回升至5.6年,認為應待明顯向下趨勢出現,才逐步增加出售單位數目。

  2. 2024年3月12日 · 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暫定本周五開會,中大醫院將交代最新財務狀况,會議文件顯示該院去年下半年未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和攤銷前虧損錄得1.7億元,較原本推算高出兩成。 文件顯示院方已採取成本控制措施,有信心按預測最快於2024/25年度實現未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和攤銷前收支平衡。 醫衛局昨向立法會提交文件顯示,中大醫院2022/23年度(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全年虧損7.34億元,而財務狀况去年首季起明顯改善,單計去年3月、即解除口罩令該月,收入為1.5億元,按月增25%,其後業務持續高於新冠疫情水平;院方結算期末現金結餘約5.76億元,稍遜去年推算0.3%。 稱虧損主因藥物等通脹.

  3. 2024年2月28日 ·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的「派糖」措施續減。. 差餉、薪俸稅、利得稅均有寬,但寬免幅度均減。. 其中政府繼續寬減2023至2024年度100%薪俸稅及利得稅,但寬免上限由6000元,減至今年度的3000元。. 政府預料將少收51億元薪俸稅及4.3億利得稅收入。. 至於2024至2025年的 ...

  4. 2024年1月18日 · 【明報專訊】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昨表示,市場最近有傳聞稱銀行因應樓市調整及企業經營環境困難,對企業收緊借貸甚至「call loan(要求提早清還按揭貸款)」,他引述金管局稱沒指示銀行call loan,金管局亦已向銀行業界發指引,提醒除考慮抵押品價值亦要考慮市場變化及借貸人過往表現。 金管局回覆本報查詢確認在上月20日向銀行發信,重申處理借貸原則,並提及當企業客戶財困,銀行應遵指引以同理心處理。 金融界議員陳振英稱,未見銀行大規模call loan。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5. 2024年2月18日 · 【明報專訊】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本月28日發表,各大政黨早前向政府提交意見書,「派糖」建議規模較去年縮減,不少未再提及公屋租;有議員則在其他場合提出相關訴求。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認為,各政黨「肉緊」財政可持續性,認為今年物業市場有望回穩,或令政府財政狀况改善。 本報翻查民建聯、工聯會、經民聯、新民黨及自由黨5個主要政黨去年及今年提交有關預算案的意見書,僅新民黨仍提出公屋租一個月,經民聯去年提議為公屋代繳3個月租金,今年未再提。 至於減免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政府津貼等,各政黨的倡議亦有縮減(見表)。 鄧家彪料「肉緊」財政 倡先顧長者殘疾. 鄧家彪認為政府應優先照顧長者及殘疾人士,租與否可視乎政府盈餘再決定。

  6. 2023年10月26日 · 【明報專訊】政府今年初財政預算案預告重推「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移民)」,昨日公布的《施政報告》宣布落實計劃,入場門檻為3000萬港元(房地產除外),較暫停計劃前的1000萬元高兩倍,新門檻亦較歐美等地為高。 有移民顧問認為入場費門檻過高,加上股票市場疲弱,對富有投資者的吸引力較遜。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7. 2024年2月4日 · 2024年2月4日星期日. 港聞二. 下一篇 上一篇. 話你知:盼以徵費減廢 非靠嚴執法. 【明報專訊】政府早於2005年特首曾蔭權年代發出《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2005至2014)》,提出推行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由提出至實施歷時近20年,究竟政策目標何在? 根據環境及生態局去年中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在題為「政策目標」的段落,局方表示推行垃圾收費是整個減廢策略中重要一環,透過提供經濟誘因,鼓勵各界珍惜資源,積極落實源頭減廢及乾淨回收,從而減少整體廢物棄置量。 局方又稱,首爾及台北市的經驗顯示,即使在實施垃圾收費後,公眾仍需時多年才逐漸培養減廢回收習慣,這些城巿在垃圾收費實施初期均着重以教育和宣傳來提高公眾認知和參與,而非透過嚴厲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