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內痔瘡:在鋸齒線以上痔瘡稱為內痔,患者病徵多為排便出血。 外痔瘡:在鋸齒線以下者則稱為外痔,在肛墊之下形成的腫大組織,比其他類型的痔瘡更痛楚,以腫脹感、異物感及疼痛為常見病徵。

  2. 內外痔區分可由痔瘡症狀判斷,外痔症狀以『 疼痛、搔癢、異物感 』為主,內痔症狀則是以『 出血、痔瘡脫出 』為主,另外,若有同時有『 疼痛與出血 』,則可能是【混合痔】。

  3. 2024年2月20日 · 產生在直腸內部的痔瘡,這種痔瘡通常不易被發現,並且通因為直腸內部缺乏痛感神經,因此通常不會令患者感到疼痛。 然而,內痔有機會使患者在排便時流血。 在某些情況下,痔瘡可能會發展成嚴重的疾病,如引起組織死亡或脫落(痔瘡脫垂),這時就需要尋求醫療幫助。 治療痔瘡的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調整或藥物治療,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手術。 生痔瘡是否十分普遍? 綜合全球的研究與報告,痔瘡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健康問題。 普及率:估計大約有 50%的成人在50歲前 會經歷痔瘡的症狀。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會尋求醫療幫助,因為痔瘡及其相關症狀因人而異。 年齡分佈:雖然痔瘡可以影響所有年齡的人,但在 40至65歲的成人身上似乎更常見。 這部分可能是因為組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加脆弱,導致發病率增加。

  4. 2021年1月21日 · 痔瘡(Hemorrhoids) 是肛門周邊及直腸末端黏膜下的靜脈血管增生曲張,通常是 不良的排便習慣及不正常的壓擠(straining)造成 的結果;痔瘡不是嚴重的疾病,也不會傳染。

  5. 2022年6月1日 · 痔瘡症狀的表現區域以肛門附近為主,當你出現以下症狀時,就必須留意痔瘡是否找上門啦! 內痔跟外痔怎麼分辨? 一般以肛門皮膚與直腸黏膜(齒狀線)為分界,在齒狀線以內的稱為內痔,以外的則稱為外痔,內外痔都有的情況稱為混合痔。 發生在黏膜與直腸上靜脈叢的曲張靜脈腫塊,外圍為肛門黏膜柱狀細胞,早期症狀以排便或便後出血為主,晚期可能因痔塊體積逐漸變大,排便時被推出肛門外(脫出)。 究竟該如何判斷痔瘡的嚴重程度,以及適用的治療方式? 透過以下分級帶你了解。 第一級:排便時可能出現少量出血,或伴隨搔癢感與分泌物,痔瘡不脫出肛門。 第二級:除出血外,排便時痔瘡會脫出肛門,但便後會自動縮回。 第三級:痔瘡持續增大,排便脫出肛門後,必須用手將其推回肛門。 第四級:痔瘡長時間脫出,且無法用手推回。

  6. 2024年3月28日 · 肛門附近的結締組織內,由許多微血管、小動脈、靜脈叢及彈性纖維組成,受到壓力等因素產生病變,就會形成痔瘡。 痔瘡以距肛門口部位約1.5公分的齒狀線為界,在齒狀線上方為內痔,下方則為外痔,內外痔同時存在則稱為混合痔 (1)。 在齒狀線上面,不具痛覺神經,所以一般患者不會感覺到疼痛,可依從肛門脫垂的程度分為四級: (1)(2) 第一級: 痔核位於原處,排便時偶而會有出血或不適情形發生。 第二級: 痔瘡在大便時會脫出,但排便後會自行縮回去。 第三級: 痔瘡脫出後須以手將其推回肛門內。 第四級: 脫出後無法縮回,也無法以手推回復位,又稱脫肛。 位於肛門齒狀線以下,有痛覺神經分布,可能無症狀或出現疼痛情形。 其中,外痔又可分為以下兩種: (2)

  7. 痔瘡源於肛門管道和直腸末端黏膜下的肛墊發生異常病變,肛墊是人體正常組織,用來協助肛門正常閉合,以防大便滲漏。 當肛墊出現充血、肥大、鬆弛或斷裂後,其彈性回縮作用便會減弱,便會逐漸下移及垂脫而形成痔瘡。 肛門有一個叫肛管齒狀線的位置,一般會以此作為界線,以痔瘡出現的位置及症狀來分內痔及外痔。 內痔多生長在肛管齒狀線以上,症狀包括: 外痔多生長在肛管齒狀線以下,症狀包括: 如果痔瘡生長的位置橫跨肛管齒狀線,就被稱為混合痔。 痔瘡雖然始發於肛管內,但嚴重時也會凸出肛門外。 根據曲脈的嚴重程度痔瘡可分為下列四個等級。 痔瘡形成有許多因素,但大部份都是和 生活習慣 有關! 只要維持 健康飲食 和 活躍生活 方式,痔瘡是可以避免的。 如何治療痔瘡? 病情嚴重的話,醫生會建議藥物或手術治療。

  8. 2024年5月4日 · 痔瘡是指肛門附近的血管組織增生,最常發生在靜脈,因此也稱為肛門部位的靜脈曲張。 痔瘡分內痔與外痔,直腸與肛門中間有一條齒狀線,以內叫「內痔」,以外叫「外痔」,內外皆有則是「混合痔」。 內痔. 以嚴重程度區分為4級: 第1級:內痔未掉出肛門口,無症狀. 第2級:內痔排便時會掉出肛門口,在便後會自行縮回肛門口內. 第3級:內痔在排便時掉出肛門口,卻無法自行縮回,須靠外力推回肛門內....

  9. 痔瘡是肛門周邊血管組織變大或發炎時引發的問題,可分為內痔及外痔,兩者可以分別或混合出現。 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蘇勇柏醫生 解釋,外痔周邊神經較多,患者會容易疼痛、痕癢,感到腫脹或有卡住的感覺,有排便出血的徵狀。 而內痔通常無法看到或感覺到,排便較需用力,肛門位置或會感到不適;在痔瘡脫出時也會排便有血。 一般在患者出現便血後,接受 大腸鏡檢查 找出大便出血原因才發現。 痔瘡分4個等級,第一級和二級屬輕度痔瘡: 第一級病情初起,患者肛門少量出血、痕癢或帶分泌物;痔瘡位處肛門內,但沒有凸出。 到第二級,肛門出血、排便時痔瘡凸出至肛門外,但排便後可以自行縮回肛門內。 但第三級病情變得更嚴重,痔瘡增大,排便時凸出至肛門外,無法自行復位,需要用手將其推回肛門內。

  10. 2018年6月28日 · 痔瘡中的內痔是因為在 齒狀線以上 的靜脈血管叢擴張,使得直腸外圍的柱狀上皮組織也隨之隆起,這些組織是由內臟神經所控制,沒有明顯的疼痛接收器,所以 內痔產生時比較不會有疼痛的感覺。 而痔瘡中的外痔則發生在 齒狀線以下,靠近肛門口的靜脈血管叢,會使附有疼痛接收器的鱗狀上皮組織突起,所以 外痔常伴隨有明顯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