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房委会在1987年起实施“公屋住户资助政策”(俗称“富户政策”),向不再需要资助的住户减少房屋资助,以鼓励富户迁出公屋单位,确保公屋资源合理分配。

  2. 编辑. 苏屋邨前身是一个很大的 木屋 区,其后政府清拆木屋区并兴建苏屋邨,该邨的兴建工程分数期落成,全部建筑于于 1960年 至 1963年 间建成,共有16幢楼宇,共占地 7.8 公顷。. 当中“枫林楼”、“丁香楼”、“金松楼”、“绿柳楼”及“樱桃楼”更是香港 ...

  3. 因此在1987年,行政局通过长远房屋策略,在2001年前将所有第三至六型公屋大厦(徙置邨)及政府廉租屋清拆重建。 随着黄竹坑邨于2009年及葵盛东邨第12座于2011年清拆后,政府廉租大厦正式走进历史。

  4. 2004年12月10日,由于当时屋宇署指出可以批出清拆令,但不容许发展商更改总建筑图则,使发展商即使清拆了也只能建一座完全一样的楼宇,两大发展商由于受各界反对,被迫宣布搁置清拆计划,事件才告平息。

  5. 於 1990年代 起,秀茂坪 邨原有44座旧式 公屋 陆续清拆重建(包括 26座问题公屋 之一的第26座),首先重建完成的是秀安楼和秀富楼,在 1993年 落成;前第1至17座则重建成为 居屋 苑 晓丽苑。

  6. 政府原计划将黄大仙祠清拆,后因东华三院向政府陈情反对清拆黄大仙祠,才改在黄大仙祠东西两旁兴建屋邨。 西部共有为数14座大厦(第1-15座,没有第13座),于1963年7月至翌年10月落成;而东部则有5座大厦,名称分别为东座、南座、西座、北座及中座,于1965 ...

  7. 1980年代,香港房屋委员会 决定将李郑陡置区分区重建成当时的新型公共邨,历时接近14年,兴建十橦公屋和两座相连的居屋。 公屋以中国传统品德人格命名,例如:信义楼、和平楼、忠孝楼、仁爱楼、和睦楼、廉洁楼、礼让楼、道德楼、孝廉楼、考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