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26日 · 一,如何開始一個課程? 如何邀請老師共同開課? 現在只要有 Google 帳號,無論是一般版的 Google 帳號,或是 G Suite 教育版的 Google 帳號,都可以開啟「 Google Classroom 雲端教室 」服務。 如果想要開啟一個線上課程,可以點擊首頁右上方的「+」,如果是老師,就選擇[建立課程]。 而如果身分是學生,也可以從此處[加入課程]。 開始一個課程時,需要填寫課程資料表,唯一一定要填寫的是[課程名稱]。 其他是否要區分單元、有沒有附屬學校哪個科目、屬於哪個教室等等,則可以自由填寫。 有時候,課堂上可能有多位老師,這時候: 「 Google Classroom 」當然也可以讓多位老師在同一堂課程,一起協同合作,一起出作業、改作業、評量成績。

  2. 2017年6月16日 · 打開極簡 Chrome 新分頁下載高解析照片 )的開發者,又為我們帶來了一款提升 Google Chrome 上網體驗的新工具:「 簡悅 SimpRead 」,這是一款讓 Chrome 可以獲得類似「 Safari 閱讀模式 」的擴充套件,開放原始碼,且有客製化的功能。. 「 簡悅 SimpRead 」有一個很棒的 ...

  3. 2020年3月29日 · 第一步,在 Notion 中建立學期計畫專頁. 開啟一頁新的 Page. 統一管理大學、研究所的所有課程、考試、作業,甚至行政任務. 先用基本筆記功能,設定目標. 第二步,建立課程科目資料庫. 如何管理要修習的一個一個課程呢? 課程管理目的,是整理每一個目的學習內容。 我會用建立資料庫的方式。 選擇插入(table inline)資料庫. 先利用表格模式,把選修、必修的課程科目列出來。 原則是一個課程科目一個項目就好,不要分散。 之後A課程的上課筆記都可以整理在A課程項目中。 這樣才是聚焦目標,不混亂的方法。 用 Tags 進行分類: 如果我想排出禮拜一到五每一天的課表。 我就用 Tags 標籤,設計禮拜一到禮拜五的標籤,加上一個封存的標籤。

  4. 2014年8月10日 · Esor Huang. 電腦玩物站長 Esor (異塵行者),在電腦玩物上的文章有別於單純的軟體和服務介紹,而是更強調軟體和服務背後的數位工作思維及方法,並說明實際應用後帶來的生活改變。 著有《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用Evernote打造快狠準系統》、《比別人快一步的Google工作術:從職場到人生的100個聰明改造提案》等暢銷書籍。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 立可得 ibon教學+比較表. 作者: Esor Huang 12月 21, 2018. 現在大家照片都儲存在數位手機、相機、硬碟或雲端,數位欣賞分享很方便。

  5. 2017年8月13日 · Nicky Case 的熱情設計手法被世界看見,所以他的開源作品也常常被翻譯成多國語言版本,其他也有台灣翻譯者將其製作成中文翻譯版,「信任的演化」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遊戲從流行的「賽局理論」開始,先測試你和電腦的「忠誠欺騙」賽局會造成什麼利益轉移結果,接著讓你模擬「選擇策略」可能造成的賽局轉變,最後擴大到整個社會的模型中, 怎麼樣的信任策略可以帶來社會正向的發展 。 這個遊戲巧妙之處在於,他透過讓你可以實際操控變數的自動運算模型,提醒我們:完全忠誠的老好人不一定有好下場,但完全欺騙的惡意也會毀壞自身,反而是抱著一點功利思考的選擇,讓群體可以朝向正面發展。 2. 我們變成我們所關注的東西.

  6. 2020年7月3日 · 哈佛教授,管理學者 Chris Argyris 開發的「推論階梯( Ladder of inference )」,是一種檢查我們自身思考盲點,解決衝突行為的工具。 如上圖所示,我們在推論並產生行為的過程中,思考像是梯子一樣,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終讓我們來到梯子最上方的行動。 但是這裡就出現兩個問題: 每個人的梯子不一樣: 即使觀察的是同樣的一件事情,同樣的原始資料,但開始往上爬的時後,踩上每一階梯的細微區別,都可能導致最後採取不同甚至衝突的行動。 我們的思考,往往會「爬得太快」: 就像跳過梯子的許多階梯,直接跳到最後的行動。 而這在某些時刻(或者很多時刻),可能導致我們的誤判、偏見錯誤的行為。

  7. 2017年10月15日 · 我之前在大陸的知乎上讀到一篇文章:「 汉字科普网站推荐 」,對於漢字科普這個詞彙覺得很有意思所謂科普就是面向社會大眾普及科學知識。 但是我們熟悉的中文文字,也有科學方法嗎? 也有需要普及的知識或技術內容嗎? 當然有的,一個文字的科學方法,就在於文字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 生成原因是什麼? 演化邏輯和歷史為何? 而一個文字需要被普及的知識,則在於這個文字背後的文化涵養、時代意義。 「漢字的科普」,以我的解讀來說,就是去普及文字背後的邏輯思想,普及文字形音義構造的科學解釋。 而當你能夠用科學方法分析文字背後的歷史、哲學、現象後,你會獲得更多「文字運用」的手段,以及「解讀文字」的能力 。 回過頭來,文字即溝通之基礎,於是你也可以獲得更多溝通的創意和解讀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