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17日 · 呼~終於做完 10 題考題了,來看看測驗結果吧! 什麼,差點就不及格了!不過因為答對一半以上,還被鼓勵去選議員XD 市議員在幹嘛懶人包 測驗結果不如預期嗎?

  2. 2016年3月21日 · 從小就訓練孩子設想如何迎合大人的口味,台灣的考題正在扼殺孩子的中文創意. CO 肥皂箱 2016-03-21. 文/ 許祐臺. 「中華民國教育正在扼殺孩子的中文創意」. 以下三份為不同學位階段的考題,但是否看出關聯性了?. 圖一. 圖二. 圖三. 是的,你們可能 ...

  3. 2017年2月8日 · 2017 大學學測國文作文題目「關於經驗的N種思考」,有考生整篇用英文作答,本應該不予計分的一張試卷,卻引發熱議。. 大考中心近日商討翻譯後給分,也引起學界及不少家長反彈。. 其實題目裡「N」代表的是數學符號,根本不是英文,用「N是英文 ...

    • 開始研究「教育不平等」的起因是?
    • 如何蒐集資料觀察台灣的教育問題?
    • 在東亞國家裡,台灣的教育有何獨特之處?
    • 為何想研究教育的「城鄉差距」?
    • 社會學如何應用於或參與現實社會?
    • 推薦閱讀

    理想上我們希望學校教育是一個平等化的過程,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來到學校後,從不平等逐漸變成比較一致的。理想上是如此,可是有時學校教育並不是這樣,只是反應了學生家庭背景的不同,維持這樣的不平等、或加劇這樣的不平等。 我是學社會學的,其中一個領域是「社會階層」,也就是研究社會不平等。我們從文獻裡知道,影響一個人的職業地位,最重要就是「教育程度」。而影響教育程度最大的就是個人在學校的學習表現,包含數學、科學以及其他科目的表現。 個人在學校的學習表現不僅影響未來受教育的程度,也直接對未來的工作表現與收入有所影響。我在看到這個重點後,就聚焦在學生學習表現的研究,因為這對於學生未來是有重大影響的。

    我使用的資料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台灣本土、一部分是跨國的。 PISA 和 TIMSS 涵蓋數十個國家的中學、小學學生學習評量與調查,這些資料的蒐集是由跨國教育評量組織推動,建立收集資料的標準程序與作法,再由各國的大學研究團隊收集學生資料。資料定期釋出,提供研究者使用。 過去我是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TEPS)這項資料收集計畫的協同主持人,主要負責學生學習評量測驗的設計,以測量學生從國一到高三的學習成長。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TEPS) 是針對 2001 年的國中一年級與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做調查,各約兩萬個樣本,約兩年做一次追蹤調查,直到高三下學期。 問卷內容包含許多面向的問題,有學生、家長、老師、學校行政人員等不同問卷。除了調查問卷之外,學生還接受一組約 75 題的學習評量,測驗時間約...

    在跨國教育評量資料裡,我們看到表現比較好的、前面幾名通常都是「東亞」,新加坡通常都是第一名,接下來是南韓、日本、台灣、香港。我們會懷疑可能是因為我們有考試,把學校學習、考試看得很重,為了進入好的大學而需要補習。 但在 PISA 裡有一個評量不是數學、也不是閱讀,而是叫做「創造性的問題解決能力」,這在東亞的國家表現還是比較好的,這也就使得「你們只會考試沒有創造力」這樣的指涉不攻自破。 另外台灣有一個特色,在 TIMSS 裡,將同一年級學生的數學表現高低劃分為四項標竿,分別為進階、高級、中級及初級的國際標竿 (advanced, high, intermediate, and low international benchmarks)。 如下方表一所示,在 2003 年,台灣只有 16% 的小四...

    我發現大眾對城鄉學生學習表現的差距,存有一些刻板印象。 媒體對偏鄉學校的報導,加深民眾對城鄉差距的刻板印象。偏鄉成為民間教育團體熱情投入的對象,也是政府投入資源的特定對象與重點目標。民間教育團體與政府的作為,似乎都受刻板印象所影響。 但我認為: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有實證研究做為基礎。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討論城鄉差距,看的是台灣四年級跟八年級(國二)數學這科的表現。一般以為只要在偏鄉,學習表現一定會比較低落,都市就學生學習表現都會比較好,學校設備師資也會較佳。但透過研究數據,平均來看偏鄉或城市雖有顯著的差異,可是在都市或介於兩者之間中間地帶的城鎮,有更多學習低落的學生存在。 我們若只注意偏鄉,好像只要把偏鄉學習表現拉高就可以解決學習落差很大的問題,但事實上是沒有辦法的──因為大部分學習表現低落的學...

    社會學家要到處跑、進入不同場域去了解社會?還是關在自己的研究室裡面,埋首研究?我想是有不同的看法。就我來說,我沒有說社會學家應該要如何,但我可以說,目前為止我做了些什麼。 我使用蒐集好的資料,是來自於其他社會學家們進入場域、進入學校發問卷評量,甚至有許多不同國家的人把資料收集、整理好。這些資料是由一群專業團隊所建構的,數量龐大,具代表性,有良好的品質。我提出研究問題,分析這些資料,呈現一些研究發現。 這些研究發現通常不是在進入場域當下能夠一次看到的,而是必須運用資料才能呈現、使人信服的。 所以這是身為一個社會學家,我所做的參與,做出來的研究結果往往是沒有做的話並不會知道、要做了才知道的情形,幫助我們更加了解台灣學生學習的狀況,我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在呈現這些研究結果或我對社會的觀察。或許可以說是...

    【誰偷了我的血汗錢】經濟研究員用「2 大要素」破解:台灣 GDP 成長,為何薪水卻沒漲? 【氣候變化竟能影響政變】氣象學家研究中國氣象史,發現「1 種氣候」易讓戰爭頻繁 【原來幸福真的會放閃】成大最新研究「幸福時大腦會發亮」!與人互動產生的幸福感「高於個人功成名就」 (本文經合作夥伴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從資料分析,看見「社會不平等」的根源—家庭與學校教育〉。首圖來源:研之有物。)

  4. 2017年11月1日 · 目前看來許多的能力指標內容、翻轉教學,鼓勵跨科學習的模式,教的少學的多,以及刪減自然科與社會各時數,鼓勵合科教學, 增加選修⋯⋯等,都有芬蘭經驗的影子。 其實不只是芬蘭經驗,台灣目前的教改,是參酌了一連串北歐教育研究的結果。

  5. 2014年10月3日 · 《學運春秋--香港學生運動》一書這樣概括七十年代的學生運動:「香港學生運動真正能夠擔當起社會運動先鋒角色的,事實上只有七零年至七三年之三數年,在這段時期,青年學生對各種事物顯露出活潑和敏銳的反應,對不公義之事奮起抗爭。 但七三年之後,學運便逐漸轉移於內在化於學界內,原來對社會不公義的鬥爭變為敵對派別之間的鬥爭 」。 可見該時期學生運動在起步階段,仍是小圈子的討論,同時面對內部問題,未能做到帶動社會政治參與的角色。 另一方面,在這段時期,工業的迅速發展也伴隨著大大小小的工人運動,工人運動是政治參與的一大形式,可是,《香港工運史》一書中雖然詳盡記錄了香港廣泛而重要的工人運動歷史,作者對於工會的政治功能,卻指出「說到底,工會是代表工人利益的的,離開了工人的利益,工會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6. 2016年10月5日 · 報橘. 陰魂不散的《廉恥》:這篇不合時宜的課文從「反攻大陸」讀到現在. CO 肥皂箱 2016-10-05.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記得課本裡面一直都有《廉恥》這一課,但你知道這個課文是從五一課綱就有的「必備課文」嗎? 原來這篇文章被選的原因跟宣導禮義廉恥以及「反攻大陸」的政治時代背景有關。 以今天的角度來看,顧炎武的〈廉恥〉絕對是「不合時宜」的一篇文章,那麼現在這篇課文到底該怎麼看待呢? 值得深思。 (責任編輯:林芮緹) 文/ 地表最強國文課沒有之一. 這是【 老派中學國文課本調查報告 】的第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是額外加碼寫的,為了感謝每一個關注這個計畫的朋友。 目前金額已經逐漸累積起來了,無論是否有實質參與,我們都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