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9日 · 2024 05/09 10:48:48. 来源:光明日报. 《黄河大合唱》:时代战歌何以经久不衰——写在《黄河大合唱》诞生85周年之际.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85年前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次唱响。 从此,这部旷世经典以其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华大地、世界各地被广泛传唱。 这部作品缘何能诞生于延安? 又为何能够成为时代战歌而经久不衰? 这些,在85年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探寻。 延安精神孕育了这部旷世之作. 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战的激情,唤醒了历史的古道,千年的厚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这片黄土地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中心,也成为一座散发着青春魅力的新文艺古城、新文化殿堂。 抗战时期的延安,号称“歌咏城”。

  2. 2024年5月14日 · 冼星海于1935年8月从法国巴黎学成归国,从上海到武汉三年多时间里,几乎是凭一己之力推动着抗战歌咏运动。 到1938年秋,他在武汉国共合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音乐工作已无法开展,所有的进步创作都受到国民党方面无端的限制。 冼星海开始打听延安的时候,延安也在期望他的到来。 1938年9月,冼星海收到来自延安鲁艺音乐系全体师生签名的聘任信。 “是否有我安心自由的创作环境? ”“进了延安可否再出来? ”冼星海向一些“相识”问了这两个问题,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就启程前往延安。 1938年11月3日,冼星海与新婚妻子钱韵玲到达延安,次日他就开始执教于鲁艺音乐系。 在延安的城墙上、树上到处张贴着抗战街头诗和抗战标语,遍地歌声更是延安的一大特点,冼星海被这一切吸引着。

  3. 1 天前 · 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 3月26日至31日,冼星海连续工作6天,完成了这部作品的谱曲,并定名为《黄河大合唱》。. 3月31日,演剧三队音乐指挥邬析零从冼星海手中拿到手工装订成册的全部清稿。. 4月1日起,演剧三队全员立即投入紧张的排练之中。. 由于当时物资 ...

  4. 15 小時前 · 冼星海又看上了鲁艺音乐系学生李焕之每天系在腰上的一个大号搪瓷缸子。 他取下搪瓷缸子,把合唱队员们吃饭的勺子收集一大堆放进缸子,示范性地一摇,让李焕之充当这件“新式打击乐”的演奏员。

  5. 2024年5月7日 · 1918年回国后,入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 后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冼星海赴巴黎勤工俭学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留法期间冼星海创作了》《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10余首作品。 1935年回国后,冼星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1938年,冼星海前往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公演。

  6. 2024年5月14日 · 冼星海一生坎坷流离在广东出生后幼年曾到澳门新加坡生活后回广州读书再北上上海北京学习……然而真正为其日后音乐创作奠定坚实基础的是我们今天抵达的这一站——法国巴黎1930年前后冼星海乘坐越洋轮船辗转到了巴黎开始了半工半读的艰苦旅程直至1935年结束在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作曲班课程后他才再次回归故土。 冼星海为何坚持要去巴黎? 在巴黎的生活是怎样的? 他在什么地方、向哪些老师求过学? ……为此,记者飞赴法国,寄望在同一场景下,感受85年前冼星海的异国经历点滴。 A 初到:降落一方音乐圣地. 2015年6月3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许,羊城晚报记者到达巴黎戴高乐机场,当地气温约16℃,阴天多云。 13小时的飞行时间让记者双脚踩在地面一刻,已有点发麻,人晃着,晕晕的。

  7. 2024年5月7日 · 作为音乐家,冼星海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 当我们倾听这首歌时,其激昂向上的旋律能令人心潮澎湃,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 冼星海在艺术上卓越的造诣使他年轻时被赞誉为“南国箫手”,甚至连主席都亲自为他题词,称他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敬。 那么,冼星海是如何实现如此大的成就呢? 他的后代又如何呢? 圆满音乐梦. 冼星海是澳门一个贫困的疍民家庭的孩子,他出生时父亲已去世,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在艰苦环境中。 1911年,冼星海与母亲在新加坡艰难谋生,年幼的他经历了童年的艰辛,而在这里,他开始了真正的音乐学习之旅。 他在养正学校学习,并得到了“中国音乐之父”萧友梅的赏识。 他的音乐天赋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开发,对音乐的热爱也与日俱增,他深刻认识到:音乐有着巨大的力量,音乐家是伟大的。

  8. 近期熱門劇集

    資料來源:Yahoo搜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