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2月8日 · 她主動窺視葉問,表現其本身的女性自覺。 宮二的性格非常複雜,其描寫猶勝過往王家衛電影中的女性。 她本身是宮家的傳人,尤其師兄馬三殺害其父後,她更是宮家六十四手的唯一傳人,肩負武學承傳之責。 此同時,當葉問和其父比武時,她已經愛上了葉問,後來彼此通信。 她既要報父仇,又要承傳家傳武學。 之後她立下終身不嫁、家學不傳之誓報父仇。 這樣於她似乎若有所失,始終其六十四手絕學自她再沒有傳人,而愛情上她亦未能和葉問開花結果。 然而,家族武學之承傳不僅是一門之事,個人層面上她報了父仇,向葉問表白,心事可謂已經了結,放下了個人在父仇和感情上的包袱。 她找對了人生的方向,完成個人心願,比起過往王家衛電影中的女性,莫不在錯誤的時間愛上錯誤的人,或墮入了迷糊的人生困局中,可謂多了幾分悟性。

  2. 2017年8月4日 · 另外,由於有過1979年與非傳統內”的導演杞然合作《冤家》的經驗,就以另--種方式先後參與香港電影,與不同的電影人合作,又或與內地導演進行合作等,以求有種種形式令銀都不至於在香港電影中掉隊。

  3. 2017年6月22日 · 杞然導演的新片《終極勝利》,可以說是另一種電影文化交流的做法。 《終極勝利》講蘇格蘭傳奇跑手李愛銳(Eric Henry Liddell)的下半生,接上了奧斯卡得獎作《烈火戰車》(1981)的故事。 電影以李愛銳在一九二四年巴黎奧運奪得四百米賽跑金牌後,回到其出生地—中國天津,繼承父親的傳教生涯。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李愛銳和其他在華北的盟國人員一起,被日軍關進設在山東濰縣的集中營。 李愛銳在艱困的日子發揮高度的人性光輝,幫助其他人渡過難關,甚至放棄以戰俘身份交換回國的機會,最終病逝於集中營。 整個故事有華洋關係、大時代背景、生離死別、世界大戰等等,完完全全是史詩電影的格局,只不過,史詩故事落到香港電影人手中,結果往往是不如人意居多。 大時代故事.

  4. 富子和憲子有別於大媳婦史枝也像過去男人之苦系列中的櫻子含辛茹苦默默支撐著整個家庭),變成家中的不和諧音令這平靜家庭樂曲帶來了變化和色彩東京家族之分野來自角度轉變這變化並非始於今時山田洋次自母親開始便慢慢將眼光轉移至充滿堅忍和柔韌度的日本女性身上這與武士之一分編劇老拍檔朝間義隆退役換上平松惠美子是否有關呢? 這女性為重心的方向,有時是生命力的理想化身(《母親》),去到《東京小屋》的女主人時子和女僕多喜,觸及了婚外情,活現時代異色;《嫲煩家族》無疑將女性連繫至自主性、創造力和生活情趣上去,調侃著循規蹈矩的東京家庭生活。 完成於《嫲煩家族》之前的《給兒子的安魂曲》以黑木華和吉永小百合為主,是否山田洋次另一趟女性之音呢? 續:

  5. 2018年3月10日 · 《源來是愛》拍得有情有趣,親切溫馨而又悲喜交集,是本地多年來難得一見的正式家庭片,描寫香港離島老教師一家三代的關係。 此片亦是福音片,據說構思出自影帝喬宏,他逝世後數年才拍成。 鍾景輝飾演「老土」的中文教師極妙,十分忠直正派,熱心教育,但固執古板又滿腹牢騷,幾乎像「維園阿伯」,親友與同事對他又敬又怕,啼笑皆非。 最妙是他和學校新請來的洋教師鬥氣,卻想不到這鬼佬比他更懂中國文化。 他和埋頭搞電腦的兒子無法溝通,活像冤家;最愛留學美國的寶貝女兒,她卻因為愛情問題自暴自棄,跑回香港死追前男友,令老竇痛心疾首。 此片涉及老中青、華與洋、新與舊,還有家庭與教育的問題。 鍾景輝與老妻的關係亦有趣。 他之上還有老父,就是住在老人院的爺爺楊群,但毫不古板,開放好玩,和青春孫兒非常溝通。

  6. 2015年6月21日 · 西楚霸王無疑是冼杞然一次極具野心的嘗試影片具備了大片的製作條件千軍萬馬的場面在中國大陸實地取景但整體成績距離史詩式電影的格局甚遠充其量只是一齣放大了的電視劇集。 劉邦(張豐毅飾)與呂雉(鞏俐飾)及項羽(呂良偉飾)與虞姬(關之琳飾)的關係,乃人所共知。 然而,本片編導卻硬將四人扯進複雜的四角關係中。 這樣做並沒有為影片增加任何藝術創作上的深度,只是為了渲染英雄美人的俗套觀念,目的在於炮製普羅觀眾喜歡的歷史肥皂劇。 一些細節本來可以忠於史實,編導亦不作此圖。 影片最失敗之處是攝影和美術。 本片在大陸拍攝,有的場面的確氣派不凡,但有的佈景卻相當簡陋。 攝影尤其是一大敗筆,同一場景的色調往往不能统一,燈光方面則是老派照明方式,給人相當「業餘」的感覺。 作者: . 黃國兆. 刊物: .

  7. 2015年6月25日 · 電影新人類. 《楢山節考》──為母親譜寫的生命贊歌. 作者 蔡海翼 2015-06-25. 1956年深澤七郎憑著處女作《楢山節考》登上文壇,獲中央公論新人獎,作品於《中央公論》發表。 《楢山節考》兩度改編成電影,分別是1958年木下惠介及1983年今村昌平的版本。 本文主要探討原著與今村昌平電影中所呈現女主角阿鈴婆婆的慈母形象。 《楢山節考》以偏遠地區的農村為舞台,在糧食短缺、物質極度貧乏的環境下,為了村落共同體的延續,衍生了各種互相監控的規定,其中一項為棄老習俗,年屆七十的老人不論健康與否,一律被視為包袱,必須摒棄於共同體以外,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具勞動力的年輕一代。 棄老傳說的背後,實為此功利主義的貫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