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HSBC HK. Help. Cyber security and fraud hub. Beware of malicious software.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iruses, Trojans and spyware? Hackers will use many different techniques to invade your online privacy and potentially damage and steal your data. Three of the most common threats are viruses, Trojans and spyware.

  2. 網路安全及防詐騙資訊中心. 如何防範「社交工程」陷阱? 如何防範「社交工程」詐騙. 電話在晚上10時響起,對方自稱是廣東省公安,指您可能已捲入嚴重的案件之中。 您的姓名似乎在多份非法進出口的可疑商業合約中出現,當局正懷疑,您可能是從事非法貿易的不法分子。 來電者開始詢問您的財務狀況。 他知道您剛買了一台智能電視、到過沖繩度假,又知道您上星期去了米芝蓮星級餐廳享用大餐。 他再詢問您,外甥在加拿大的大學學費是否由您支付。 他又告訴您他們還有更多證據,但也可能純屬誤會。 您可能不知道自己被犯罪分子牽涉在不當買賣之中,或者您的賬戶遭人盜取,被用作掩飾非法交易。 他叫您不要掛線,這是您的唯一辯解機會。 您必須即時提供銀行登入資訊,否則您的賬戶將被凍結,而您亦會面臨最重的刑罰。 切勿上當,這是個騙局。

  3. 我們一直致力推廣網絡安全,本資訊中心為您提供一系列網絡安全措施及防詐騙錦囊,助您提高相關知識,保障您的金錢及個人資料安全。 滙豐網絡安全指數. 香港人在網絡知識、行為和態度上,可以怎樣改善? 如何安全使用網上及流動理財? 保護銀行賬戶,由隨身設備做起. 如何防範網上騙案? 以深入淺出的形式,幫您認識網絡詐騙技倆,保護自己,以免受騙。 了解更多詐騙種類. 學習常見的詐騙陷阱及保安貼士,以及處理詐騙的應對方法。 銀行服務相關保安. 與我們携手保障您的戶口資料和財產安全. 保安提示. 定期更改密碼,確保個人及銀行資料安全,以免遭騙徒盜用。 獎項及嘉許. 我們致力推動網絡安全. 滙豐一直全力保護您免墜網絡詐騙陷阱,致力加強您對網絡安全的認識。

  4. 最常見的三種威脅分別是病毒、特洛伊木馬和間諜軟件。 病毒是一種電腦程式,會盜取個人資料、掌控您的個人電腦,或者令螢幕彈出滋擾的廣告,更甚者會利用您的電腦來攻擊他人的電腦。 特洛伊木馬程式是病毒的一種,能夠偽裝成另一電腦程式。 顧名思義,這種程式看似無害,但一旦開啟便可能會破壞或刪除您的檔案。 間諜軟件會在您並未同意的情況下,悄無聲息地監察並記錄您的網上行為。 某些間諜軟件甚至會將您的網上操作時段重新導向至其私有伺服器,不法分子便有機會從中擷取您的身分識辨資料,如用戶名稱、密碼及信用卡號碼等。 如何防範黑客侵擾? 保安錦囊. 在下載檔案時需加倍謹慎,才能免受特洛伊木馬入侵:務必確保檔案是源自具信譽的來源。 如收到陌生人或並不信任者的電郵、短訊或社交媒體內容而內有附件或嵌入連結,切勿開啟或點擊。

  5. 滙豐卓越理財客戶: (852) 2233 3322. 其他客戶: (852) 2233 3000. 您也可以傳送電郵至 ,向我們回報。. 我們非常重視您的信用卡安全,並致力提升偵測詐騙的系統,務求以最佳方式保護您免受詐騙的威脅。. 如果我們發現您的信用卡出現可疑交易,會向您發送短訊 ...

  6. Cyber security and fraud hub. Avoid falling prey to WhatsApp scams. Hong Kong police have received more than 600 reports of WhatsApp fraud since 2017. Worse still, victims have lost more than HKD9 million to swindlers in that time – HKD2.7 million in the first three months of 2019 alone.

  7. 根據我們最新的調查指出 1 ,超過80%香港人曾經成為詐騙目標,26%墮入騙案,平均損失港幣3,800 元。 當中10%受訪者跌下電騙陷阱,平均損失超過港幣1,000 元。 而詐騙電話和假冒官員,更是港人最常遇到的騙案。 調查也反映,X世代(40-55歲)傾向服從權威人物,在電子支付、網上情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六大常見騙案中,比較容易墮入冒充官員和電話騙案陷阱。 「我才不會上當」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但這樣想,其實會不會忽視了假冒來電的危險? 您可能認為自己才不會像那10%受害人一樣,這麼容易就將資料雙手奉上。 但您以為只是「協助調查」,提供全名和出生日期就無問題?

  1. 相關搜尋

    劉亞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