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刘攽[bān](1023年~1089年),北宋著名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江西省樟树市黄土岗镇荻斜墨庄刘家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部分,著有《东汉刊误 ...

  2. 然而历史上的刘墉是否真是个罗锅又是否曾中状元并无确凿史据可考。 据一些杂文笔记记载,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相传当年殿试前十名卷册被递到 乾隆皇帝 面前,刘墉卷本来列为第一,但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刘墉由于出身相门而被 ...

  3. 刘辰翁的诗歌题材较广泛包括抒怀、咏、写景、赠答和题画等,诗歌形式也多种多样,有 一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等。 他的诗歌一方面摄取了 宋诗 以文为诗的创作手法,具有 江西诗派 清刚峭拔的风骨,另一方面又汲取了 唐诗 的风神远韵,以清幽之语写怀恋故国的深情,形成了他 ...

  4. 刘勰认为文学作品必然有一定的文采,但文和采是由和质决定的,因此,文采只能起修饰的作用,它依附于作者的志而为志服务。 第二部分从文关系的角度总结了两种不同的文学创作道路:一种是《诗经》以来“为而造文”的优良传统,一种是后世“为文而造”的不良倾向。 前者是“吟咏情性,以讽其上”,因而感情真实,文辞精练。 后者是无病呻吟,夸耀辞采,因此,感情虚伪而辞采浮华。 刘勰在重点批判了后世重文轻质的倾向之后,进一步提出了“述志为本”的文学主张。 第三部分讲“采滥辞诡”的危害,提出正确的文学创作道路,是首先确立内容,然后造文施采,使内容与形式密切配合,而写成文质兼备的理想作品。 原文+译注. 播报. 编辑. (一)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1,非采而何2?

  5. 李皇后(?-954年),人称李三娘,榆次郡鸣李县(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郭家堡乡鸣李村)人,后汉高祖刘知远皇后。李皇后出身贫苦农家,长大后,助父母耕织。当时刘知远为军卒,牧马晋阳郊外,遇李氏,夜晚入其家劫娶为妻。刘知远领藩镇后,累封魏国夫人。生隐帝刘承祐。刘承祐即位后,被 ...

  6. 刘辩(173年10月14日一说176年-190年3月6日),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中国东汉皇帝。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十七岁的皇子刘辩继位,称少帝。由何太后临朝称制,舅舅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录尚书事,辅弼朝政。刘辩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政治腐败,疾疫频发 ...

  7. 作品名称. 文心雕龙·谐隐. 作 者. 刘勰. 创作年代. 南北朝(南朝) 作品出处. 《文心雕龙》 内容提要. 全篇分三部分. 目录. 1 内容提要. 2 原文+译注. 内容提要. 播报. 编辑. 全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谐隐的意义和作用。 刘勰认为谐辞隐语不可废弃,主要在于这种作品能表达老百姓的“怨怒之”,对统治者有一定箴戒作用。 第二部分讲“谐”的意义和评论有关作家作品,肯定“意在微讽”和能“抑止昏暴”的作用,批判那些“无益时用”,只能供人玩乐的作家作品。 第三部分讲“隐”及其发展而为“谜”的意义,和评论这方面的作家作品,同样是强调“兴治济身”的意义,而反对“无益规补”的文字游戏。 刘勰能专篇论述这种在封建社会长期不被文人重视的谐辞隐语,这是值得注意的。

  1. 相關搜尋

    劉鑾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