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3日 · 北洋政府是對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為首都的中央政府之通稱因此時期的政府體系被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系統所掌握而得名以五色旗為國旗卿雲歌為國歌是1912年至1928年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北洋政府大致可分為袁世凱統治時期 ...

  2. 2024年5月10日 · 56种语言. 讨论. 不转换. 工具. 袁世凱 (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 字 慰廷 、 慰庭 或 慰亭 , 號 容庵 ,因出身 河南 項城 又被稱作 袁宮保 、 袁大炮 、 袁老四 、 袁大帥 、 袁項城 ,曾任 清朝 军机大臣 、 内阁總理大臣 、中華民國第一任 大總統 、第二任 臨時大總統 、 中華帝國 非正式皇帝(没有正式登基)等,是 北洋政府 最高領導人、 北洋军 創始人兼領導者 [3] 。 1884年,他率領 清軍 平定 朝鮮王國 的 甲申政變 ,因而開始受 清政府 重用並參與其中。 [4] 隨後,他被清政府授權從事 新軍 的建立事務,同時協助於 洋務運動 及 清末新政 等政策推行事務。 [5] 他在清朝政府中,官至 總理大臣 等職位,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

    • Yüan2Shih4-kai3
    • ㄩㄢˊ ㄕˋ ㄎㄞˇ
    • Yuán Shìkǎi
  3. 2024年4月23日 · 3. 被浏览. 115. 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知乎用户. 北洋政府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至于国民政府? 1937年之后,如果不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压力,国民政府甚至还想继续向日本支付庚款。 不论处于哪一个时代,实际上都得靠实力说话。 没有实力,那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实力,那就只能忍受别人的欺凌。 没有实力,那就只能向别人妥协。 没有实力,那就只能割自己的肉喂饱别人。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大清是这样,后来取代了大清的民国也是这样,只能沦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鸦片战争一打,大清就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送了钱,送了地,才让英国消了气,道光也才因此松了一口气,然后继续当他的皇帝。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打,大清就和英国、法国和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4. 2024年5月6日 ·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新生的北洋政府虽在名义上继承了清朝的全部疆域但实际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时期外蒙古西藏和新疆地区相继出现了动荡和分裂对北洋政府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旨在探讨北洋政府成立初期所面临的疆域挑战以及其在应对这些挑战时的努力和不足外蒙古的脱离与博克多汗国的建立. (一)外蒙古的脱离背景. 在清朝末年,外蒙古地区已经出现了与政府的疏离趋势。 沙俄势力的渗透和挑拨加剧了外蒙古的离心倾向。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政府陷入内乱,外蒙古趁机宣布“独立”,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建立了博克多汗国。 (二)博克多汗国的建立.

  5. 4 天前 · 12月16日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国的华工梅钧等人在青岛设立参战华工团青岛支部并发出通告要求将学得的陆海工程建筑经验用于港湾埠头水道等市政建设同年 北洋政府规定胶澳商埠疆域南北长度自北纬35°5330″~36°1630″。 东西宽度自东经120°8′30″~120°37′40″。 仍沿袭德占时期的区域,陆地、领海总面积共计1128平方公里。 同年 中国接收青岛后第一次调查人口,市内共有289411人。 1923. 1月1日 胶济铁路接收仪式在青岛举行。 1月 四方工厂(4月改名四方机厂)自发建立圣诞会群众组织。 郭恒祥、张吉祥任正、副会长。

  6. 5 天前 · 二十世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侵略程度的日益加重国内封建军阀的连年混战使得北洋军阀政府主导下的国民经济衰败不堪民众生活困苦难耐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面对国家的如此“惨状”,许多仁人志士、各个阶级和政治集团都在思考: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中国从危机四伏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同时,他们也在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企图解决这个问题。 那些不满社会现状,但又不赞成通过“革命手段”解决国家困境的一部分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改良派,他们囿于自己的理解认知,提出了种种改良主张,使得改良主义思潮一时间泛滥于社会。 “好政府”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一主义是蔡元培、胡适等人首先提出来的。

  7. 3 天前 · 现在统一政府业已成立其理藩事务著即归并内务部接管......” 孙中山时期. 前期.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也有各民族的民族意识。 但是真正将中国各民族的民族意识在理论上统一起来并形成全新的近代的民族意识的,却是孙中山所倡导的大中华思想。 中期. 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前这个思想也只不过是一个不甚明确的雏形而已但是在临时政府成立后这个思想却变得系统起来。 孙中山在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布实行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政体后,在《对外宣言》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的称谓 ,说明中华民国代表当时中国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也标志着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由自在的统一体向自觉的民族统一体过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