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3日 · 在60歲時有人建議黎永良出書談談個人投資心得,他便開始將個人的投資經驗分享予讀者,由於他的文筆不錯,所以本書也是他親自撰文。 而書本的收益更捐到香港大學、九龍華仁、瑪利諾神父小學等等,這些機構全是與他的出身有密切關係。 出書不為錢,只為將知識能夠傳授予有需要及有緣人,賺得的金錢亦捐贈出去,可見他對金錢的慷慨。 黎永良生活照 . 點擊圖片放大. 30多歲就財務自由,你可能以為黎永良出身富貴。 不過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小時候家裡環境很貧窮,父親當時收入不多,吃飯也成問題,早上吃飯,晚上可能只有飯焦拌白開水。 但靠着個人的努力,黎永良考入香港大學,其後再獲滙豐銀行聘用當上實習行政主任,其後努力學習不同的投資知識,終能夠在30多歲已達財務自由。

  2. 2018年10月1日 · 欄名 : 創業idea. 更多. 港股不斷尋底,投資界老行尊耀才證券(01428)主席葉茂林預言,恒指在兩年內有機會跌穿2萬點,認為在當下市況,手揸現金最安全。 年輕一輩未必認識葉茂林,現為耀才主席的葉茂林,在創立其證券王國時也捱過不少.

  3. 2024年3月25日 · 前華爾街交易員Vivan Tu深知投資的價值,27歲時成為百萬富翁。 很多人都想在退休前成為百萬富翁,甚至更富有。 但Tu表示:「不要為了退休而儲蓄,而是要為了退休而投資。 她指出,無視他人意見、著眼於長遠是富人保持和倍增財富的幾種方法。 其中的的基本理念都是:你應該有效地投資你的錢,讓它不斷增長。 她說:「真正的富人不會去買一輛華而不實的林寶堅尼.....他們會用同樣的錢買一棟兩户複式樓,然後出租。

  4. 2020年12月18日 · 你認知愈多,賺錢能力愈高。 」此後投資前,他都會先了解投資產品及公司的背景。 黎諾懿指,不少人投資產品時只著眼風險高低,卻未有了解當中的成份;他認為知道所投資的基金如何組成,便可因應市況而改變投資策略。 隨着歲數增長,黎諾懿近年投資態度亦愈趨謹慎,以投資債券、基金為主,因為回報率較高但風險較低。 點擊圖片放大. +3. 收息VS升值? 轉投科技股有得解. 不少港人鍾情投資收息股,黎諾懿亦不例外,曾經買入收息股投資,惟近年已改為投資科技股或優質股,因為股票升值所帶來的回報遠勝收息。 他假設滙豐 (00005) 有6厘息,但買入阿里巴巴 (09988) 或騰訊 (00700) 一年的回報已多過滙豐的派息。 他坦言,在自己仍有賺錢的能力時,會希望可以獲取更多的回報。

  5. 2018年10月9日 · 根據網紅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的資料,香港第一名的KOL是Liz 리즈。 相對其他排名的KOL來說,她的粉絲總數不是最多,但影響力則是第一。 而Cloudbreakr的影響力指數是根據KOL與粉絲互動及其增長率和表現計算的。 榜上有名的大多都是藝人如李亞男、單文柔及麥美恩等,他們擁有較高的知名度,粉絲的數目都較普通的KOL多。 其他的KOL主要為YouTuber,利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事情。 現在大部分的KOL的主要收入是不同品牌的廣告,廣告商會根據粉絲的數量及按讚的數,而去選出適合的KOL。 隨着KOL的數量增加,網紅數據分析平台就提供了綜合的數據給廣告商參考。 【KOL排名】本港10大KOL 你識幾多個? 撰文 : 曹佩鈞 本網記者.

  6. 2019年2月15日 · 首域揀股穩 牛市尾段易跑輸. 雷志海形容,永明與首域關係良好,團隊亦屬首域盈信亞洲管理合夥人劉國傑的支持者,可是從商業營運角度來講,該行強積金計劃(資產管理規模)在過去十多年增長很快,不斷有資金流入,但任何一個基金均有容量,若金額流入太大有機會影響(投資)運作及表現。 故該行關注旗下基金快速增長後,會否有一天觸碰到基礎基金的容量樽頸。 由投資角度來看,雷志海認同首域過往表現極佳,但認為無任何一個基金經理能做到「天下無敵」,並指所有基金總會在某些時候表現出色,某些時候相對失色,而該行作了詳細分析後,發現首域亦有部分地方較弱,「例如牛市尾段時通常跑輸,這是他們的投資特色,因為他們不喜歡追逐貴股,且通常買一些(業務)較紮實的公司,而大家亦知道牛市尾段時雞犬皆升,這些市場環境未必有利首域。

  7. 2023年10月26日 · 達里奧2019年在Facebook發帖形容這種超越自己和他人處境、並客觀地看待的能力為「更高層次的思維」。 「更高層次的思維使你能夠研究和影響人生中發揮作用的因果關係,並利用它們來獲得你想要的結果。 心理學專家:社交生活太有機心並非好事. 但對別人過於猜忌也非好事。 CNBC引用美國民調機構兼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9年發表的 一份報告 顯示,64%的美國成年人認為他們對彼此的信任正在減少。 約半數受訪者(49%)表示,他們缺乏人際信任,是由於認為別人不像以前般可靠。 領導力和正向心理學研究員Diane Dreher於《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撰文指出,沉迷於他人是否值得信賴,會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助長孤獨、焦慮和憂鬱等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