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南區 (英語: Southern District),又稱 港島南 、 香港南,是 香港 十八區 之一。 自 香港開埠 以前,已經有早期 原居民 和 水上人 居住。 南區為 香港島 四區中,面積範圍覆蓋最廣的一區,總面積達4,000公頃。 根據2021年香港人口普查的數字,南區人口為263,278人 [1]。 南區是基層、中產、富豪互存的地區,半數人口居於公屋以及居屋之中 [2] [3],南區由十七個區議會分區組成,人口主要分佈在 鴨脷洲 、 薄扶林 、 香港仔 和 黃竹坑。 而 壽臣山 、 深水灣 、 淺水灣 、 大潭 、 石澳 及 赤柱 人口則較少,是香港高尚住宅區。 南區位於 香港島 南部,東起 大浪灣,西起 薄扶林。
南區位於香港島南部,面向太平洋,東起大浪灣,西迄薄扶林,面積達39.40平方公里,幾占港島之半,人口約 263 300。 中國古籍早有記載南區部分地方,如明朝(1368年 — 1644年)郭棐編撰的《粵大記》中的廣東沿海圖便載有大潭、赤柱、舂磑(即舂坎角)等地名,可見當時已有相當人口於南區聚居。 由於南區平地少,從前居民多以捕魚為業,並於赤柱、香港仔、鴨脷洲等沿海地區聚居。 隨著香港經濟邁向工業化和商業化,傳統的漁業日漸式微,上世紀70至90年代期間,黃竹坑是香港的其中一個主要輕工業區。 今天,南區已蛻變為集工商貿、科技與消閒於一身的地方,特色景點包括 數碼港 、 赤柱廣場及美利樓 、 赤柱及其市集 、 海洋公園 等。
南區 係 香港 十八區 之中嘅其中一區,喺 香港島 南岸。 喺 2000年 嗰陣人口有282,400。 南區對住 南中國海,背靠住山同埋水塘,北面有 郊野公園。 東面係半鄉郊嘅地帶,有香港最多人去嘅 泳灘。 西面係住宅區同埋工業區。 區內嘅地方: 區內嘅島: 旅遊景點有香港仔嘅畫舫同埋漁港、 海洋公園 、淺水灣泳灘、重有赤柱市集。 入南區嘅主要道路有 薄扶林道 、 香港仔隧道 、 黃泥涌峽道 同埋 大潭道。 有多條巴士線提供往來港島北岸以至九龍新界嘅點對點服務。
在香港充滿海洋和藝術氣息的南區,到海灘暢泳,漫遊藝術中心,發掘本地人推薦的景點。
新九龍 於1900年成立,區域界線為 界限街 以北及 九龍群山 海拔高度為500呎(152.4米)以南的地區。 同年政府在新界報告中指出,新九龍與九龍相連,人口、貿易交流繁忙,故不屬於新界管轄,亦不受新界《本土社群條例》規限,以港九市區同樣方式管理。 1937年香港政府製作法定地圖,明確列出新九龍的界線。 [ 5 ] 相對於1900年列明的新九龍北邊界線大致按照九龍群山的 山脊 線劃定,並包括 象山 及 飛鵝山 在內,1937年法定地圖的則按照九龍群山的二百米線劃定,港府直至1960年代仍然混合使用兩種邊界。
2020年10月14日 · 本服务使用cookies及其他工具帮助区分您与本服务的其他用户。这有助于改善本服务,并为您提供更佳的体验。当您继续使用本服务(或其任何部分),即表示您同意我们在您的电脑上放置cookies。按此了解更多有关cookies的详情。
南區文學徑為紀念5位著名中國近代文學家,包括張愛玲、胡適、蔡元培、蕭紅及許地山而設立,參考了他們在南區走過的足跡,於區內5個相關地點建設了紀念地標,讓市民以新角度欣賞文學。 5個文學徑地標分別為: 紀念張愛玲的「香港之旅」(位於淺水灣花園,接連淺水灣道及海灘道的通道) 紀念胡適的「井字遊戲」(位於赤柱聖士提反書院對面行人路) 紀念蔡元培的「漫步過去」(位於香港仔海傍道近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入口) 紀念蕭紅的「飛鳥三十一」(位於淺水灣泳灘) 紀念許地山的「樸」(位於域多利道/金粟街休憩處內)
南區 相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