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1日 · 華裔預付卡結餘突然有異 查帳發現遭在杜拜盜刷購物. [2024.02.11] 發表 推文. 網站紀錄顯示該預付卡周日在杜拜被盜刷消費。 (受訪者提供) 朱太太獲親友贈送內含200元的預付卡,豈料不幸發生盜刷事件。 朱太太周日登入網站查看確定預付卡餘額為61.68元,但同日使用時卻無法在商店完成交易。 (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隨着電子支付愈趨普及,民眾普遍傾向使用無現金支付方式,預付卡 (Prepaid Card)成為其中一種受歡迎的新年禮物,然而大溫有華裔市民使用親友贈送的預付卡購物時,卻先後兩次無法完成交易,其後驚覺預付卡曾在杜拜被盜刷,事後聯繫客服人員仍心存陰影,擔心再度遇上詐騙,目前仍在等待調查結果。

  2. 2024年4月2日 · 【明報專訊】加拿大匯豐銀行昨日正式轉為加拿大皇家銀行 (RBC),很多存戶發現在帳戶轉換上出了問題,而皇銀的中文查詢熱線又等了很久都說線路繁忙而只播錄音。 一位原匯豐銀行的客戶說,早前收到皇銀發出的提款以取代匯豐的提款,但發現英文姓氏少了最後一字母,當時隨即打熱線去問,熱線職員說,查了紀錄,但沒顯示是什麼原因出錯,叫該存戶4月1日親身去分行處理。 該存戶說,錯的應是皇銀,卻要客戶親自去更正,很不合理。 昨天他到已變成皇銀的原匯豐分行,原有匯豐的職員仍在,但他們表示,目前用的電腦系統不同,他們也幫不上忙,叫客戶去櫃枱找調過來的皇銀職員。 櫃檯職員查了,仍然不知原因,問了另一名皇銀職員,才知道皇銀的電腦檔案只能題示20個英文字母,多了就會被刪除。

  3. 2024年4月29日 · 硬件方面,房屋經理學會秘書王榮樂說市建局已為該4幢大廈加裝保安及電子通訊系統,住戶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查看大閘按門鐘者,系統將連接物管公司,方便遙距為住戶提供查詢服務;而4幢大廈日後將可按需要,定期安排物管主任巡查,並安排跟進及維修,巡查按次收費。 料每月管理費300至500元. 王榮樂預料日後小業主每月需攤分約300至500元管理費。 他期望試行計劃可為「三無大廈」建立可行的管理模式。 試驗計劃下,參與大廈及戶數有限,日後有更多業主參與時,管理費開支在攤分下或有下調空間。 市建局鼓勵其他「三無大廈」業主盡早成立法團,重拾妥善大廈管理及保養,市建局樓宇復修總經理李文豪表示,希望先導計劃的運作模式讓其他單幢樓宇業主及業界參考。

  4. 2023年3月7日 · 如果於內地沒法使用八達通App,可在取後於數字人民幣專窗,以中行帳戶或現金增值,亦可以用內地的數字人民幣App綁定數字人民幣後充值。 據稱日後自助發卡機還可以接受八達通充值。 港人如有需要,可前往中行於深圳任何網點的人工櫃枱領回卡內餘款,可在自助發卡機注銷。 不過,數字人民幣是匿名發行,如有遺失無法補辦。 若將綁定數字人民幣App,就算丟失,餘款也可回電子個人錢包。 累計補貼上限200人幣 3.31截止. 為鼓勵港人使用數字人民幣及在深消費,羅湖區政府舉行「數字人民幣跨境嘉年華活動」,首5萬名領港人在區內1400多家指定商「拍」付款,可享八折優惠,單筆折扣金額上限為100元 (人民幣,下同),而累計折扣金額為200元,即港人若花1000元,政府便補貼200元。

  5. 2023年10月12日 · 需要注意該服務要求每日結餘不少於300港元若少於要求將每季收取3港元提款卡年費首年豁免其後每年收10港元首次匯款可豁免手續費其後經分行匯款每次收取200港元手續費。 具體來說,如果大家手上有人民幣,就不用繳手續費,直接於香港的中銀分行,將人民幣存入中行內地戶口便可。 相反則需將個人港幣戶口內的款項,直接匯款至中行內地戶口,變成人民幣,若於分行兌匯,便需交200港元手續費。 「大灣區開戶易」服務,客戶可以二選其一,開設內地個人銀行 (II類或III類)帳戶。 第II類配有提款卡,第III類沒有提款卡,重點是兩者均有存入及轉出款項的數額限制,一超過限額就不能再存款或提款,若超過每天限額,翌日可照常使用,但若超出每年上限,戶口會短暫凍結,踏入翌年元旦即可用手機銀行密碼重新激活使用。

  6. 2024年4月3日 · 根據加拿大邊境服務局 (CBSA)周二公布的新聞稿,「芳鄰」申請費自今年10月1日起將從50美元增至120美元。 CBSA新聞稿表示:「目前的費用在20多年前設定,已無法再應對該計劃的成本。 新費用將可更精確的反映相關計劃管理成本,和未來改善此一計劃的投資,包括科技和基礎設施的加強。 由於預期10月前申請「芳鄰」人數會增加,申請人被告知盡快預約面談。 加拿大和美國的註冊中心都會延長工作時間以處理可能的申請量增加。 「芳鄰」新增的70美元申請費還需美、加兩國批准和規管規則修訂。 加拿大多倫多明報新聞網.

  7. 2024年4月16日 · 首先,雖然國家規定商家必須收取現金,但當筆者購物後嘗試以現金付款,不少商家均說「沒零錢找」,或是冷嘲熱諷,「都沒人用現金啦」,變相令筆者「自行打退堂鼓」或提早準備零錢,免得麻煩對方找贖。 其次,或許因應大部分市民都以電子支付購物,商家逐漸對現金感到陌生,對於簡單運算亦愈發遲鈍。 猶記得筆者早前花費19元人民幣購買了一碗麵食,並向職員遞上了50元,眼看對方花了3分鐘亦未能心算應找贖多少,至最後更需利用收銀機才能得出答案,而此類情况屢見不鮮。 此外,筆者雖以現金生活,但亦分別下載了微信及支付寶的應用程式,惟筆者的支付寶帳戶遭鎖定,原因不明。 即使筆者按照指示致電客服,連續一周仍無人接聽,令筆者的帳戶至今形同虛設,非常被動。 相較之下,還是現金「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