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4月8日 · 我們與在地茶農共同耕耘這塊與世獨立的有機茶園,在不擴張現有茶園的原則之下,打造一個親近自然的農業生產空間,除了將人類生產帶回坪林,更將台灣藍鵲、翡翠樹蛙等自然生命也帶進茶園裡。 在這樣的理念之下,全台第一個結合生產與保育的環境教育園區就此成立。 在這裡,我們希望透過各種解說、親身體驗的活動,宣導使民眾從『心』去體驗,去『覺察』如何達到永續環境的『綠』生活。 除了解說園區內有機茶葉的耕種方式,及其對永續環境的意義之外,也針對周邊豐富的鳥類、植物、昆蟲等生態進行解說,讓參與的民眾更深入體會自然之美,認知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的重要性,將環境教育真實地融入於生活之中。 指導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2. 2018年2月14日 · 台大實驗林鳳凰茶園自1956年種下的阿薩姆茶樹在半野放的條件下如今長得高大壯碩。 兩年前,園區人員嘗試摘取嫩葉製茶,口感意外純淨甘醇。 這兩年已成園區春天採收對象。 鳳凰茶園主任鄭森松說,要讓這批渾然天成的阿薩姆茶,成為台灣的「大紅袍」。 台大阿薩姆老欉紅茶包裝。 攝影:廖靜蕙. 300多棵近60年完全粗放、未採收經營管理的阿薩姆紅茶,加上自然落種成長的年輕子代,近1500棵,密集生長蔚成森林,成為獨特景觀。 雖然60年來任其野外生長,沒有任何人工調整,但畢竟是非台灣原生樹種,所以只能稱為半野生。 這個季節挺適合到阿薩姆茶樹園區散步,現場有QR Code,掃描就有阿薩姆型態解說。 許多遊客看到這麼高大的阿薩姆茶樹,都發出「哇」的讚嘆。

    • 從南門町變身禪花園
    • 植物園歷史多
    • 建立與植物愛好者合作平台
    • 精描細繪植物 結合科學與藝術

    日治時代原地址為「台北州台北市南門町六丁目三二三番地」的屋舍,在郭中端和堀込憲二兩位建築師的設計下,並禮聘日本長野縣的庭園家小口基實設計枯山水庭園,賦予此處東方園藝與日本禪風之美。 「枯山水庭園」又稱為禪花園(Zen Garden)以禪宗為核心,園中的砂石,必須每天有人持木耙,以近乎修行緩慢的速度,耙出反映出內在心境的水波紋路;因為禪宗講求空寂,庭園中通常不種鮮豔花草,只以常綠的松柏類造景,這些樸素的特性,有助於心靈澄淨,對於現代生活講求快速引發的精神緊張,據說具有療癒果效。

    林業試驗所組長邱文良表示,植物園身負展示、保育、教育、休閒的使命,台北市人口多,植物園只有8公頃、規模小,只能擇重點發揮,因此台北植物園定位在教育功能,提供植物知識、環境教育的場域。此外,台北植物園無可替代之處,就是歷史元素。 歷史上,台北植物園的範圍曾經涵蓋到重慶南路、一分局,但隨著時代用地需求,逐漸縮減成現今的規模;園中的樹木,不少是日治時代即種下的,例如佛教植物區,有日本時代引入的佛教樹木至今;銘刻著人類活動的紀錄;而在園區附近考古遺址顯示,如十三行遺址、圓山遺址等完整的「地下文化」,證明此處擁有完整的植物相。 過去南門町三二三用作林試所員工宿舍,邱文良說,最後一任居住於此的員工過世後,屋舍也老舊近乎不堪使用,因此協調家屬搬離,屋子空下來之後,經過林試所同仁討論,與其拆掉種樹,不如維持...

    日治時代如何使用這個空間,則只有推論,尚缺證據。台北植物園園長董景生表示,日本時代的地圖,雖標示此處,但查不到真正用途,不過曾有一說,到植物園後,至茶室喝茶,對照空間格局,茶室的可能性極大。 年久失修的屋舍重建後,左邊部分空間用作工作室以及洗手間。園方初步決定,未來將提供給特定主題植物(如玫瑰花,苦苣苔,非州堇等)愛好者組織的聚會、展覽之用,作為與民間團體合作介紹植物園之美的平台。 董景生解釋,這些植物愛好者社團活潑、專業性強,規模不大,常透過網路連繫同好,影響力極大,如新加坡與日本植物園等專業人員,也常來台參與這類的活動,園方期待南門町能藉由這些植物愛好者組織的合作,吸引更多植物同好結盟,注入更多愛護植物園的民間力量。

    一幅幅經由手工精細繪製的果實、葉脈,質樸細膩,展現植物特徵。掛在和室門窗上,竟然十分搭配。這些作品都是出自台北植物園志工之手,南門町三二三開幕首展即為台北植物園志工植物繪圖展。 去(2013)年台北植物園志工,在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建北指導下,學習植物科學繪圖,從過程中,學習由不同角度與面向來觀察植物特徵,並培養細心觀察植物的能力,由此增進導覽解說與繪製解說教材的能力。 林試所吳維修表示,過去科學家發現新物種,以手繪將觀察到的植物特徵記錄下來;隨著攝影技術的發明,可快速又廉價的紀錄,只是快速取得的過程,也失去自然觀察的耐心與細心。至今,精確細心的手繪圖,仍是文字與相片之外的必需品。

  3. 2023年3月27日 · 另一塊石碑為台北市文獻委員會所立的「茶路」 石碑, 介紹這條古道的歷史。當時艋舺武營的官兵前往宜蘭巡視,從艋舺至石泉巖時,都會在此地休憩飲用泉水,祭拜祈求一路平安後再翻山越嶺, 經由深坑、石碇、坪林而至宜蘭。

  4. 2017年10月2日 · 台北植物園8.2公頃的園區內保存超過1200種的植物肩負植物研究人才培育以及瀕絕植物保種等重要任務。 1924年興建完成的腊葉館是台灣林業研究與植物資源調查的發祥地,也是台灣第一座植物標本館,早田文藏以台灣為名的台灣杉(Taiwania ...

  5. 2023年8月18日 · 兩人在美國和台北生活了10多年,期間投入推動都市樸門永續設計的實踐,倡導城市農耕、屋頂生態農園設計、生態化社區與校園規劃等。 而為了將更多時間投入環保工作,2004年開始,兩人便成立「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開始接手永續設計案及推廣教育課程,成員們皆是喜愛環境、且曾接受樸門 ...

  6. 2021年3月18日 · 林試所在今年過年後開始於台北植物園打造以台灣原生植物為主的野草花園。 花園分為3區、共僅百餘平方公尺。 林試所仿照多元物種錯落生長的自然環境,種下近達70種、超過5000株的原生小草花,其中更包含20種 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 所搶救的受威脅植物。 林試所所長曾彥學表示:「這(野花園)是方舟計畫執行3年的成果發表,將原生植物融入景觀美學。 」曾彥學以台北市為例,指出目前城市中的景觀設計大多都僅用外來、單一的花草,很少具有原生種及多樣性。 他表示未來將配合林務局政策,持續將原生植物應用於室內景觀、大樓露台、校園及公園綠地等。 林試所助理研究員伍淑惠,是催生野花園的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