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臺灣導演、編劇、演員、填詞人同藝術監督

      • 吳念真 ( 1952年 8月5號 —;本名 吳文欽 ;筆名 念真 ),係臺灣導演、編劇、演員、填詞人同藝術監督
      zh-yue.wikipedia.org/wiki/吳念真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吳念真 (1952年8月5日 — ),本名 吳文欽 ,筆名 念真 , 臺灣 影視 導演 、 編劇 、 演員 、 作家 、廣告人、 作詞人 及 藝術監督 。 1952年8月出生於 新北市 瑞芳區 猴硐 大粗坑( 九份 附近) [2] [3] ,父親 入贅 ,身為長子的吳念真, 過繼母系 ,從母親的家姓 [4] 。 現任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董事之一, 中華民國快樂學習協會 名譽 理事長 [5] 。 是首位 三金 (金馬獎、金曲獎、金鐘獎)全滿貫得主。 生平. 早年生活. 1952年7月29日為吳念真的真實出生日,1952年8月5日則是吳念真 身分證 上所 記載的出生日 (早期台灣很多人認為,如果向 公家 申報小孩夭折,會使家中不吉,因此大多會等到一兩個禮拜後才去報戶口;如果夭折,就乾脆不報了。

    • 念真,錦煌
    • Wu Nien-Jen
  3. 吳念真 (1952年8月5日 — ),本名 吳文欽 ,筆名 念真 , 臺灣 影視 導演 、 編劇 、 演員 、 作家 、廣告人、 作詞人 及 藝術監督 。 1952年8月出生於 新北市 瑞芳區 猴硐 大粗坑( 九份 附近) [2] [3] ,父親 入贅 ,身為長子的吳念真, 過繼母系 ,從母親的家姓 [4] 。 現任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董事之一, 中華民國快樂學習協會 名譽 理事長 [5] 。 是首位 三金 (金馬獎、金曲獎、金鐘獎)全滿貫得主。 生平 [ 編輯] 早年生活 [ 編輯]

  4. 2022年2月23日 · 吳念真家中有3位親人因過不了疾病生活難關憂鬱症選擇親手結束自己生命說到已逝的家人吳念真的音量變小了:「 人生一定有遺憾那已經不是難過而是落寞你會想說這個年紀應該有兄弟姊妹來聊聊天但已經有兩個不在了。 人生很神奇,失去了某些東西,卻總能收獲智慧。...

  5. 2020年11月17日 · 專訪吳念真我能有今天都是人生中的意外. #interview 2020-11-17. 提及吳念真除了全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人之外大眾可能亦會對他的正業感到好奇因為他似乎什麼都做過跨足電影戲劇舞台劇小說拿過四金除了金鐘金馬金曲也包含文化出版金鼎獎),大學自會計系畢業但從未走上社會期待的路卻給了他務實懂得成本分配的個性而會開始拍廣告也是因緣際會下爲朋友兩肋插刀卻也使自己莫名開啟廣告生涯。 看在他人眼裡或是定性不足,但這不就本世代斜槓青年的最佳寫照? 「過去我是無欲則剛,今日已變成盡其在我。 但每人對人生都有自己的定義。 「 我覺得人生苦短,什麼都想試試。

  6. 2011年10月17日 · 吳念真以說書人身份向你娓娓道來那些在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和楊德昌電影裡的影像記憶台灣鄉下街道黑暗礦井寂寞枯樹在樹下乘涼台語的鄰里鄉親……他讓屬於台灣新浪潮電影的影像魅影台灣人的日常生活歷史及心境和台灣鄉土文學重疊在一起吳念真說:「知識分子跟你講故事一定不好聽因為不是網路上的就是別人書裡的。 」這話也許過於偏頗,但從小在台灣鄉下礦工家庭長大的吳念真,雖因此有一口不純正的普通話,也無疑使他更體驗到台灣民間鄉土氣息和人情冷暖。 聽故事真的可找吳念真,但抱著追小說的心態看《這些人,那些事》,吳念真未必是你的「那杯茶」。 但《這些人,那些事》真的會令你發掘「吳腔」獨特的說故事方式,也令你發現「故事」與「小說」的異曲同工之妙。

  7. 2016年2月2日 · 吳念真就是看不慣同屬上一世代的領導人無法聆聽人民聲音弱勢族群永遠被擺在最不受重視的位置。 他相信,只有來自民間的人,才能聆聽民間的聲音,而台灣正在世代交替,新希望在年輕人身上。 讓他馬不停蹄、持續奮鬥的理由,是下一個世代的未來。 「年輕人或許活在我們所創建出來的環境裡但未來我們要活在他們創造的未來,」原本和兒子的對話放在選前錄的影片中吳念真動人的口白讓無數年輕網友在電腦前熱淚盈眶。 帶著這年紀,早該被磨陷的理想性和堅信,他和臭味相投的老友柯一正、紙風車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等,一群熱血的台灣歐吉桑,用自己的「剩餘價值」,比過去任何時候更「撩下去」,將一群年輕輩「拱」上來。 廣告. 「年輕人有自己的看法,新勢力起來了,」吳念真感性地說,「我很珍惜這股力量。

  8. 2018年12月23日 · 有關吳念真自己的故事幾乎都要由少年時代那段從車站走回家的上坡路以及侯硐大粗坑的老家開始說起。 有時不免驚訝,這個「台灣最有溫度的歐吉桑」下半輩子的記憶和養分,都從那段崎嶇不平的泥土路上和貧困的村子裡孕育出來。 愛說故事的個性說故事的能力和往後半世紀溫暖台灣千百萬人的力量巧妙的濃縮在台灣東北角礦區長大的那個小孩子身上。 如果那些記憶是一部影片,配音自然是由台語構成的,而且就這樣原封不動的留在吳念真腦海裡。 如果把媽媽的教誨、爸爸的斥責、同伴的訕笑聲全配上華語,那就像吳念真所說,《戀戀風塵》一度為了在無線電視台播映,而被迫將配音全改為國語一樣的荒謬可笑。 吳念真曾經給我們的感動,無論是電影《多桑》、舞台劇《人間條件》《再會吧 北投! 》,還是保力達B廣告的旁白,絕大多數都使用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