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6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9 年 6 月 1 日. 0. 1557. 淑娥. 現職:中國人壽亞威通訊處處經理. 榮譽紀錄: 1.二 六年榮獲國際龍獎IDA優秀主管銅龍獎. 2.10屆美國百萬圓桌MDRT會員. 3.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RFC資格. 參與大量社團活動,建構龐大人脈關係網絡的中國人壽亞威通訊處處經理淑娥,從穩步經營人脈開始,獲取信任,不斷學習,再加上無比的熱情與信念,成功開拓屬於自己的獨特品牌價值。 有句話說,「20歲靠體力賺錢,30歲靠腦力賺錢,40歲靠人脈賺錢。 」對中國人壽亞威通訊處處經理淑娥來說,實在是有著太深刻的感受。 自稱為誤入壽險叢林小白兔的她,正是透過人脈的有效經營,才達到了如今的成績。

  2. 2023年8月1日 · 黃菀淇認為業務員應該針對客戶在意的事情進行琢磨對此她給出了2點建議第1點在面談前業務員務必要先對客戶做足功課。 到底客戶生活狀況如何? 家庭成員有誰? 目前有何明顯需求? 保單是否有缺口? 當業務員找到客戶的行銷切入點之後,才能找到適合客戶的故事。 黃菀淇舉例若是客戶經濟能力很好自身財力已足以補足醫療上的風險缺口再和對方不斷談保障型保險就有可能讓對方興致缺缺此時建議業務員從傳承預留稅源等相關案例進行分享。 第2點,透過新聞媒體,瞭解客戶現在關注的時事。 時事新聞具有一定的熱度,更有可能是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若保險業務員從中切入保險視角或者其他個案,也將使聆聽的客戶更有感。 黃菀淇補充,由於時事具備話題性,和客戶談起來不會有強行切入保單內容的生硬感,容易為客戶所接受。

  3. 2023年10月1日 · - 2023 年 10 月 1 日. 583. 0. 數位科技、經濟震盪、政策法規、民眾觀念與習慣轉變、人口結構改變…… 環境變數不斷增加,市場波動起伏不定,業務員應接不暇。 然而總有些績優業務員始終保持績優, 可以想見他們掌握了事物變化之下那不變的關鍵根本, 在關鍵根本之上參考環境變數,就能調整出順應時代的因應方法。 看績優業務員如何從不變的關鍵根本產生獨特邏輯,為專業賦予新定義。 從耳熟能詳的從業根本, 發展出獨特的底層邏輯. 寓績優關鍵於系統之中, 減少抽象觀念理解落差. 將客戶當朋友、真心認同保險,是績優業務員的關鍵根本. 與客戶共同成長, 謹守《KASH法則》是關鍵.

  4. 2021年3月1日 · 「感謝科技的突飛猛進讓我能在千里之外與臺灣的各位夥伴見面,而這樣的視訊對話及交流方式,是2020年馬來西亞民眾的日常。 」從陳嘉虎的演說開場即可一窺馬來西亞受疫情影響的現況。 而新冠疫情對世界造成許多負面影響的同時,陳嘉虎亦認為這對業務人員絕對是一個稷槽的展業契機。 綜觀歷史,達爾文曾云:「物競天擇,優勝劣汰。 」人類似乎每100年就會遭受一次大疫病的影響,自1720年馬賽瘟疫開始,1817年第一次霍亂大流行、1918年爆發西班牙流感,都帶給民眾巨大的災情和死亡,但每當人類克服疫情後,醫學及科技相較於以往都帶來突飛猛進的進步,如同毛毛蟲必須要破蛹,才能成為美麗的蝴蝶。

  5. 2020年10月1日 · 一入行就要做客戶分級與資料整理. 莎涵認為,設定目標客戶分級與資料整理,是銷售之前相當重要且關鍵的一個步驟。 試想,若我們平時把各式各樣的資料未經分類一致收入抽屜裡,當需要某一份資料時,毫無頭緒該從何找起,如此即便是當初認為很寶貴的資料,在沒有經過整理的情況下,皆會失去其意義與價值;儲存於電腦裡的資料也是一樣,需要建立不同的檔案夾,將資料予以歸納、彙整,使用時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莎涵指出,目標客戶分級不僅是擁有大量客群的資深業務人員才需要做的事,在新光人壽裡,即使是新進的業務人員,公司也會給予其服務區的客戶名單,只要開始與客戶接觸,就需要逐步建立客戶檔案,再依照自己對客戶分級的標準作A、B、C級分類。

  6. 2022年10月1日 · 對環境敏感,尋求改變的人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 文 何飛鵬. 通過. 何飛鵬|自慢人生塾. - 2022 年 10 月 1 日. 451. 0.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商周出版發行人、 保險行銷集團集團發行人暨總編輯。 環境是人生最大的變數,人不可能改變環境,只能應變,因此,覺察環境的變動及早因應,是逢凶化吉的法則。 我對環境的變動極其敏感,對任何變動我都會推測其未來發展,然後再決定我個人如何因應,我人生幾次重大的抉擇,都與外在環境有關,事後也證明我的抉擇是對的。 人一定要對環境敏感,不斷尋求改變. 我的一生都隨時保持對環境的變動,保持高度的敏感,並積極求新求變。

  7. 2021年5月1日 · 這3差保障著保險公司的利潤。 此次的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將會使臺灣保險公司的「死差益」產生變動。 死差益是實際死亡率低於預定死亡率,按預定死亡率收取的純保費支付實際死亡成本後有盈餘而產生的利益。 保險公司過去計算保費時,高估了未來的利率,營運上有「利差損」,因為臺灣過去的死亡率被高估,許多保險公司是採用「死差益」來填補「利差損」,對此,逢甲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陳彥志博士表示:「這就像損害了A的利益,來填補B的缺口,但保險公司應銷售公平定價的產品,保費精算本來就應該精算正確的價值。 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助理教授梁穎誼也指出:「目前臺灣保險業希望能接軌IFRS 17,就是希望能公平定價,力求符合現狀,追求的價值與第六回經驗生命表不謀而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