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81,125. 13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芳学姐想上进. 律师/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 117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其实关键不是王阳明如何格竹子,而是格竹子这个故事到底有什么意义? 此事要从“格物致知”说起。 在 儒家学说 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格物致知”。 这四个字出自《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后人将其总结为“ 格物致知 ”。 然而《大学》中并没有具体地解释何为“格物”,何为“致知”,因此不同的学者纷纷提出各自的解释,并以此阐发自己的思想。 在诸多解释中,以朱熹与王阳明两人的阐释最为经典,影响最大。 下面居士我为你分析朱熹与王阳明两人的 格物致知理论 有何不同。 朱熹与二程并称程朱,是 理学 的代表人物。

  2. 2017年9月21日 · 3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演胜. “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杂 阿含经 》 “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 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 ”——《 佛遗教经》 习欲之人离多闻,名为损减智慧者。 耽著爱欲为盲人,便能伤害于父母。 亦复能害持戒者,是故应当弃舍欲。 —— 《月灯三昧经·卷八》 “仁者,内不伤性,外不伤物,上不违天,下不违人,处正居中,形神以和,咎征不至,而体嘉集之,寿之术也。 ”—— 《申鉴·俗嫌》 宋有“不归于佛,则归于老”的思潮,宛如处在战国时代中期的孟子所说的“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则归于墨”的情况。 孟子辟杨墨. 《孟子·滕文公下》有“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之说。

  3. 为什么王守仁的学说这么受崇拜他的学说有什么厉害的地方? 关注者. 6. 被浏览. 1,982. 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知乎用户. 9 人赞同了该回答. 之前买了《 知行合一 王阳明 》这本书,对王阳明一生有了大致的了解。 但是对他的了解也还只是浮于表面,前几天观看了百家讲坛浙江大学 董平 教授讲解的《传奇王阳明》,更进一步的了解王阳明和他的心学成就。 王阳明从小就跟其他小孩子不一样,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奇特”,从小就立志做圣人,这个志向一直都没有改变过。 十五岁就只身一人到边关要塞去考察,在边塞生活了一个多月,在那段期间还练得一身好箭术。 王阳明是一个有想法就会去做,并且做好的人,这一点从后面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 学习兵法,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去实践,怎么实践呢?

  4. 中国历史. 历史. 王阳明王守仁) 历史人物. 心学. 如何评价王守仁? 历史上有谁可以和他比肩? 圆桌收录. 掌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文武全才,当年明月推崇备至,你如何评价呢? 追加一问,放眼国际呢? 显示全部 . 关注者. 2,291. 被浏览. 1,226,924. 260 个回答. 按时间排序. 王云鹏. 智能交通. 看到有的答案拿 哥白尼 对比王守仁,感觉不太妥当。 地中海以及欧洲,并没有长期的 大一统 帝国,所以更容易出现 百家争鸣 。 中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 春秋战国时期 ,也有墨家。 感觉这都是特定环境造就的产物,在各自的领域都很强,这怎么能比较呢? 发布于 2023-12-16 19:03. 知乎用户bvlA6Q. 曾剃头. 发布于 2022-12-04 00:34.

  5. 2013年2月28日 · Nichole. 心理学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3619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关于知行合一,先生在《 传习录 》中有阐释: “未有知而不行者。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 有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 知寒,必已自寒了。 知饥,必已自饥了。 知行如何分得开? ” “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 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当时读到这段如醍醐灌耳。 今人做事,绝大多先立志而后行,我亦属于那范畴,以致说多做少,最终落空。 知行合一 是为良剂, 知不弃行,行不离思,慎思之,笃行之。

  6. 2020年1月29日 · 想了解王阳明的生平和心学的诞生过程。我推荐2位作者。王觉仁和度阴山。有了一定基础,需要进阶的话,我推荐日本作家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还有董平的书,或者是喜马拉雅的课程。前者是爷爷辈儿的人。董平是浙大教授。研究王阳明几十年了。

  7. 2023年6月10日 · 6. 被浏览. 1,934. 3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真男人赚钱于享受.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关于 王阳明 ,大概有六个供人称呼的名字:王云、王守仁、王伯安、王阳明、 王新建 和王文成。 不过,严谨一点来讲,这些不都算名字,而是不同阶段人们称呼他的方式,每个称呼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1、五岁之前叫王云. 王云这个名字,普遍的说法是他爷爷根据自己妻子岑夫人梦见仙人在云中给王家送子,因此叫王云。 但这毕竟是传说,真实的缘由恐怕很难得知了。 其实,古人取名是有些讲究的。 《 仪礼 》上说,“子生三月,则父名之。 ”所以,王云的名字,应该是他三个月大的时候王华给取的,而非爷爷 王伦 。 2、六岁之后改名王守仁. 王云改名的故事应该也已经被所大家熟知。

  1. 相關搜尋

    周守仁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