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恆星在演化過程中,重力收縮溫度升高點燃核心氫融合成氦的核反應,部分質量轉換成能量,使星球維持長期且穩定的光輝,而星體內部高溫所產生的向外膨脹之熱壓力與造成收縮的重力達到平衡,因此這個階段星體大小和溫度大致不變,如現今太陽即是1例。

  2. 星系是宇宙中龐大的恆星群,它是由數十億至數千億顆恆星以及星際氣體和塵埃物質等所構成,其所占的空間範圍由幾千到幾十萬光年不等。 星系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和結構,美國天文家哈伯於1926年將星系依其外觀特徵分成3大類:

  3. 月球因本身不發光,我們所見的月光是經月面反射的太陽光,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當太陽和月球在天球上經度相同時,月球的背光面向著地球所以看不到月光,叫做合朔,定為陰曆月的開始,當月球繞到距日180度時,這時受光面全部對著地球,我們可見一輪明月,叫做望,月球由朔至望再回到朔 ...

  4. 太陽系的行星都自西向東公轉太陽,在地球上觀測行星時,會由於各行星公轉太陽的速度及在其軌道上的位置不同,使行星移動的方向與地球公轉方向相同,這時叫「順行」,相反方向時叫「逆行」,當順行轉成逆行時,或逆行轉成順行時,這時行星停留不動叫「留」。

  5. 我們站在地球上仰望天空,看到天上的星體,似乎散布在1個以觀測者為中心的圓球球面上,而所有的星體看起來好像都離我們一樣遠,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它們在這個巨大的圓球球面上的投影,這個假想的圓球就稱為天球,它的半徑當作無限大。

  6. 陽曆月份大小的分佈,是人定分配的結果,與月球圓缺無關,當古羅馬儒略凱撒( Julius Caesar )於西元前46年,依天文家索西琴( Sosigenes )建議修訂古羅馬曆而制定儒略曆時,將1年分為12個月,規定單數月為31日,雙數月為30日,而平年時2月是29日,閏年是30日。

  7. 依據恆星演化的理論,質量大於8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歷經紅巨星及超新星爆炸階段後,其中心殘骸仍大於3倍太陽質量,由於其重力超越中子所能抗拒之上限,因此它不會成為中子星,而是繼續收縮塌陷。由廣義相對論得知,由遠距離看其收縮需很長時間,且收縮得愈小則重力愈強,這種大量物質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