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13日 · 【原文: 痠軟難郁動成警號 小心膝關節退化 (收費文章)】 撰文 : 吳霆俊. 醫生 生理健康 保險產品 醫療保險 膝關節痛. 退化為常見的膝蓋問題之一好發於中年人士原因可分為兩種一為年齡誘發的原發性退化而其他因素引起的稱為繼發性退化。 骨科專科醫生黃穎信解釋:「如工作方面,經常要負重搬物,或常蹲下、行樓梯或斜路的人.

  2. 2019年9月15日 · 躺於床上,雙手抱起一邊膝蓋,壓實小腹,另一隻腳則在床邊放下,放鬆即可。 此動作可測試髖關節的柔軟度。 (湯炳強攝)

  3. 2021年11月27日 · 要數遠足最常見的受傷以膝蓋傷患為多第一種是髂脛束發炎。 「髂脛束是連接股骨外上髁(大腿)和邊脛骨(小腿)之間的一層厚韌筋膜,平時我們活動時少有機會用到,但遠足尤其是落山時的動作,會令髂脛束產生摩擦;加上遠足者如本身筋腱繃緊和臀部肌肉力量不足,更令髂脛束不斷與股骨摩擦,引致發炎而產生疼痛現象。 第二種遠足常見受傷是足踝扭傷,俗稱「拗柴」。 山路嶇崎不平、跣腳滑倒或體力不足,都有機會「拗柴」,若行至偏遠山上發生,找人救援會有難度。 第三種雖不常有但不能忽視的是腰背痛,此情況常見於揹上的背囊,在遠足期間,或多或少會對腰背造成壓力。 第四種是各樣運動同樣都會遇上的抽筋,對甚少遠足的初哥來說,一下子要行數小時,足部抽筋甚為常見。 遠足前,原來做熱身是必須的。 鍾惠文指主要是拉筋,可避免受傷及抽筋。

  4. 2021年6月27日 · 要適當處理拗柴,先要明白「代價」(PRICE),分別是以下6個重點:「保護(Protection):使用護具如護踝、繃帶等固定受傷踝關節,避免短時間內再度受傷;休息(Rest):減少活動可以令踝關節得到足夠休息並加快復元,如果扭傷得很嚴重,走路時就要使用柺杖,以免二度受傷;冰敷(Ice):可以有效地減少發炎反應,用冰袋敷15至20分鐘,或直接以冰塊按摩5至10分鐘;壓迫(Compression):利用繃帶在踝關節纏繞,減少腫脹和提供適度保護;抬高(Elevation):躺下來,用枕頭盡可能地抬高踝關節,使其高於心臟,利用重力與淋巴系統的引流來減輕腫脹。 」他提醒:「如果兩周後還疼痛,或是走路時關節有『鬆鬆』的感覺,一定要找復健科醫師作進一步的治療。 延誤診治變長短腳.

  5. 2020年10月8日 · 這是一套上肢伸展運動,可以活動手腕及肩膊關節,對於有五十肩、網球肘、肩周炎等人士,可以達到紓緩症的效果。 做易筋棒是需要左搖右擺,左腳去右腳、右腳去左腳,有點像太極可以運動五臟六腑。 易筋棒總共有十式,第九式反腕過背,韋寶華覺得初學會有點困難。 需要膊頭很放鬆才成,第一次一定做不到,大概1個月後就可以。 易筋棒運動十招式. 一、雙摇兩擺. 二、環圈企柱. 三、交搭伏手. 四、膊托冚圈. 五、腋夾高提. 六、千斤後舉. 七、挑燈半擔. 八、頸枕仰臥. 九、反腕過背. 十、胯底旋轉. 韋寶華示範第九式「反腕過背」: 點擊圖片放大. +5. 需要注意,中途有痛感要慢着來,記着位好好調節。 創辦人孫貴平示範影片:

  6. 2021年12月11日 · 香港有不少人受濕疹困擾,每逢轉季乾燥或太潮濕都會導致反覆復發,並持續出現紅疹、水腫、脫皮及痕癢灼痛等症狀,令患者苦不堪言。 任職醫務化驗師的吳小姐(Ca)自細就患有濕疹,不斷求醫,甚至要用上高濃度類固醇但仍未見成效。 去年她決定轉以中醫治療,經歷近大半年的地獄式「類固醇反彈」期後,病情終見曙光,重過正常人生活。 正值花樣年華的Ca,從小一直受食物敏感困擾,試過吃雞蛋後誘發濕疹、哮喘及鼻敏感,關節位持續出現紅疹及痕癢等症狀,但因當年沒有太多有關濕疹的資訊,而且其症狀算輕微,於是她僅服用家庭醫生處方的敏丸來控制。 她十多歲時赴英國讀書,在當地濕疹更沒有發作,只是偶爾有需要才塗類固醇藥膏止癢。

  7. 2022年8月4日 · 簡單來說,醫療保險大多要入院才能實報實銷,當意外未必嚴重到要入院,例如扭傷看物理治療或跌打等,便未必能透過醫療保險索償,這時意外保險便可大派用場。 部分門診保險囊括物理治療或跌打,但每年限額較低,保費亦比意外保險的為高。 一. 物理治療賠償. 購買任何保險,都要弄清楚其賠償機制。 個人意外保險一般會設有醫療費用限額(Medical Expense),無論是物理治療、跌打或其他受保治療方式,均會全數計算在這個限額當中。 舉例來說,假如每宗意外醫療費用限額為20,000港元,投保人看了兩次物理治療,每次1,000港元,並看了一次約800港元的跌打,醫療費用限額便會剩下17,200港元。 假設受保人受傷,需接受8次物理治療,若每次費用為600港元,總費用為5,400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