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大埔短期租屋 相關

    廣告
  2. 想搵‪大埔‬真盤?利嘉閣「真盤源」有齊全面樓盤及市場資訊,一站式平台,搵真盤超方便!‬

  3. 管業收租、處理租務糾紛、租客欠租收樓、辦理續租、放租、負責監督及跟進維修等服務. 想讓您的物業維修保養更省心?中原測量師行有專業的維修服務,定期巡視物業,保持良好狀況!

搜尋結果

  1. 2014年7月2日 · 房屋署計劃在大埔興建6,550個公屋單位容納近兩萬人口料2024年分階段落成房屋署計劃將原為前私院用地的大埔第九區地盤旁邊租予...

  2. 2021年8月27日 · 一項調查指過渡性房屋租期短作用不大劏房戶李小姐不想過渡到一半又搬回劏房。. 負責調查的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成員鍾惠賢認為,政府要加強覓地,才能長遠增公屋供應,方為治本之法。. 關注基層屋聯席上月29日至本月16日,向218名現居住在不適切 ...

  3. 2022年8月19日 · 房委會回應時解釋,《房屋條例有訂明房委會需按機制每兩年檢討公屋租金一次並按該次租金檢討中第一和第二期間收入指數的變動調整公屋租金在討論期間已有考慮未來兩年疫情或其他因素帶來的影響且條例亦賦予足夠權力可以在適當時間作出寬免全部或部分租金措施認為已經有足夠彈性達致調整幅度效果毋須重新審視租金調整機制。 官員的回應不禁令人聯想起,之前屢爆公屋空置怪象,卻人解決無期。 一邊二十多萬基層市民等公屋成了長頸鹿,一邊大把樓沒人住,公然浪費公屋資源。 政策是人定的,必須審時度勢靈活而為,甚至打破框套。 以結果為目標,必須切實整治這種不作為的官員,兌現提升施政效能、為民辦實事的承諾,取信於民。 公屋需求與供應關係仍然相當緊張,平均輪候時間未見樂觀,更擔心會繼續攀升。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3年9月18日 · (一)政府撥地,由私人發展商全面興建居屋屋苑:私人發展商以價高者得方式競投工程,政府在投標上訂明落成後單位的回購價,即使日後樓市上揚,發展商亦不能抬價;若要保障利潤,發展商必會盡快完工,將單位售予房委會指定合資格買家,取回投資額,並苑內非住宅設備,如商舖和車位等;只要控制好成本,發展商應仍有利可圖。 政府亦要委託獨立的合資格人士全面檢查施工質素,確保落成的房屋合乎標書要求。 私人參建 混合發展細價單位. (二)混合發展:政府賣地予私人發展商,由發展商興建私人苑,其中保留某數量單位供政府編配給居合資格人士。 做法是在賣地條款中規定,工程竣工後,政府以預先訂定的價錢,隨機抽出一定百分比的單位,如百分之三十,以配售予合資格買家。

  6. 2021年6月2日 · 短期方面鄭泳舜指他將會繼續督促政府落實興建15000個過渡性房屋的進度務求可於兩三年內建好另外鄭泳舜亦提及政府將會於7月現金津貼給予輪候公屋三年的市民申請希望可以減輕的他們的經濟壓力最後就政府將會審議劏房租務管制條例草案鄭泳舜強調有關條例並非打擊業主經營劏房僅希望透過制定符合市場呎價的標準合約以保障租戶。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標籤. # 劏房 # 公屋 # 老鼠 # 郊野邊陲土地.

  7. 2022年8月19日 · 據房屋署現行政策,若租戶將公單位丟空、居於另外居所或逾三個月非經常持續居於單位,房署可不予警告,終止租約。 上面的帖文正是一個例子。 過去,房屋署以私隱條例為由,表示很難查出哪些公住戶已搬走? 哪些單位長期空置? 但疫情這三年,衛生署在全港九新界做了N次強檢,當中為數不少是公共邨,相信衛生署已掌握了全港很多空置公單位資料。 如果加上入境處的出境及移民紀錄,要找出哪些人「連續三個月不住在該單位」,從而收回被丟空的公,一點不難。 難就難在,原來政府這些部門一向資料不互通。 就以上面提到的荃灣信義學校為例,一間廢校已能幫到百多個家庭脫離惡劣居住環境,如果政府各相關部門肯積極互通資料,收回長期被霸佔的空置公單位,給有需要家庭入住,相信,這比等一塊地去解決短期房屋問題快捷得多。

  8. 2021年12月10日 · 聯會建議政府收緊未補價資助房屋轉售限制,由現時首兩年內不得高於原價轉售的限制增至五年,以遏止短期炒風。 其實,居值錢才能賣得高價。 居值錢與「炒賣」無關。 倘若有更多人可轉售這些居所,反而有機會減慢升幅。 把原價轉售的限制增至5年,結果是賣家多等幾年,買家更難入市。 居值錢可淘利,吸引了更多人申請買居。 如果多等幾年就可多賺幾百萬元,一般人都樂於等。 可見,我們不要責怪炒家推高居價錢。 居值錢,原因是香港仍有很多人士買不起私樓卻沒有資格申請,或即使有資格申請卻仍得等運到。 很多人自問運氣不佳、久候又太苦,便只能以高價 (居第二市場和已補地價的公開市場價都很高) 向原來的居或公業主購入。 他們絕大部分都不是短線炒家,當中很多更是納稅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