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9日 · 大提琴不只是大提琴大提琴可以是鼓是吉他是小提琴可以是任何樂器。 因為大提琴是Rock 'n' Roll 」 2CELLOS. 流行與古典之對決. 古典音樂與大提琴,有著無法切割的關係。 不少人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大提琴就是沉實,也就是沉悶。 可是在2CELLOS的演繹下卻讓人如癡如醉地迷戀著。 除了改編coldplay、Ed Sheeran的流行歌曲外,亦擅長演奏電影經典配樂。 他們在台灣更被稱為「提琴雙傑」,尤見匹配。 演奏技巧固之然無可挑剔,他們帥氣亮眼的外型更是讓人無法轉睛。 作為忠實擁躉的筆者,除了聽音樂,有時還忍不住「看」音樂。 除了改編coldplay、Ed Sheeran的流行歌曲外,亦擅長演奏電影經典配樂。 (網上圖片) + 2.

  2. 2017年7月22日 · 大提琴就是我的童年」 歐陽娜娜其實堅持了很久,好多人都會懷念兒時無拘無束的生活,但娜娜童年最快樂的就只有演出時的成就感,「很多感覺都是在台上建立的,所以為了一首自己想練的歌努力,就是為了可以上台」。 別人眼中她是「怪獸家長」訓練出來的高材生,她卻有另一番體會:「這是我選擇的童年,我現在會很感謝小時候的自己那麼努力,如果小時候沒有那麼努力的話,沒有現在的我吧」。 娜娜每天都要花上6小時以上的時間練琴,高峰期甚至用上14小時,練到手痛已經是小事。 「一開始真的很辛苦,每天拉得像殺雞殺豬的樣子,我也不知道如何堅持下來的,一開始會痛﹑破皮﹑長繭,每天都在重覆的破皮長繭﹑破皮長繭,現在有繭,可能也是很驕傲的東西吧? 奪得日本的亞洲最佳新人獎,娜娜拿住個獎影相。 很幸運,這麼早就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

  3. 2017年9月9日 · 東山海峽潮劇團其中一位管理者就對記者表示加入大提琴是潮劇戲劇家的主意因為大提琴的節奏感和細節都很適合潮劇已經使用了好幾年。 演員在後台準備。 (王譯揚攝) 盂蘭節與神功戲小知識. 香港潮州商會的介紹網頁指出香港早期的盂蘭勝會由潮州人引入當年他們隻身來港大多從事體力勞動工作又缺乏家人照顧死後無人祭祀變成孤魂野鬼在世的同鄉為超渡好兄弟」,並祈求自家平安於是在俗稱鬼節的農曆七月於自己生活的社區發起籌辦盂蘭勝會其後得到商家支持便每年舉辦下去。 每年農曆七月,香港都會有多個地點舉辦盂蘭勝會。

    • 不讀音樂 更有渴望
    • 願琴聲媲美歌聲
    • 改編《紅樓夢》中西交匯
    • 創樂社 培育本地音樂家
    • 馬會支持「賽馬會樂.憶古蹟」
    • 後記 當我在台上

    後來他在美國哈佛大學修讀經濟系,以觀眾身份欣賞音樂,反而對音樂有另一番視野。「我是到了大學,不需要再練琴,反而喜歡聽音樂,那才發現以前學會的(技巧),原來可以做到那麼好玩的地步,而且充滿可能性。世界上竟有許多不同(形式)的音樂,除了古典音樂,西方東方的都有不同風格……」他形容當時的自己,對音樂十分「hungry」:「正因為當年沒有讀音樂,在回到音樂界的時候,反而更渴望。」 李垂誼大學畢業後,在紐約華爾街短暫投身金融界一年。及後認清要走的路,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修得碩士學位,並獲推薦進入德國科隆音樂學院深造。2004 年,他獲得「楊尼格洛國際大提琴比賽」冠軍,成為贏得該獎的首位華人;同年, 發表個人首張專輯《大提琴作品集》。他與鋼琴家郎朗、李雲迪及王羽佳同時被意大利最具權威的報章《Il Corr...

    李垂誼指出,今時今日,音樂學院畢業生如果同時擁有一門別的技能,絕對是好事,這對個人發展也很有利。「有了互聯網,有了社交媒體…… 我們除了是一個音樂家,還得學會怎樣跟不同的人接觸。」他自己讀經濟學出身,某程度上令他看過「音樂以外的世界」,有助他日後應對變化的環境。 不過,話說回頭,這名音樂家的最大支柱,不是社交媒體「那些很表面的 like」,真正對象是「坐在音樂廳內的聽眾。」他說:「如果你覺得我拉出來的提琴聲,近似女高音或女中音演唱時的歌聲,那我便心滿意足了。」 在世界各地演奏到了一個階段,總希望尋找突破。2012 年,李垂誼開始了他改編著名作曲家王立平的《紅樓夢》的路程,改編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被形容是中西樂水乳交融之作。《紅樓夢》音域由極高和極低的音階組成,有其挑戰性。直到 2019 年,...

    原來早在 2005 年李垂誼第一次聽王立平的《紅樓夢》時,已受感動,因而生了念頭,希望有一日可以將這個經典改編為古典弦樂作品。「很幸運, 作曲家是我媽媽的同學兼好朋友,(他)很快就答應了。」因而成就了這一首膾炙人口的樂章, 促成中西文化的音樂交流,當時他的想法是「希望將來在外國,可給更多觀眾認識(原作)」。 與李垂誼認識多年的客席主持張亮此時不住點頭,形容這個改編作品「如泣如訴」。除了《紅樓夢》, 李垂誼也改編其他曲目,包括近期與歐洲不同樂團演奏的皮亞佐拉《四季》。在當代音樂中加入自己創作的華彩樂章,他被業界公認是走得最遠的一個。著名鋼琴家和指揮家阿什肯納齊,甚至在李垂誼演奏完自己的華彩後,不等曲目完畢便領先鼓掌。 音樂家的「伴侶」是琴。他演奏時用的大提琴在 1703 年製造、名為「格比利亞...

    他 2010 年創辦「垂誼樂社」並擔任藝術總監,希望匯聚全球演奏家作跨文化交流,啓迪音樂界新晉,並透過在本港具歷史價值的古蹟舉行音樂會, 令香港人更認識本地歷史及文化。樂社至今已舉行過百場活動與音樂會。 「歐洲不同國家的演奏會,有在不同的古蹟、古堡舉行。」李垂誼很愛在香港街頭漫步,從被古老建築包圍的歐洲來到香港這麼一個現代化城市, 他不時問自己,為什麼香港有這麼多古蹟,卻甚少用作音樂演出? 「剛開始時,並不是每個人都覺得可行。」樂社近年獲香港賽馬會支持,將「賽馬會樂.憶古蹟」這個音樂品牌,在大館、保良局等古蹟巡迴演出, 反應極好;疫情期間,則改辦網上音樂會,活動沒有間斷。

    垂誼樂社自 2019 年起獲香港賽馬會捐助,開展「賽馬會樂.憶古蹟」計劃,於大館及其他香港古蹟建築搭建舞台,為觀眾呈獻精彩節目。除了原有的古蹟音樂會,更將會注入多個新元素,包括駐場藝術家、導賞及教育項目等,務求全面惠及觀眾、學生以及社區人士。 主持人張亮形容,「音樂擴闊了古蹟的寬度,而古蹟亦賦予音樂深度,兩者是美好的結合。」李垂誼說,和馬會合作很開心,也很高興可以在大館開音樂會,「我其中一個夢想,就是認識多些香港的古蹟。如果香港有更多地方可以做音樂會, 我們欣賞樂章之餘,還可以研究該古蹟的歷史, 內容就更豐富了。同時,年輕音樂家有個表演場地,對他們的發展有莫大幫助。」 音樂路上,永遠的在追。具有音樂天賦的李垂誼, 經濟學畢業後, 回到音樂實踐演奏事業,藉著跨領域、跨文化的音樂創作與改編,連結...

    為配合拍攝,李垂誼在訪問現場豎起大提琴,即席演奏了一節古典樂章,頓時成為不折不扣的演奏家;如入無人之境的全情傾注, 直至一曲告終,現場掌聲響起, 才赫然如夢初醒般的莞爾一笑。 2004 年,他獲得「楊尼格洛國際大提琴比賽」冠軍,成為贏得該獎的第一位華人。回想當年台上的演出,他認為適度的緊張其實有助發揮,否則就表示你不重視演出,「觀眾會看得出的」。但他認為在台上比賽,一定要用演奏而不是爭勝的心態面對,才能揮灑自如。「參賽時就當演奏吧。音樂家為演奏而練習,不為比賽而練習。音樂家給聽眾帶來的是音樂,不是比賽勝負。」 音樂大師愛美食,最愛地道食物, 笑言「每次完成音樂會之後,都會大吃大喝一頓。」不過,上台演出前就不宜吃得太飽。「有次在德國演出前吃了意粉,結果消化不良,不太舒服。」 全世界引頸以待,期...

  4. 2023年11月7日 · 撰文:鄧宇詩. 出版: 2023-11-07 18:15 更新:2023-11-07 21:55. 8. 享譽國際的大提琴家馬友友闊別7年再度來港演出明日8日於尖沙咀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 馬友友今日7日到中文大學與學生交流分享人生觀以及對音樂的看法。. 被問到人工智能如何 ...

  5. 2021年4月23日 · 出版: 2021-04-23 17:48 更新:2021-04-26 15:06. 13. 香港從來不乏年輕具潛質的音樂家他們需要的不單是可以一展所長的舞台還有香港聽眾的耳朵和支持。. 康文署將於今年5月至7月舉行三場音樂顯才華系列演奏會分別由單簧管好手馮逸山大提琴家洪 ...

  6. 2019年3月4日 · 在四段合奏音符跳動的節奏先是持續低音上出現輕快的曲調隨後的小提琴獨奏是由大提琴和鍵琴伴奏的第二段合奏則轉成 C 大調的廣板隨後是第三段重新回到快板的合奏與獨奏。 我們可以在樂曲中想象到如此的春天畫面:鳥兒們以欣喜的歌曲迎接春天;天空灰暗,春雷預告春天的消息;雷雨平息,小鳥們再度歌唱。 繁花遍野的牧場上,樹葉婆娑低語,仙女們在牧羊人輕快的風笛聲裡跳舞,點綴著春天的顏色。 Vivaldi, The Four Seasons, Spring (La Primavera), 1st movement. 四季的第一樂章《春》(E大調第一協奏曲,Op. 8,RV 269,La primavera) 十四行詩的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