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大腸息肉病徵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gvsc.hk

    We are committed to provide patients with comprehensive and high quality services. 尖沙咀加連威老道41C-D號嘉威大廈5樓全層

    • Contact Us

      Minor surgery

      Specialized Surgery

    • 相關病症

      手指甲 腳指甲 檢查

      急性甲溝炎 慢性甲溝炎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10月3日 · 大腸息肉發生的原因有可能是不良的飲食習慣經常食用高動物性脂肪與蛋白質的食物較易發生大腸息肉遺傳大腸息肉可分為家族性大腸息肉」、「非家族性大腸息肉兩大類大多數的大腸息肉是非家族性遺傳

  3. 2022年11月16日 · 腸息肉是指生長在大腸壁或直腸中突起的細胞腫塊在多數情況下腸息肉對身體無害但若息肉長成癌細胞且進入晚期癌化階段致命性就會大大提高。 腸息肉成因. 正常的細胞是會在有規律的情況下生長和分裂,但基因突變(Gene mutation)會令某些細胞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分裂。 而在大腸,當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和分裂便會導致腸息肉形成。 腸息肉種類. 腸息肉依其病理組織可分為以下兩種: 非腫瘤性息肉. 腫瘤性息肉. 腸息肉症狀. 通常大腸息肉都是無症狀的,當大腸息肉漸漸長大,才會有較明顯的症狀出現: 直腸出血:糞便有黏液或血。 糞便顏色變化:糞便出現紅色條紋,或呈黑色。 便祕或腹瀉:便祕或腹瀉持續超過一週可能是大腸息肉變大的訊號。 腹部疼痛:大腸息肉變大可能會導致腸道阻塞,進而造成腹部疼痛。

    • 大腸息肉原因?哪些飲食習慣會長大腸息肉?
    • 大腸息肉種類有哪些?
    • 大腸息肉症狀有什麼?
    • 大腸長息肉一定要切除嗎?
    • 大腸息肉會變大腸癌嗎?
    • 大腸鏡檢查多久做一次?
    • 如何預防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項: 1. 肥胖:以國人理想體態來看,性腰圍應低於 90 公分,女性腰圍低於 80 公分。過度攝取高熱量、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及精製食物且少運動的肥胖者,體內容易產生腺瘤或息肉,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2. 家族病史:家族中有腸道方面癌症或是家庭遺傳性大腸息肉症時,則得到息肉或是腺瘤性息肉惡性癌變的機率會高於一般人。 3. 飲食習慣:研究指出,長時間食用過多肉類,且蔬菜攝取不足時,大腸息肉的增生率便會提高。 研究也顯示,想保持腸胃健康、降低生成大腸息肉的機會,應減少食用以下的食物類別: 1. 高油脂食物,例如油炸物 2. 紅肉,例如牛肉和豬肉 3. 加工肉品,例如培根、熱狗和香腸 這些食品已被證實增加大腸生成腫瘤的機率。因此調整飲食習慣,一週的紅肉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 5...

    大腸息肉種類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 增生性息肉(hyperpastic polyps) 也稱為發炎性息肉,通常是微小的凸起,顏色與周邊黏膜相近或偏白,日後轉變為惡性腫瘤的機率非常低,50 歲以上民眾半數都會有這種息肉。通常只有大於 0.5 公分以上,擔心有可能癌化的腺瘤,才會考慮予以切除。 1. 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 這類型息肉是大腸癌的前身,形狀不一、多呈紅色,因為癌化風險較高,一般多半會直接切除,除非是息肉太大或侵犯到黏膜下層,有可能另外安排時間選擇治療方式。 腺瘤性息肉在病理組織上又分為管腔狀(tubular)、絨毛狀(villous)以及二者混合存在的混合型,其中又以絨毛狀的腺瘤癌化的可能性較高。

    大部分的大腸息肉和早期的大腸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也因此定期篩檢相當必要。但以下幾個身體狀況要提高警覺: 1. 直腸出血。可能是由肉眼所見,或者是透過糞便潛血測試或糞便檢驗所發現 2. 沒有原因卻發生缺鐵、貧血或體重減輕 3. 日常的排便習慣改變 4. 腹痛(較少發生)

    若發現的是增生性息肉,由於日後轉變為惡性腫瘤的機率非常低,通常只有大於 0.5 公分以上,擔心有可能癌化的腺瘤,才會考慮予以切除。 但若是腺瘤性息肉,就需要特別注意,這類息肉通常為癌症的前身,可能生長在大腸的各個位置。雖然不是每個腺瘤性息肉都會演變為癌症,但由於腺瘤性息肉未來癌化的風險相對高,若大腸鏡檢查時發現腺瘤性息肉時,除非太大或已癌化且侵犯到黏膜下層,要另外安排時間處理,否則原則上會直接切除。

    腺瘤性的息肉本身是良性的。可是如果持續分化變異是有機會轉變成惡性息肉。是否有惡性變化與息肉的大小有很大的關係,息肉愈大,變成癌症的機率就愈大。 一般而言,小於 0.4 公分以下的腺瘤發生癌變的機會很低;但如果大於 1 公分,有接近 10 % 的機會有癌細胞產生,甚至 2 公分以上的息肉,則有近 50 % 的機會會變成癌症。

    如果從未做過大腸鏡檢查,建議安排時間受檢。如果已經做過檢查,根據檢查的結果不同,後續追蹤檢查的頻率說明如下: 大腸鏡檢查發現下列狀況,則建議 1 年後追蹤檢查: 1. 息肉本身高度分化不良 2. 超過 1 公分的腺瘤性息肉 3. 單次發現 3 顆以上腺瘤性息肉 4. 當次大腸鏡檢查的清腸結果不理想 大腸鏡檢查發現下列狀況,則建議 1 至 3 年後追蹤檢查: 1. 息肉本身分化較良性 2. 小於 1 公分的腺瘤性息肉 3. 單次發現 1 - 2 顆腺瘤性息肉 大腸鏡檢查無異常發現,且清腸結果良好,則建議 3 至 5 年後追蹤檢查。

    專家建議,以下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可以幫助預防大腸息肉: 1. 避免過量飲酒、避免抽菸 2. 減掉過重的體重,維持正常 BMI 3. 運動,每週有 150 分鐘的有氧運動以及 2 次的肌肉重量訓練 4. 每天吃 3 到 5 份的蔬菜水果 5. 避免過量食用高油脂、紅肉和加工肉品 參考資料來源:Colon&Rectal Surgery Associates、Cleveland Clinic、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東元綜合醫院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4. 2024年1月8日 · 息肉通常指的是黏膜層發生組織異常增生當此情形發生於大腸與直腸時則稱為大腸息肉依惡化為大腸癌風險程度不同又可將大腸息肉略分成兩大類: (1) 非腫瘤性息肉(Non-neoplastic):不會癌化的息肉. 根據病因可再細分成以下三類: 增生性息肉此類息肉多發生在左側大腸與直腸,屬於最常見的大腸息肉之一。

  5. 2020年1月1日 · 多數大腸息肉患者無明顯症狀隨著息肉增大或位置不同部分患者有腹部不適和排便習慣改變便中帶血等症狀嚴重者可發生腸套疊或腸梗阻。 其中排便習慣改變和糞便性狀改變是最早出現的症狀。 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息肉最直觀的檢查方法。 無癌變傾向的息肉可不處理,其餘型別息肉可內鏡下治療或手術切除,但無論採用哪種治療,患者均應定期複查腸鏡。 隨著大腸息肉的進展,可能出現腸套疊、腸梗阻及慢性失血等全身症狀,部分型別的息肉可能進展成癌症。 治療後大部分大腸息肉患者效果良好,生活不受影響,但患者需要定期進行腸鏡檢查,以防止大腸息肉復發。 大腸息肉患者需調整飲食習慣,減少高脂飲食,增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攝入,如蔬菜和水果等。 平時可適當運動、避免久坐、控制體重、避免肥胖或超重。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6. 大腸息肉是指大腸腸壁內突出於黏膜表面的病灶可能是平的也可能是圓球狀突出一般較常見於乙狀結腸及直腸有的大腸息肉小到1公分以下也有10公分以上的大腸息肉。 為什麼會長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的發生率,與飲食習慣及家族史有很大的關連。

  7. helloyishi.com.tw › cancer › colorectal-cancer大腸息肉 - Hello 醫師

    2020年9月24日 · 通常大腸息肉都是無症狀的當大腸息肉漸漸長大才會有較明顯的症狀出現因此大腸癌篩檢和檢查非常重要只要在早期發現息肉是可以安全被移除的以下列出大腸息肉可能造成的症狀。 直腸出血:糞便有黏液或血,可能是大腸息肉、癌症或其他健康警訊,像是痔瘡或肛門裂傷。 糞便顏色變化:糞便出現紅色條紋,或呈黑色,這也可能是因為飲食及藥物所導致。 便祕或腹瀉:便祕或腹瀉持續超過一週可能是大腸息肉變大的警訊,但也可能是其他的健康因素。 (推薦閱讀: 大便卡住出不來! 便祕5原因與4點預防 ) 腹部疼痛:大腸息肉變大可能會導致 腸道阻塞 ,進而造成腹部疼痛。 缺鐵性貧血:大腸息肉的出血可以是沒有跡象的,這種慢性出血最終將使血液中缺乏鐵,也就是 缺鐵性貧血 ,患者可能感到疲勞和 呼吸困難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