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太陽花學運 ,又被稱作 318運動 、 佔領國會事件 ,是指在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期間,由 臺灣 的大學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發起的 社會運動 。 這次運動由抗議學生主導,佔領位在 臺北市 的 立法院 ,還曾一度嘗試佔領鄰近立法院的 行政院 。 該運動爆發的主要原因在於《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遭強行通過審查,而該協議被反對者視為將損害 自身經濟 ,並且強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政治影響力。 其他參與運動理由還包括要求民主程序、反對自由貿易等。 在3月17日的立法院聯席會議上, 中國國民黨 立法委員 張慶忠 宣布《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審查超過90天,依法視為已經審查,強送交立法院院會 存查 。 此舉引發部分公眾的不滿。

  2. 太陽花學運 ,又被稱作 318運動 、 佔領國會事件 ,是指在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期間,由 臺灣 的大學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發起的 社會運動 。 這次運動由抗議學生主導,佔領位在 臺北市 的 立法院 ,還曾一度嘗試佔領鄰近立法院的 行政院 。 該運動爆發的主要原因在於《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遭強行通過審查,而該協議被反對者視為將損害 自身經濟 ,並且強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政治影響力。 其他參與運動理由還包括要求民主程序、反對自由貿易等。 在3月17日的立法院聯席會議上, 中國國民黨 立法委員 張慶忠 宣布《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審查超過90天,依法視為已經審查,強送交立法院院會 存查 。 此舉引發部分公眾的不滿。

    • 2014年3月18日—2014年4月10日(23日)
    • 退回《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先建立海峽兩岸協議監督機制,再審查《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召開公民憲政會議
  3. 2024年3月11日 · 發生在2014年的318運動又稱太陽花學運屆滿10年這場大規模的社會運動震撼全台其影響橫跨政治局勢兩岸關係國家認同太陽花世代紛紛進入台灣社會各領域成為台灣重要新生力量10年過去台灣已完成3場總統和立委大選彼時的大學生也邁入而立之年而當318運動逐漸成為下一世代眼中的歷史名詞甚至僅是高中教科書的一小章節它還有哪些訴求與內涵值得被反覆提起? 2014年3月18日晚上9點,200餘名反對立法院通過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簡稱《服貿協議》)的群眾從多個方向試圖翻越立法院圍牆,並在約9點30分成功占領立法院議場,宣布開始「非暴力抗爭」,將靜坐至立院停止審議《服貿協議》。 這一坐,便是24天。

  4. 2016年3月18日 · BBC CHINESE. 發生於2014年3月18日的太陽花學運對台灣政治發展產生深影響圖為當年抗議的學生在立法院牆上噴漆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 兩年前3月18日一群學生闖進台立法院抗議服貿協議強硬被國民黨通過掀起太陽花學運」,就此改變政局。 服貿帶動反抗....

  5. 2024年3月17日 · 太陽花十週年. 學運領袖光環褪色. 影響中共對台戰略. 政治社會. 太陽花十週年扭轉兩岸關係開啟青年參政 歷史翻頁後,為台灣留下什麼? 10年前太陽花學運對當時日益緊密的兩岸關係投下否決票10年後台灣繼續在與中國保持距離的路線上穩健前進但當年曾備受期待的新政治與第三勢力如今卻各自走上不同道路。 10:33. 在太陽花學運期間曾密切合作的陳為廷左1)、黃國昌左3)、林飛帆)、賴中強右2),十年後的發展方向截然不同。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文. 鄭閔聲.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4-03-17. 瀏覽數:6358. 33歲的陳為廷,踏上了一條人煙稀少的路。

  6. 2024年3月14日 · 當年太陽花學運不但點燃了無數年輕人的理想與熱情從兩岸關係到台灣社會更留下深遠影響10年之後,《報導者整理了太陽花學運迄今仍然深具意義的10個關鍵字無論台灣社會如何演變這10個關鍵字都值得被牢牢記住藉此持續反思台灣未來發展方向而當318運動的青年參政熱潮逐漸消退後,「後318世代似已失去了參與社運的動能學生自治組織異議性社團運作都陷入了相對低潮。 儘管如此,當前年輕人仍然關心與個人權益較為相關的公共議題,只是對他們更有影響力的已是影音內容、YT網紅,而不是學運領袖。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318運動的參與者,有人走入政壇至今仍受到社會矚目,有人卻在過去10年深陷於這場運動衍生的官司之中。

  7. 2020年7月23日 · 太陽花與雨傘運動容或有著不同的政治訴求卻分享了相同的地緣霸權威脅。 「以前,臺灣如果要找一個國家做比較,一定是南韓;香港則是和新加坡比。 日本殖民的基礎跟英國殖民不太一樣。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何明修解釋,「但變化大約出現在雨傘運動前兩年香港發生了反國教運動台灣則是反媒體壟斷我們講媒體要洗腦他們講教育要洗腦兩邊愈來愈像。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崛起。 在那段時間何明修也發覺,台灣常見的詞彙比如公投、自主、自覺、本土,逐漸在香港流行──這意味,香港也這麼談論自身。 「兩地的公民社會、學生團體開始相互串連,相互聲援,大家發現彼此面臨同樣的壓迫,會去思考為什麼兩地學生運動長得不一樣? 」這成為擺在他面前的研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