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通過就業選配計劃就業中心為失業人士安排簡介會並提供深入的就業選配與職業輔導服務。 僱主及求職人士亦可利用勞工處在網上提供的互動就業服務,提交職位空缺資料及登記求職。勞工處接獲的所有空缺都會在該網站刊登。

  2. 失業率: 6.7%(2004年) 財政 [] 預算: 稅收:$266億 支出:$317億,包括資產支出的$59億(2004年) 公債: 占GDP2.1%(2004年) 部門經濟 [] 農產品: 新鮮蔬菜、家禽、魚、豬肉 行業: 紡織品、服裝、旅遊業、銀行業、海運、電子行業、塑料、玩具、鐘錶 1%

  3. 模板:英語方言 模板:IPA notice 港式英語(英文:Chinglish)是指帶有香港口音、文法及語言元素的英語。當中雜有文法和發音錯誤以及不會讀出英文的變調,大多數將廣東話沒有而英語有的音調簡化,將英語以廣東語的腔調「直讀」而成的英語。由於粵語和英語的元輔音和音節構造差距大,往往對外國人 ...

  4. 內容簡介. 面對失業失婚的負產人士可以怎麼辦? Diana 和韋大漢唯有假扮夫婦,參加電視台遊戲節目。 冒牌家庭比賽中施展各種慳錢奇招,人性盡現。 女兒千嬅在遊戲中結識了徐少俠,發展戀情,卻波折重重…最後韋能勝出嗎? 他們能否絕地反彈? 專業影評. 近年 香港 的社會經濟發展導致不少電影以此自況, 趙崇基 就以「負資產」、「失業」與時興的電視遊戲節目三個元素扭出一部《慳錢家族》。 因為失業,電視台舉辦一個遊戲節目,兩個比賽家庭只得若乾零用錢,一星期後剩最多錢的家庭就是勝利,電視台將替他們贖回負資產物業。 結果,一連串古怪的慳錢方法應運而生,而導演就利用地道橋段引起觀眾共鳴。

  5. 積極不干預政策 或 積極不干預主義 (英文:positive non-interventionism)是 香港 前 財政司夏鼎基 於 1980年 提出的術語,用以概括香港政府當時「 小政府 、 大市場 」的經濟政策。 目次. 1 術語的提出. 2 評價與質疑. 3 參見. 4 註腳. 4.1 注釋. 4.2 參考文獻. 術語的提出. 1960年代 ,香港財政司 郭伯偉 提出不干預构想,採取 自由放任 政策。 1970年代 中,開始轉向積極不干預的政策。 1979年 9月 , 夏鼎基 在題為《過渡中的香港經濟》的演講中提到干預主義和調節機制。 1980年 12月,夏鼎基在向 香港工業總會 發表演說中,清楚地闡述了什麼是積極不干預政策,他特別強調「積極」二字: [1] 模板:Quote.

  6. 香港中小企業泛指香港的中型及小型企業。根據香港政府的定義,中小企業是指聘用少於100名員工的製造業公司和聘用少於50名員工的非製造業公司。 至2006年3月,香港約有27萬1000間中小企業,佔香港商業單位總數98%以上,僱用員工接近118萬人。中小企業,主要從事進出口貿易業務,亦有批發、零售 ...

  7. 並關注 性工作者 的權益、抗議 紅十字會 捐血 者須知中歧視男 同性戀 者、反對失業貧窮、爭取港人在內地所生的子女應享有居港權及反對公安惡法。 香港彩虹致力於各種活動,如曾參與籌辦 國際不再恐同日 (香港區)遊行、七一大遊行及國際人權日嘉年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