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18日 · 「或許關係好複雜,互相傷害得好深。 當臨終要處理事項,這些感覺又要重新面對一次,究竟應否原諒,還是繼續生氣? (陳國峰攝) 個案臨終前欲找家人商討,最後卻不獲理會,Arnold就變成在他生命結束之前,唯一陪伴他的人。 他想知的、想做的,盡量為他安排,使他安心。 臨終前仍有圓願的可能 無法完成曾感「欠」了對方. 最好的情況,當然是離世前做好決定,但Arnold亦試過正按病人意願籌備派對,邀請家人朋友見面聚聚時,病人卻在兩天後突然離世。 「我答應為他辦派對,但他死了,我感覺就像欠了他一件事,那刻好難過。 沉澱一晚後,他以「或許這就是生命」解答自己。 我控制不了人的生死,只能做到這麼多。 我跟自己說,要原諒我能力的不足,我並非萬能。 面對死亡,我的限制就更加多。

  2. 2018年4月25日 · 1. 同理家人的感受. 2. 真誠地表達心裡的感受. 3. 肯定家人照顧臨終病人的努力和付出. 4. 順連帶出病人「好走」的地方(如家人的照顧、心願的完成) 5. 分享彼此一些珍貴的回憶. 6. 關心家人有哪些地方需要幫忙. 一句切中心坎的同理心回應對喪親者來說已經是一種極大的安慰。 【更多安慰喪親者方式】 【延伸閱讀】故物重生 助喪親者脫離憂傷 承傳溫暖. 【延伸閱讀】當別人摯愛離世 請別在傷口上灑碘酒.

  3. 2017年4月4日 · 1. 「節哀順變一詞出自禮記》,可是從字面演譯只是叫人不要不開心並順應變故對於剛經歷重大傷痛的家屬來說作用不大。 2. 「我很明白你的感受」 喪親家屬的難過並非旁人可以明白當陪伴者說我很明白你的感受家屬反而會質疑你有幾明白我? 請記住聆聽及陪伴比說話更重要. 想真正陪伴喪親者走過傷痛,Arnold建議,可跟據實際情況,說合宜的話,卻要緊記聆聽及陪伴比說話更重要: 第一步:看、聽、講出喪親者的感受. 例子:我見到你好難過、我知你好掛念他. Arnold說,哀傷雖然不能忘記,但可以藉著分享當中的感覺,疏導情緒。 第二步:講出自己的感受. 例子:我都好難接受,相信你也是如此. 假如陪伴者本身認識離世的人,可以勇敢分享你倆的回憶。

  4. 2017年5月9日 · 到底身邊人如何真正陪伴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身邊人不宜說的話、做的事 「你很快就會好返」、「會沒事的」 臨終者多經醫生診斷將不久人世當家屬甚至臨終者都知道病情未必好轉時你很快就會好返只是一個謊話

  5. 2021年9月7日 · 華人多以節哀順變來安慰遺屬大多數人因而不習慣於人前表露哀傷。 哀傷5階段非絕對 若第一次面對親人離世,或許難以面對,不少人會選擇強忍。 如果不理解哀傷是甚麼,或者覺得「明明早段日子我還可以,為甚麼哀傷又決堤而來?

  6. 2017年5月4日 · 1. 環境許可的話找一個安靜和不會被騷擾的地方把家中的孩子聚在一起以便減少孤獨感又令孩子從同感中產生互相支持的作用。 2. 態度要誠懇開放,忌用委婉語如「睡着了」或「去了別的地方」,委婉語可能會帶來不良的後果。 孩子可能因此不敢睡覺因為害怕會如死者那樣一睡不醒或害怕 其他家人如死者去了別的地方不會回來所以最好還是直接用死亡一詞。 3. 如果不是意外死亡的情況,可耐心陪伴在孩子身旁,把事情從孩子已知道的地方開 始,例如:從他見到親人的情況變得很壞,家里大人都很不開心⋯⋯透過一些孩子的經歷去幫助他相信死亡的事實。 4. 遇到突然死亡的情況,應盡快把噩耗告訴孩子,可以慢慢對他說: 今早發生了一件很突然的事,你知道後會很難過,你可以大哭,你需要我抱著你也可以──爸爸遇上車禍,他死了。

  7. 2021年12月27日 · 失去親人的哀痛即使未經歷過大部分人也能體會但失去腹中胎兒的痛很多時因為孩子尚未出世即使是家人也難以明白作為資深註冊社工的梁梓敦Arnold),一直專注於哀傷輔導過去多為臨終病人及其家屬服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