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日 · - 2023 年 5 月 1 日. 0. 477. 你是不是也曾推薦過別人好吃的巧克力,或者某部讓你欲罷不能的影集? 為什麼? 是不是因為,你真的覺得「這個很棒」? 保險也是一樣,雖然是無形的商品,但是能透過業務員的服務讓客戶感到溫暖、在必要時發揮效用,並且使其覺得「你和保險」真的很棒。 只要詢問資深的保險業務員,他必定會告訴你「轉介紹」是經營保險銷售的關鍵,也是一個業務員能否在行業裡做長、做精、做好的原因;當一個業務員將「轉介紹」融入從業生涯中,他就不必擔心下一張保單的著落,也能省下許多時間與精力去上課、學習,精進自己,最後將所學運用於服務之上,成為一個正向循環。

  2. 2021年2月1日 · 「知其不可而為之」語出《論語‧憲問》:「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清初張岱《四書遇》對此有所註釋:「不知不可為而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為而不為,賢人也;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聖人也。

  3. 2019年9月1日 · 一、少子化. 國家開發程度較高,社會轉型進入工業化,令已婚家庭面對緊張的工作環境時,會減少生育兒的動機,並錯過生育的機會;加上房價高漲、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愈來愈多的人拒絕或不敢成家,對育兒的期待變得更為低落;特別是女性職場地位的上升,職場很容易將生作為退出職涯發展的表徵,這些社會因素壓迫心理而形成的現象,很快就會反映在減少生小孩的數量。 二、高齡者獨立生活愈來愈普遍,但經濟不穩定率也升高. 由於生育率下降使家庭人口數減少,高齡者獨立(獨自或與其配偶)生活趨勢日益普遍,並與人口老化程度呈正相關。 目前全球約有40%的高齡人口是獨立生活,在老化程度相關性不變下,預計未來此一比率仍將呈上升趨勢。 如果是獨立生活,意味著高齡者的經濟極可能因突如其來的意外(車禍或癌症)造成老後破產。

  4. 2020年10月1日 · 「臺灣人口老化速度第一! 臺灣的孩子太少,未來扶養不起這麼多老人。 」近年來拜報章雜誌熱烈報導,少子化、人口高齡化開始被大眾熟知,人們開始重視臺灣的人口結構問題;許多民眾舉目所及,當路上老人數量開始比小孩多,便意識到:「原來這就是人口高齡化。 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表示,現階段民眾感受還不強烈:「因為臺灣目前的人口結構還相當漂亮,我們的總人口數剛達到巔峰2,360萬人,才剛開始負成長。 」薛承泰教授也說明,臺灣的「戰後嬰兒潮」(指1951~1966年出生者)目前年齡最大不過69歲,在臺灣醫療與全民健保的保護下,目前大多還不到需要被照顧的地步。 也就是說,目前80、90歲的臺灣民眾,有著有史以來最大人力的「戰後嬰兒潮」來奉養,但換「戰後嬰兒潮」需要被照顧時,臺灣在未來卻沒有那麼多的勞動力。

  5. 2024年2月27日 · 2024 年 2 月 27 日. 178. 0. 就目前的大環境來說,其實對年輕人而言並不太友善,薪資凍漲加上物價上漲飛速,以致年輕族群大多無法過到理想的生活。 而保險業務員只要做到管理職,通常都能有相當不錯的生活水準,這會是保險業吸引年輕人加入的一大關鍵。 富邦人壽富派通訊處處經理金敬哲表示,富派通訊處將主要目標訂為組織發展,就是為了讓更多年輕夥伴過上他們想要的生活樣態。 除了業績外,團隊會在固定的時間點要求夥伴一同進行增員作業,個人銷售與組織發展的時間比例約為3:1,同時也會讓夥伴明確知道培養領導人特質的重要性。 建立團隊偶像,讓年輕夥伴「複製貼上」 要讓年輕夥伴瞭解發展組織的好處,最直觀的做法就是讓主管成為他們心中的嚮往。

  6. 2020年8月1日 · 2505. 0. 家族財富傳承顧問的任務是協助家族「富過三代」,甚至永續,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傳承顧問該怎麼做? 另一方面,當客戶有財富傳承需求的時候,傳承顧問又如何能夠成為客戶選擇的對象? 家族財富傳承顧問能做些什麼事? 我們都知道家族傳承主要是傳承金融財富、企業財富、社會財富及人力財富4大資產,其間囊括了有形資產及無形資產。 傳承顧問的價值在於協助客戶能夠順利地、永續地使這些資產綿延下去,箇中包含了使財富永續、使基業長青、使善緣廣結、使家族和諧、使人才輩出等。 然而上述都是目的,家族財富傳承顧問該做些什麼,又或者是說能做些什麼,來達到這些目的? 簡單來說, 分析現況.

  7. 2023年9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9 月 1 日. 0. 196. 一、生生不息的系統(2014年8月刊) 對於龍之家族聲名在外的系統運作,其實有其建立的淵源,最早要追溯到我加入保險業之初。 在決定加入保險業時,我的目標就訂在用15年時間建立一個500人團隊,而我之所以敢定這樣的目標,源於我曾在香港青年商會的經歷,當時我看到一個百人工作團隊透過分工合作,即可舉辦一個萬人大會,因此對於一個500人團隊的管理,我內心篤定是可以做到的。 但我也非常清楚,如果沒有建立起分工合作的文化與做法,而是靠一個人來管理,就無法建立這樣的團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