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4年3月22日 · 作者 賓尼 2004-03-22. 導演:邱禮濤. 編劇:田彥二、邱禮濤. 演員:梁家輝、蔡卓妍、張致恆、關智斌、駱力煒、路斯明. 邱禮濤執導的電影,過去很多都具有一定的社會教育意義,而今年這部《這個阿爸真爆炸》亦延續這個傳統。. 雖然整個故事的戲劇情節發展 ...

  2. 2013年5月21日 ·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下簡稱《致青春》)是趙薇的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研究生畢業作。 每個畢業的北影學生都有畢業作,但因為這名學生是趙薇,顯然會有投資人給予支持,故此,作為學生畢業作獲得機會作全國性的商業放映,趙薇可能是第一人了。 不過,本片也不算失禮,儘管在我看來也只屬及格。 大學生活永遠是許多人夢牽魂繫的過去,如果在精英時代,那就更顯有份優越的圈子感,但當大陸大學教育急促發展和擴大招生後,精英感明顯淡薄,更說不上擁有像上世紀50、60年代那樣出自「哈(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京(北京大學)清(清華大學)交(交通大學)」四大名校有所謂「系出名門」的自傲。 當大學生多至接近普及年代時,草根化了的大學生便也難再擁有優越更談不上天之驕子。

  3. 2010年10月10日 · 自覺的悸動──《青春祭》. 作者 翁子光 2010-10-10. 從《山楂樹之戀》(2010)去對照看《青春祭》(1985),會發現有著很大程度的相似和可對比性。. 同樣是一個少女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插鄉落戶的青春篇章,也同樣是毛氏紅色思想感染下的純情與初戀悸動的 ...

  4. 2019年2月6日 · Roger 一知道有甚麼魚提供,便決定點桂花魚,以及清菜一碟和白飯一碗。 他只點了一碗白飯,侍應好奇一問,為何兩人吃一碗飯,他反問有何不可? 侍應的問題暗示了兩人來茶餐廳,只有一人吃飯,後來蒸魚一到便知道,白飯是 Roger 為桃姐而點的,他自己不吃。 Roger 帶桃姐到茶餐廳,原來只是 Roger 看著桃姐吃飯。 他們雖然同枱,但非一起吃飯。 (圖十) 不少專家認為老人家不適合吃魚,因為魚多骨,難咀嚼,容易梗喉。 縱觀全片,似乎沒提及桃姐愛吃魚,倒是 Roger 自己愛吃。 當桃姐請家傭代她照顧 Roger,也提及 Roger 愛吃魚。 如此推測,我們有理由認為 Roger 因為自己愛吃魚,自以為桃姐同樣愛吃。 可以說,他沒有真正理解桃姐喜好,明白桃姐真正感受。

  5. 2017年6月28日 · Google. 《桃姐》是許鞍華繼《天水圍的日與夜》(2008)、《天水圍的夜與霧》(2009)之後又一部取材於香港並直接描寫港人生活的影片,截至3月12日止,該片票房已超越4,000萬元(人民幣),這是香港電影在内地非類型電影票房最高的一部作品。 換言之,原來香港電影在警匪片、動作片、古裝片等類型片以外,是可以獲得内地觀眾認可並樂意掏腰包去捧場的。 這對香港電影那片“自留地”而言,會否給香港電影人帶來新的啟示呢? 這是另外一個話題,有時間再試論述。 關於桃姐的“身世” 從本片英文片名就叫做A Simple Live,簡單的生活,簡單的人物關係和簡單的故事。 是根據本片的監製兼編劇李恩霖的成長經歷改編拍出來的。

  6. 第十八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最佳電影:《桃姐》 《桃姐》開場不久,許鞍華就給影片釐定了一個溫度計(或探熱針)的閱讀聯想。 桃姐如常每朝到街市買菜,出於對品質的追求,她是少數的特許顧客可以進入雪房去自選新鮮蔬菜,幾名男菜販捉弄她將溫度調低,她自然覺得特別冷。 後來她中風了,積極做物理治療,然而健康再度惡化,許鞍華讓她說了一個「很熱啊」的表白,除了是對中風熱病的寫照,更是生命最後燃燒的過熱陳述;桃姐的內心一直有不息熱能驅動,去應付外界經常冰冷的世界,她或許被影響過,心隨之而冷,卻不是影片所見的最後歲月。 我進一步將大雪房看成是一個棺材,或停屍間的隱喻,死亡已到的提示。 於是,《桃姐》就是一個媽姐的晚年寫照,探求其生命燃燒到盡的溫度/體溫把持,展示她冷暖自問,畢生竭力保持溫文狀態。

  7. 2006年5月8日 · 兩集的《黑社會》故事,以選舉為題貫穿人物角力,或許讓觀眾想到選舉與香港的千絲萬縷,亦是為社會出路的倒影。 可是,杜琪峯要說的故事,正好言中過度相信選舉的謬誤,因為過程儘管如首集所言的跟從規章行事,卻仍見殺機重重;而續集的連任與上位之爭,更是各人瘋狂殺戮的肆無忌憚,在光天化日的大街下劍拔弩張,沒有鎗火,卻刀光刺目──如果電影真的被理解成「香港社會何去何從」的提問,那答案必定未能在選舉中尋找得來。 更何況,如上文所言,龍頭棍還不是要在母體寄居,兄弟莫不如左顧右盼的黃金探測器,國家亦更不會是純粹叫你開放投誠的政體;多層次的醉生夢死,倖存者終究是身不由己,即使挽回生命,亦只餘癲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