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23日 · 深度造假是一種「合成媒體」 (synthetic media,又譯「合成內容」), 代表媒體內容(包括圖片、影像和聲音)受到操控,或完全由人工智慧創造 。 AI 技術讓媒體控制變得更輕鬆,也更容易了(例如 Photoshop 或 Instagram 的濾鏡功能)。 然而,AI 近年來的發展已讓機器具備製造完全合成媒體的能力,媒體控制的層次也隨之提高。 這種現象將產生巨大的衝擊, 影響我們創作、溝通,以及詮釋世界的方式 。 這項科技雖然興起不久,但不出幾年,任何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只需要些微技巧或努力,就可以幾乎零成本地創造出媲美好萊塢等級的特效。 假歐巴馬的警世影片,有示警效果嗎? 雖然這種技術帶來許多正面發展(例如電影和電腦遊戲變得更有看頭),但也能變成一種攻擊武器。

    • FBI 受過嚴謹訓練,為何會誤判指紋?
    • 達克效應:自負的人往往最無知
    • 誤以為自己很專業,思維可能會變得更保守

    5 月 6 日上午 9 點 45 分左右,梅菲德內心的恐懼化為真實,他辦公室的門被大聲敲了 3 下,兩位 FBI 探員前來逮捕他,說他涉及同年 3 月 11 日震驚全球的馬德里爆炸案。該起爆炸案造成 192 人死亡,約兩千人受傷。他的雙手被銬在背後,隨後被倉促帶到車內,押赴當地的法院。 梅菲德抗辯說,他對那場攻擊事件一無所知。他說,他第一次聽到新聞的時候,被一種「無謂的暴力」嚇到了。然而,FBI 探員聲稱,在裝有雷管的藍色購物袋上面發現他的指紋,而袋子就放在馬德里的廂型車裡。FBI 表示,指紋「100% 相符」,鐵定錯不了。 梅菲德在其著作《荒謬的根據》(Improbable Cause)中表示,他被拘留在牢房裡,全案任 FBI 恣意拼凑,交付大陪審團。他上了手銬、腳鐐、腰鏈,經常還得被脫衣...

    在審視這類研究前,必須考量一些核心的設想。專家之所以出錯,其中一項原因可能是過度自信。或許專家超乎自己能力所及,以為自己永不犯錯,這種想法似乎符合前一章探討的偏見盲點。 然而,直到最近才有研究證明「反過來的情況才是正解」,也就是說,無能者通常把自身的能力看得很強。想想密西根大學的大衛.達寧(David Dunning)和紐約大學的賈斯汀.克魯格(Justin Kruger)進行的經典研究,該項研究的發想來是麥克阿瑟.惠勒(McArthur Wheeler)的愚蠢案例。 1995 年,惠勒試圖搶劫匹茲堡的兩家銀行。他在光天化日下犯罪,幾小時後就遭警方逮捕。他茫然不知所措,大聲叫喊:「我明明塗了果汁啊!」原來他相信塗上一層檸檬汁(隱形墨水的主要成分),監視器就拍不到他了。 聽了這則故事後,達寧和...

    2010 年,研究人員請一群數學家、歷史學家、運動員辨別某些姓名,那些姓名綜合了各學科頗具代表性的重要人物。例如,受試者必須分辨約翰內斯.德格魯(Johannes de Groot)或貝諾.賽隆(Benoit Theron)是不是知名的數學家,可回答「是」、「否」或「不知道」。你可能會覺得專家碰到自己的領域,會更懂得選出正確的人,例如德格魯真的是數學家。然而,專家更有可能說自己認得捏造的人物,在此例中就是賽隆。專家自我感知到的專業一旦受到質疑,會寧可用猜測的,寧可「誇大」自身的知識範疇,也不願回答「不知道」,承認自己的無知。 同時,耶魯大學的馬修.費雪(Matthew Fisher)請大學畢業生接受大學主修測驗,研究結果發表於 2016 年。他想確認大學畢業生在其學位的核心科目知識,於是請他...

  2. 2021年10月20日 · 2021-10-20. 分享本文.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因量子電腦興起伴隨而來的資安問題,讓能夠抵禦量子電腦攻擊的「後量子密碼學」(PQC)躍上檯面,不過 PQC 並非最近才發展出的一門新顯學,早在數十年前,就有一群科學家投入研究了,而今天這篇文章就要帶大家認識這個能對抗量子電腦的強大盾牌 PQC 背後的原理! (責任編輯:陳宜伶) 作者:荏富|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密碼學這門學問對於多數的人來說可能並不是那麼熟悉,但現在構築我們的資訊世界基礎的其實就是密碼學 ,小到我們生活中的娛樂與通信,像是電子信件的收發、在社群網站上發文、線上消費時要用的電子支付,大到國家保護、商業資訊防護,像是銀行的資料防護系統,甚至到現在很活躍的區塊鏈技術,這些技術的核心都要仰賴密碼學為基礎去做發展。

  3. 2018年7月20日 · 中央社. 2018-07-20. 分享本文.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世界首位機器公民終於訪台。 蘇菲亞在 19、20 日將會與許多人對談,討論 AI 狼性侵略的世代,人類該如何自處。 如此討論,我們不僅可以從人類的角度研究 AI 事件,也可以從「AI」的角度看事情。 (責任編輯:陳伯安) 全球首位機器公民蘇菲亞登台與台灣 AI 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等對談,面對 AI 時代的來臨,人類開始擔憂保不住工作,杜奕瑾比喻,就像保姆沒辦法取代媽媽,很多人性無法被 AI 取代。 蘇菲亞來台,小號「全球首位機器公民」

  4. 2016年7月15日 · 此段大意是菲律賓找到了一篇 1994 年發表的學術論文,說明太平島上缺乏可以飲用的淡水,而且台灣當局必須將海水淨化才能供給島上的人使用。 這點是國際法庭判斷太平島無法做為人居住地的一個重要依據。 而在這點中提到的the “1994 Study”,指的是一篇標題為“The Flora of Taipingtao (Aba Itu Island)” 的科學研究,作者是一個台灣的植物學家。 從仲裁文底下的文獻資料,可以得知作者是一位叫做 T.C. Huang 的人。

  5. 2021年6月7日 · 分享本文. 【TO 編輯部導讀】 1990 年代,半導體產業面臨 25 奈米的製程瓶頸,當時市場有不少聲音,認為摩爾定律即將終結。 然而 FinFET (鰭式場效電晶體)技術的出現,讓半導體產業突破瓶頸,也讓台積電成為半導體霸主。 下文將透過幕後研發推手的故事和原理圖解,告訴你 FinFET 是什麼? 本文經 新智元(公眾號 ID:AI_era)授權轉載,轉載請連繫出處. 作者:新智元. 上個世紀末,半導體工藝進化之路曾一度面臨停滯,摩爾定律遭受威脅。 直到 FinFET 電晶體技術的出現,才使得整個半導體產業突破了 20 nm 左右的限制。 提到 FinFET 技術,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 他,就是胡正明,一個「拯救」摩爾定律的男人。 FinFET 改變電晶體結構,讓摩爾定律多活十幾年.

  6. 2022年2月18日 · — CNN (@CNN) February 17, 2022. 除此之外,運動員也會專注在相對靜止的物體,最大限度地減少頭暈、失衡的感覺。 《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 指出 ,視動反射也成為花式滑冰運動員的訓練項目之一,讓眼前目標物維持在視覺的中心窩。 花式滑冰運動員在場上多半戴著手套,因摔倒時以高速碰撞地面。 手套也可以讓場上運動員的手部保持溫暖。 「親吻與哭泣」區域? 花式溜冰運動員完成表演後,運動員會到俗稱「親吻與哭泣」(kiss and cry)的地方,等待分數公布的時刻。 觀眾在此一睹運動員們最緊張的時刻。 在贏得好成績時,運動員往往激動地與教練擁抱;表現不盡理想時,臉上則會掛上失落的淚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