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8月19日 · 于永傑 杜學嬌. 項橐,何許人也? 《三字經》上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透露了項橐的身份。 項橐者,孔子的老師也。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東遊遇到了7歲的項橐神童項橐三難孔子使孔子甚為驚歎。 具有傳奇色彩的項橐,其故里多有爭論,有秦、魯、楚、豫等說。 然據康熙年版《日照縣志.山川》載:「小兒山,縣西南八十里,世傳難孔子小兒故里,下有小兒廟。 」按:「項橐七歲為孔子師。 人物考為袁家莊人,既是此也。 」經多方考證,項橐出生於日照市嵐山區碑廓鎮南袁家莊村(舊有項家夼),被後世尊為聖公。 近日跟隨山東省文化廳組織的「聚焦山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採訪活動來到日照,有幸參觀了項橐故里。

  2. 2018年10月26日 · 2018-10-26. 戰國時期,東周封建制度對諸侯已失去約束力,群雄各自為政,爭相割據;社會禮崩樂壞,動盪不安。 面對這個戰禍連連、思想紛煩的亂世,《莊子》特立《人間世》一篇,描述人際關係的紛爭糾結,以及亂世中的處世之道。 《人間世》首章假借顏回與孔子的對話以說理,文中提到,衛國君主專橫獨斷,「輕用其國」,「輕用民死」,受害者屍橫遍野,民眾痛不欲生,藉以借喻人間種種紛爭,以及處世之難。 對此,顏回欲「端虛勉一」、「內直外曲」、「成而上比」,通過外表恭敬端謹、內心謙虛正直、做事勤勉專一、言論比附古賢等種種方法,藉以感化衛君,但都被孔子一一指出其不足。 最後,孔子提出了「心齋」此一方法,其文曰: 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 」仲尼曰:「齋,吾將語若①! 有[心]而為之②,其易邪?

  3. 2016年6月29日 · 孔子被圍困於陳國和蔡國間,七天沒生火煮食,只喝不加米粒的野菜湯,臉色非常疲憊,卻還在屋裡彈琴唱歌。 顏回在外採擇野菜,子路和子貢互相談論說:「先生兩次被迫離開魯國,衛國禁絕他再進城,在宋國連他曾講學休息過的大樹都要被砍伐,在商、周不得志,如今於陳、蔡之地又遭到圍困,欲殺害先生的人沒罪,凌辱先生的人沒被禁止。 先生仍彈琴唱歌,不曾間斷,君子有如此不知恥辱的嗎? 顏回無以回應,進屋告訴孔子。 孔子推開琴感慨地說:「子路與子貢,實是見識淺陋之人。 叫他們進來,由我告訴他們。 」子路和子貢進屋。 子路說:「如此處境可說是窮困了! 」孔子說:「這是什麼話! 君子明道稱為通,不明道稱為窮。 如今我懷抱仁義之道而遭逢亂世禍患,這怎算是窮困呢!

  4. 2017年6月7日 · 譯文. 子路跟隨孔子出行而落後了,遇見一位老人,用拐杖挑着農具。 子路問:「您見過我的老師嗎? 」老人說:「不勞動四肢,分不清五穀,誰是你的老師? 」說罷,便扶着拐杖除草。 子路拱手站在一旁。 老人留子路過夜,殺雞煮飯給子路吃,又讓兩個兒子跟子路相見。 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一行人,並將經歷告訴孔子。 孔子說:「是隱士。 」派遣子路返回探望老人。 到了老人的家,他已離開了。 子路說:「不做官是不合義的。 長幼間的禮節,不可廢除;君臣間的大義,怎能廢棄呢? 希望潔身自好,卻破壞君臣間的倫理。

  5. 2018年2月9日 · 譯文. 子張問行事通達的準則。 孔子說:「言語忠誠老實,行為忠厚認真,即使到了落後的邊遠地區,亦可通達無礙;相反,言語不忠誠老實,行為不忠厚認真,即使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 註釋.

  6. 2018年3月28日 · 2018-03-28. (續3月7日期:「敢問夫子之不動心與告子之不動心可得聞與①? 「告子曰:『不得於言,勿求於心②;不得於心,勿求於氣③。 』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 夫志、氣之帥也④,氣、體之充⑤也。 夫志至焉,氣次焉⑥;故曰:『持其志,無暴⑦其氣。 』」 「既曰:『志至焉,氣次焉。 』又曰:『持其志、無暴其氣』者何也? 曰:「志壹⑧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⑨。 (未完待續) ① 可得聞與:可以聽你的解說嗎? ② 不得於言,勿求於心:在語言上得不到領會,就不向心裡尋找。 ③ 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在心上得不到領會,就不向氣尋找。 ④ 夫志、氣之帥也:志,意志、志向。 帥,統帥、主導。 ⑤ 體之充:充滿體內。

  7. 2015年5月15日 · 注釋. ① 蛟龍:傳說中棲息於深水處、可引發洪水氾濫的水龍。 蛟、龍本為二獸,相傳蛟可發洪水,龍能興雲雨,今多泛指為水龍。 ② 神明:指澄明通達的一種精神境界,高如神明的大智慧。 《荀子.性惡》:「積善而不息,則通於神明,參於天地矣。 故聖人者人之所積而致矣。 ③ 蹞步:蹞,「跬」之異體字。 古時稱舉足一次曰蹞,兩足各舉一次為一步。 ④ 騏驥:駿馬。 ⑤ 駑馬十駕:駑馬,劣馬,鈍馬。 十駕,十日之程。 案:《荀子.修身》曰:「夫驥一日而千里,駑馬十駕,則亦及之矣。 」唐人楊倞疑此句脫「則亦及之」四字,或是。 ⑥ 舍:同「捨」,捨棄,引申為放棄。 ⑦ 螾:同「蚓」,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