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繪本中四位主角組成了「COPE小隊」,在功夫婆婆的指導下進行密集式訓練,學習如何做好準備,應對災難。小隊更背負重任,到訪世界各地,培育更多孩子成為 COPE 減災精英。從今天起作出改變,時刻做好準備,應對災難!

  2. 繪本中四位主角組成了「COPE小隊」,在功夫婆婆的指導下進行密集式訓練,學習如何做好準備,應對災難。小隊更背負重任,到訪世界各地,培育更多孩子成為 COPE 減災精英。從今天起作出改變,時刻做好準備,應對災難!

  3. 2019年4月3日 · 小學的先導計劃針對小一至小三的學生利用互動劇場教授重要的災害知識和災害風險的概念以及應對周遭緊急事故時的正確態度。 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做好準備,以應對在工作場所、家居和社區發生的緊急事故。 請與我們同心攜手,積極支持「防災教育、從小開始」! 幼兒教育中心、 教研中心與合作幼稚園的校長合照。 左起:吳慧玲女士 (教研中心高級經理)、林楚釗女士 (教研中心總監)、鄭曉萍女士 (IVE CECS高級講師)、蘇綺湄女士 (香港基督教播道會聯會茵怡幼兒學校校長)、張展鈴博士 (民生書院幼稚園校長)和鍾慧欣女士 (教研中心經理-社區教育) 初小防災互動教育劇場的演員遴選,早前在教研中心順利完成,上圖為遴選小組的合照,左起:李寶瑜女士、馮海萍女士、伍尚豪先生和胡寶秀女士。

  4. 「認為自己不會有危險」原來是大多數人的「正常」反應。 心理學研究顯示,「正常化偏誤」 (Normalcy bias) 指人們在面臨非常態的緊急事件時,由於慣性思維,會選擇視而不見,假裝一切都正常。 例如,當地震發生時,多數人都知道應馬上避難;但由於不知道地震會有多嚴重,故此地震逐漸加大時,還是覺得「應該要停了吧! 我不會有事吧! 」,因而輕忽危險,繼續坐著,最後錯失避難機會。 (圖片來源: capfredf.wordpress) 此外,我們亦發現大部分香港人的準備,多為簡單的一次性預防措施,例如在颱風來臨前張貼膠紙在窗上、或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保持個人衞生等。 這些固然有效,可是覆蓋面單一,難以預防較複雜的災難情景(例如:一旦玻璃窗真的破裂後,該如何應對)。

  5. 28 April, 2017 Friday. 政策簡報:早期預警系統的轉變—-提升災難決策及行動效率. 作者: Emily YY CHAN, May PS YEUNG, Sharon TT LO. 下載PDF檔案. 早期預警系統對保護市民免受災難傷害極為重要剛發表的仙台減災綱領提出改善早期預警系統應為各地政府優先處理目標包括香港在內的多個地區皆已發展早期預警系統然而通訊科技不斷轉變資訊網絡繁多訊息發布頻率高為早期預警系統帶來機會與挑戰。 本政策簡報旨在概述社交媒體、災難防護及決策策略之間的互動關係,提出如何通過資訊傳遞加強災難保護的建議,包括通過可靠資訊來源傳送特定而易明的警告訊號、避免錯誤警告、建立個人自我災難防護意識,以及教育公眾如何在不同警告下採取適當行動。

  6. 2020年7月30日 · 話劇環繞對災難風險和應變一無所知的杰,故事是有關他的母親徐副校長、老師醒目Sir以及同學廷廷和加加對他的啟發,助他認識各種災難,如山火、暴風雪、氣旋、熱浪、地震、海嘯、山洪暴發、火山爆發和風暴潮。 此外,他更了解如何應對地震和學習準備災難逃生包所需的物品。 最後,他成為了「防災大使」,並協助推廣「災難無定時,防災要隨時」的訊息。 學習有關應對地震的實用技巧。 為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從話劇中學習的知識,我們向每位參與的同學送上一本精心設計的小冊子,當中包括重要的防災資訊、填色遊戲、找錯處、迷宮和有獎遊戲,希望同學能寓學習於娛樂。 同學們認為小冊子內容有趣。 自超強颱風「天鴿」及「山竹」來襲、社會事件和2019冠狀病毒病爆發後,香港市民的防災意識已見增強。

  7. 此政策簡報屬香港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五年計劃的相關研究項目,概述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層式緊急事故及災難應變系統,又指出雖然香港過去曾受流行病威脅,公眾防護意識仍見薄弱,基本急救訓練及災難防護工作的參與度亦有不足。 此政策報告作者提出多項建議,鞏固災難防護系統,培訓具專業能力及知識的災難管理人才,從而減少不能預計災難帶來的損失及傷痛。 這些建議包括增強相關持分者制訂突發事故應變方案的參與度、為他們提供災難預防的知識及技術、向社會向界提供相關資訊、舉行災難演習,以及提供心理社會相關服務。 如有建議或查詢,請電郵至 hkjcdpri@hkam.org.hk 。 Tags: policybriefs. 相關資訊 : 30/1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