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22日 · 於是這個早逝的蘇聯天才導演只在世上留下了七套長片並且每一套都足以成為留名電影史的出色之作——《伊凡的童年》(Ivan's Childhood)、《安德烈盧布列夫》(Andrei Rublev)、《星球梭那里斯》(Solaris)、《鏡子》(Mirror)、《潛行者

  2. 2024年5月6日 · 《哈爾濱1944》|劇情大綱. 《哈爾濱1944》以1939年東北地區遭受了遼河的侵襲,南滿地區也深受災害拉開序幕。 處處民不聊生,生命危在旦夕的姐弟關雪(楊冪飾)和關凱遇到宋卓武(秦昊 飾),卓武毅然出手相救,令關雪姐弟倆免於一死。 然而好景不常,土匪突襲,三人自此天南地北,下落成謎。 哈尔滨1944@Weibo. 1945年,哈爾濱已成為偽滿的世界。 而關雪(楊冪飾)則成了特務科科長。 突然關雪得知當年參與殺害卓武的暴民的下落,她驚愕發現,誤認為和暴民搏鬥的人是卓武。 當關雪呼喚卓武的名字時,小巡警宋卓文(秦昊飾)料及關雪誤認他為多年失散的雙胞胎哥哥。 關雪又驚又喜並邀請卓武 (卓文)加入特務科。 卓文是一名中共地下黨員,其黨一直希望滲透偽滿的特務機構。

  3. 2020年9月28日 · 哲學. 布勒東:這個世界一直被理性壓抑 因此我們要超越現實. 撰文:唐晉濱. 出版: 2020-09-28 20:30 更新:2021-03-24 13:36. 為超現實主義奠基的文本超現實主義宣言》,其實有很多個版本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篇主要作者是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他被視為超現實主義的始創者並有著遠大的哲學抱負。 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 作為畫派的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之名,首先出自法國詩人、小說作與劇作家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他以此描述自己的劇作《泰瑞西亞斯的乳房》,以指稱一種新崛起的人類精神,但這新名稱尚未被賦予明確的特性。

  4. 2018年3月13日 · 超現實主義運動的領頭人——詩人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超現實主義第二宣言中提出整個運動的野心正正是人為地製造意識的危機」。 達達主義以挑釁與滑稽挑戰僵化的布爾喬亞藝術。 在二十年代初,達達的虛無主義漸漸失去批判動力。 相比之下,超現實主義直接挑戰整個現實的構成。 1924年,布勒東發表《超現實主義宣言》。 當中,他將超現實主義定義為「純粹心靈之無意識行為」。 「純粹心靈之無意識行為」主要有兩種形式:夢境或自由聯想。 由於夢境不受理智的限制、又脫離道德或美的規範,被視為心靈的真正運作。 夢境之外,受精神分析的自由聯想所啟發,他們又提出「自動寫作」、「自動繪畫」等創作方法:透過自由聯想,捕捉其無意識中的意象。

  5. 2022年8月25日 · 布拉吉利1929 年生於法國西部城市索米爾 (Saumur)的一個藝術世家,作品多描繪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理想形態,選用的色彩絢爛而同時筆觸細膩。 回顧展的作品圍繞布拉吉利藝術家生涯中兩個最重要的創作主題——駿馬及他的妻子香黛爾 (Chantel)。 他筆下的駿馬時而佇立於月光下,時而結隊馳騁,詩意與生趣並存。 他形容自己畫馬的時候,心裡充滿純粹的喜悅,這次回顧展也展示不少描繪馬匹的作品。 藝術家的工作室時常迴響著巴哈、貝多芬、舒伯特的古典樂,他也因而從音樂中提取靈感,結合妻子香黛爾的形象完成畫作。 以安德烈·布拉吉利的畫作為封面的亦舒小說(圖片由蘇富比提供) 藝術大師的作品多是描繪法國的湖光山色,但原來布拉吉利與妻子香黛爾也到訪過香港。 香港獨特的都市自然相連地貌,曾讓他留下深刻印象。

  6. 2021年10月10日 · 《生化危機》由美娜祖華維茲的現任丈夫Paul Anderson執導,當年兩人未正式成為夫妻。 直到開拍第四集《生化危機3D:戰神再生》(Resident Evil: Afterlife)前,即在2009年8月22日,兩人才正式結為夫婦。 然而美娜祖華維茲早在2007年11月3日誕下兩人的首個孩子,她就是曾經在《生化危機:終極屍殺》飾演童年版「Alice」及在《黑寡婦》(Black Widow)中飾演Natasha Romanoff童年版的Ever Anderson。 相信「Alice」是美娜祖華維茲其中一個經典角色。 (《生化危機》劇照)

  7. 2016年12月13日 · 為甚麼理論解釋不了生活? 布迪厄告訴你的實踐、場域與慣習. 撰文:張恩源. 出版: 2016-12-13 18:46 更新:2017-05-04 15:33. 你有沒有考慮過,為甚麼再複雜精巧的理論,也解釋不了(更別說指導了)你全部的生活? 為甚麼人和人之間的審美品味會有這麼大的差別,以及這些品味為甚麼會有「高級」和「低級」的區分? 為甚麼讀大學時有些人可以瀟灑自如就全面發展,而有些人付出全部努力也只能勉強應付? 法國社會學家與思想家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的研究與思考對我們回答這些問題或許會有些啟發。 實踐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