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16日 · 若至實行,雖略顯示道之首尾粗概次第滿分之體,生恐懼云“若須如是,誰復能修”而捨棄故。. “道之首尾”,即菩提道從最初一步到最後一步。. “粗概次第滿分之體”,即大概的、次第完整的道體。. 彼等到了實修時,雖然只是粗略顯示菩提道從頭到尾大概 ...

  2. 消文25 P23 L2 – L10.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者。. 由講聞法所獲眾善,應以猛利欲心迴向現時、究竟諸希願處。. 在講聞結束時應該進行的軌則,分為四項. (科判表四:甲三「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的乙三)。. 第一正說如合行者. 第一、正說應該如何行持 ...

  3. 2020年9月12日 · 新譯廣論. 【如是若由染污無明薩迦耶見,他自在轉,三門作行殺等不善,集非福業。 若行捨施守護戒等欲界善法,是集褔業。 若修靜慮無色地攝奢摩他等,是為積集諸不動業。 因此,若受「染汙無明」和「壞聚見」影響,而以身、語、意三門從事殺生等不善法,便是積集「非福業」。 實行佈施、守護戒律等欲界善法,便是積集「福業」。 修習「色界」或「無色界」靜慮三摩地境的奢摩他(止),便是積集「不動業」。 【若爾於三有中一切盛事,見為過患,希求解脫欲樂,發起修眾善業,又於無我義如理觀察慧相應思諸善淨業,是否集諦生死因耶? (問:)如果已看見三有一切世間圓滿盛事的過患,且為求解脫的願欲激發,那是否能產生大量善業? 還有,這種與如理觀察無我意義之慧相應的善「思業」,又是不是生死輪回之因的「集諦」呢?

  4. 今初. 己一、總示親近意樂. 華嚴經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諸善知識,能攝一切親近意樂所有扼要。 即彼九心攝之為四。 《華嚴經》中說,要以九種心 (孝子心、金剛心、大地心、輪圍山心、世間僕役心、除穢人心、乘心、犬心、船心) 來親近承事善知識,而這九種心是能完全含攝親近與承事善知識,所應該具備的意樂的綱要。 這九種心又可歸納為四大項。 棄自自在,捨於尊重令自在者,如孝子心。 謂如孝子自於所作,不自在轉,觀父容顏,隨父自在,依教而行。 如是亦應觀善知識容顏而行。 現在佛陀現證三摩地經中亦云,「彼於一切應捨自意,隨善知識意樂而轉。 」此亦是說,於具德前乃可施行,任於誰前不能隨便授其鼻肉。 第一是孝子心。

  5. ① 由修習皈依趣入聖教之門。 ② 發起為一切現前安樂及究竟淨善根本的決定信心。 ※﹝初中分四:① 由依何事為歸依因,② 由依彼故所歸之境,③ 由何道理而正歸依,④ 既歸依已所學次第﹞. 辛一 由修習皈依而趣入聖教的殊勝大門: 【因雖多種,然於此中是如前說,於現法中速死不住,死歿之後,於所生處亦無自在,是為諸業他自在轉。 壬一 皈依之因: 皈依的因雖有多種,但是此處是像前文所說,我們很快便會死亡,不能長留此世,而且死後便會受自己的「業力」主宰,沒有能力決定自己的投生處。 【其業亦如《入行論》云:「如黑暗依陰雲中,剎那電閃極明顯,如是佛力百道中,世間福慧略發起,由是其善唯羸劣,恆作重罪極強猛。 」】

  6. 2020年3月14日 · 雖造微少福,他世引大樂,亦作諸大義,如諸穀豐熟。. 」】. 《法集要頌經》說:雖造小罪在後世也會感生極大禍殃及巨大的苦惱,猶如丁點劇毒入腹。. 雖造小福,在後世也會感生極大的安樂及無盡的意義,猶如眾多稻穀成長而豐收。. 【從輕微業起廣大果 ...

  7. 消文 63 64 頁 8 行 如是若於暇身,能發一具相取心要之欲樂,須思四法。其中須修行者,謂一切有情,皆唯愛樂而不愛苦,然引樂除苦亦唯依賴於正法故。 第七項、以四種特法修持的軌理 生起一個合格的暇滿人身,想要獲取心要,必須思惟以下四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