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4日 · 早前有網民發現他的家居曝光,去年播出的無綫節目《家居築則》曾介紹南區一豪宅裝修,室內設計與藝術品擺設,跟Tyson Yoshi在家中自拍的背景相似。屋主沒有現身節目,由設計師向主持講解,並介紹屋主夫婦跟成年子女同住,兒子從事音樂創作。

  2. 2024年5月4日 · 雨天|暴雨下家居窗戶、抽氣扇滲水漏水 急救有法 楊紫瓊獲頒美總統自由勳章 拜登讚揚 文化橋樑 2025年公眾假一覽 聖誕、農曆年、勞動節放長假攻略 聯合國料加沙重建或要80年【多圖】 母親節好去處 灣仔夏誌市集表演、黃大仙祠工作坊製 ...

  3. 10 小時前 · 同場加映:我沒有孩子,但我亂入了BB展. 【明報專訊】育兒是一件大事,對政府來說關乎社會勞動力,對家庭來說是傳宗接代、生活和意義的重心,對商家來說是龐大的商品和服務市場。. 這件大事並非人人參與,世界大概可分成兩類人:育兒的人,不育兒的 ...

  4. 10 小時前 · SARS時期父母在家制訂嚴格衛生措施,她亦幫忙消毒家具,像個「小護士」。 竣謙於澳洲一間公院當護士,他透過視像分享,說中學已到外國讀書,和父母相處不多,成為護士後常和父母分享病房經歷和請教他們。

    • 從《為何你負擔不起一個家?》說起
    • 香港的「房屋-金融反饋循環」
    • 深層次土地問題

    放眼世界,尤其年輕一代,難以自置居所已成普世現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Josh Ryan-Collins在其小書Why Can't You Afford a Home?提出「房屋-金融反饋循環」的新穎論述,剖析現時銀行及土地在經濟中的角色,來說明這道傳統經濟理論無法解釋的問題(註1)。有別於香港空談供求的偽命題,這論述是研究西方國家大量歷史經驗的成果。作者先釐清土地的獨特性,再以大量歷史證據和經濟數據,深入淺出娓娓道來今天見到的危機及一些相應措施是如何出現的。 西方政府二戰後為重建社會,採用凱恩斯經濟政策,組織經濟需求、提高就業來建立強健福利國家。增加自置物業率是需求管理的重要一環。1970年代末後,經濟結構重整繼而衰退,戴卓爾夫人一句斷言「別無選擇」,新自由主義興起,強調市場經濟的個體力量。公...

    金管局今年3月說,本港家庭負債(包括住宅按揭、信用卡及其他貸款)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自2020年上半年的85.2%上升至下半年的90.2%,創出高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6月公布香港金融體系穩定評估報告,指出本港財富分配偏向於高入息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的債務與收入比例已很高,若出現嚴重壓力,債務比率會顯著增加。金管局的「匯思」不直面事實,卻為家庭負債比率飈升「洗白」,竟說「不能單看家庭負債比率」,還需「看家庭的資產狀况」。這與2017年着重風險的警告脫節;當時負債比例已高達68.3%。 財政司長陳茂波同出一轍,提到市民置業負擔指數在今年第一季上升至約73%,顯著高於過去20年47%的平均數,他不指出如何減低這方面數值,卻只強調「政府會繼續在造地建屋的工作上加大力度」!議員質詢樓價過高,陳更只指出市民...

    有評論說,「房屋-金融反饋循環」是建基於新自由主義的論述,而西方國家在房屋問題上沿用福利政府政策,與香港的本質大相逕庭(註2)。另外,循環理論脫離在地的考量;只有在其論述樓價上升,催化全球投資者搜尋收益更高但安全保值的房地產作為投資對象時,香港這類國際大都會才出現在循環理論的論述中。例如,前述書中建議政策改革時,提及港鐵發展物業的例子,但膚淺地忽略其引起的諸多社會問題。也有建議可從文化角度探討物業擁有率從1970年代開始不斷上升的現象,導出深入民心的購買房屋是我城的希望機制(註3)。2000、10年代響徹全城的《地產霸權》一書也提出引進公平競爭及開徵土地稅。 無疑,很多坊間論述都從西方角度想像及理解問題,盲目強調資本的單向邏輯,形成先進的西方經濟體及落後的發展中經濟體或「南北對立」的二元對立...

  5. 2023年9月2日 · 政府預期本港人口老化,根據醫管局今年1月引用的統計,本港65歲或以上長者中,每3人便有一人曾經跌倒。衛生署亦指出,跌倒是最常見的長者家居意外。本文整理了長者在家居如何防止跌倒的貼士。

  6. 10 小時前 · 首爾人相信垃圾分類回收就是整潔. 【明報專訊】走在首爾街頭,咖啡店總有一間喺左近。. 熱愛咖啡的當地人習慣簡稱冰美式咖啡為「아아」(Ah-Ah),發音取自英文Iced Americano的字首。. 記者入鄉隨俗,韓國一周行幾乎每天都點上一杯「아아」。. 喝完舌尖仍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