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班傑明·富蘭克林 FRS FRSE,出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美國國父、開國元勛之一。 他是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發明家,同時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共濟會的成員。 作為科學家,他因電學發現和理論成為美國啟蒙時代和物理學史上重要人物。
      www.wikiwand.com/zh-tw/本傑明·富蘭克林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1日 · 班傑明·富蘭克林 FRS FRSE (英語: Benjamin Franklin ,又譯 范克廉 [2] ,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 [3] ),出生於美國麻省 波士頓 ,美國 國父 、 開國元勛 之一。 他是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發明家,同時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 共濟會 的成員。 作為科學家,他因電學發現和理論成為美國啟蒙時代和 物理學史 上重要人物。 作為發明家,他因 避雷針 、雙目眼鏡、富蘭克林壁爐等聞名。 [4] 他創立了許多民間組織,包括費城消防站和 賓夕法尼亞大學 。 [5] 富蘭克林很早就不懈倡導殖民地團結,最初以作者和發言人身份在倫敦呼籲,被譽為「美國第一人」。

  3. 美國境外紀念物. 媒體.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 ˈroʊzəvəlt / [1] /- vɛlt / [2] ROH-zə-velt ,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姓名簡稱為 FDR ), 民主黨籍 政治人物, 第32任 美國總統 , 荷兰裔美国人 , 紐約市 羅斯福家族 出身。 是美國1920至1930年代經濟危機和 第二次世界大戰 的中心人物之一。 从1933年至1945年間,連續出任四屆美國總統,且是唯一連任超過兩屆的美國總統。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 堂兄 狄奧多·罗斯福 是第26任美国总统,故在 中文 世界經常称呼富兰克林·罗斯福为“ 小罗斯福 ”总统。

  4.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 ,簡稱為FDR,華人稱為“小羅斯福”, 美國 第32任總統 (1933-1945),美國曆史上首位連任四屆 (病逝於第四屆任期) 的總統。. 1911年,羅斯福進入 紐約州參議院 ,直至1913年被 威爾遜 ...

  5. 班傑明·富蘭克林 FRS FRSE (英語: Benjamin Franklin ,又譯 范克廉 [2] ,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 [3] ),出生於美國麻省 波士頓 ,美國 國父 、 開國元勛 之一。 他是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發明家,同時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 共濟會 的成員。 作為科學家,他因電學發現和理論成為美國啟蒙時代和 物理學史 上重要人物。 作為發明家,他因 避雷針 、雙目眼鏡、富蘭克林壁爐等聞名。 [4] 他創立了許多民間組織,包括費城消防站和 賓夕法尼亞大學 。 [5] 富蘭克林很早就不懈倡導殖民地團結,最初以作者和發言人身份在倫敦呼籲,被譽為“美國第一人”。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生平
    • 為政舉措
    • 思想貢獻
    • 人物評價
    • 人物爭議
    • 軼事典故
    • 後世紀念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英語: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史稱“小羅斯福”,是美國第32任總統,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超過兩屆(連任四屆,病逝於第四屆任期中)的總統。

    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羅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業救濟與復甦經濟,並成立眾多機構來改革經濟和銀行體系,從經濟危機的深淵中挽救了美國,他所發起的一些計畫仍繼續在國家的商貿中扮演重要角色。除此之外,在其任內設立的一些制度仍然保留至今。羅斯福曾促成了政黨重組,他與其妻埃莉諾·羅斯福是美國現代自由主義的典範。

    羅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陣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1941年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羅斯福力主對日本宣戰,並引進了價格管制和配給。羅斯福以租借法案使美國轉變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使美國成為同盟國主要的軍火供應商和融資者,也使得美國國內產業大幅擴張,實現充分就業。二戰後期同盟國逐漸扭轉形勢後,羅斯福對塑造戰後世界秩序發揮了關鍵作用,其影響力在雅爾達會議及聯合國的成立中尤其明顯。後來,在美國協助下,盟軍擊敗德國、義大利和日本。

    羅斯福是美國迄今為止在任時間最長的總統。羅斯福曾多次被評為美國最佳總統,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4名。

    •中文名: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外文名: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別名:FDR,小羅斯福

    •國籍:美利堅合眾國

    •民族:美利堅人

    •出生地:紐約州

    早年生活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於1882年1月30日出生在紐約。其父詹姆斯·羅斯福一世是外交界和商業界的活躍人物,其母薩拉·德拉諾是出身上層社會且受過國外教育的漂亮女性。詹姆斯比薩拉大26歲。經過母親實施的啟蒙教育之後,羅斯福隨家庭教師學習拉丁語、法語、德語、書法、算術和歐洲歷史。由於沒有兄弟姐妹跟他爭奪父母的寵愛,富蘭克林成了他們的小天地的核心。他們不想寵壞他,他的生活受到了嚴格的、深情的管束。五歲以前,薩拉一直讓他留著垂肩的金色捲髮,穿著童裝,以後又堅持要他穿她的祖先默里族特有的蘇格蘭式短裙,短裙前配有毛皮口袋,頭戴典雅的蘇格蘭高地式帽子。快到8歲時富蘭克林才說服母親給他買了幾套英國海員式的服裝。羅斯福5歲時跟隨父親去見當時的總統克利夫蘭,總統曾給他一個奇怪的祝願:“祈求上帝永遠不要讓你當美國總統。”可是他卻成了美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總統,也是最有威望的總統之一。 1896年,羅斯福被送入以培養政界人物為目標的格羅頓學校,開始適應新的環境。他讀書多,見識廣,文質彬彬,酷愛體育,擅長網球、高爾夫球,愛好騎馬和駕駛帆船。當時,格羅頓公學橄攬球盛行,他就主動組織了拉拉隊,當管理員。他擅長辯論,是“辯論學會”會員,在格羅頓中學他的成績優良,給人的印象是用討好人的辦法來加強自己的地位,以至於雷克斯福德·特格韋爾認為在格羅頓處理困難問題的作法,成了他在後來的類似情況中言行舉止的模式。從格羅頓公學畢業後,曾一度想進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希望自己將來當一名海軍軍官。但是年邁的父親堅決反對。 1900年,羅斯福進入哈佛大學,攻讀政治學、歷史學和新聞學。這一年,他72歲的父親去世,留下了12萬美元的存款,其母從外祖父處繼承了130萬美元的遺產,大學時代的羅斯福十分熱衷於社會活動,學習成績並不突出,數次去歐洲旅行,喜歡球類活動。在哈佛他當了校刊《緋紅報》的出色助理。他邀請擔任紐約州長的堂叔西奧多·羅斯福到哈佛來講演,於是報刊就吸收他為助理人員,恰此時老羅斯福作為麥金利的夥伴與民主黨的布賴恩競選總統。他便主動提出訪問校長,埃利奧特校長接見了這個一年級的新生。羅斯福進攻性地對校長說:“如果你的投票代表你的信仰,你就應該樂意把你的影響放在天平上。”埃利奧特回答了他的問題。不但《緋紅報》刊登了富蘭克林的獨家訊息,美國的其它大報也紛紛作了轉載。羅斯福快畢業時,升為該報的主編。為了保持聲譽,他又在哈佛大學讀了一年的研究生。 1904年,羅斯福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1905年3月,與埃莉諾(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侄女)結婚。總統親自參加了結婚儀式,使得婚禮非常隆重,但富蘭克林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因總統而來,由此激發了他從政的決心。1907年,羅斯福從法學院畢業,進入律師事務所任律師。當時,他還為著名旅美僑領、中國致公黨創始人的司徒美堂在紐約成立的“安良總堂”當法律顧問長達10年已久。

    涉足政界

    1910年,富蘭克林·羅斯福以民主黨人的身份開始涉足政界。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身為共和黨人的總統堂哥時,對方怒而罵道:“你這個卑鄙的小兔崽子!你這個叛徒……”但是富蘭克林·羅斯福沒有改變前進方向。他乘著一輛紅色的汽車,每天進行10多次演說,最終幸運地當選了紐約參議員。 1913年,威爾遜總統任命他為海軍助理部長,他在任7年,表現傑出,主張建設“強大而有作戰能力的海軍”,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海軍中建立了貫穿其一生的影響。1919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為威爾遜的國際聯盟計畫奔走遊說,結果導致1920年競選副總統失敗。雖然此次競選失敗了,但他的作為政治新星的光芒卻未曾削減。此後,羅斯福出任馬里蘭信用與儲蓄公司的副董事長,同時又重操律師業。此外,富蘭克林·羅斯福還從事各種商業冒險活動。 1921年8月,富蘭克林·羅斯福帶全家在坎波貝洛島休假,在撲滅了一場林火後,他跳進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質炎症。高燒、疼痛、麻木以及終生殘疾的前景,並沒有使富蘭克林·羅斯福放棄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堅持不懈地鍛鍊,企圖恢復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療病的喬治亞溫泉被眾人稱之為“笑聲震天的地方”。在康復期間,富蘭克林·羅斯福大量閱讀書籍,其中有不少傳記和歷史著作,卻幾乎沒有經濟學或哲學著作。 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外交思想源於他最欽佩的兩位總統。他的遠房叔叔西奧多·羅斯福教給他如何捍衛民族利益,達到權力制衡。伍德羅·威爾遜教給他:國際秩序是建立在共同維護和平的基礎上的。 1928年,在羅斯福夫人的理解與支持下,羅斯福重返政界,參加州長競選而險勝,於1929年出任紐約州州長(1930年再次當選州長)。紐約可以說是羅斯福培養進行政治活動和管理國家事務的能力的實驗場所。

    克服危機

    主詞條:大蕭條、羅斯福新政 1932年總統競選是在嚴重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進行的。1932年11月作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參加競選,提出了實行“新政”和振興經濟的綱領。政敵們常用他的殘疾來攻擊他,這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終生都不得不與之搏鬥的事情,但是他總能以出色的政績、卓越的口才與充沛的精力將其變成優勢。首次參加競選他就通過發言告訴人們:“一個州長不一定是一個雜技演員。我們選他並不是因為他能做前滾翻或後滾翻。他幹的是腦力勞動,是想方設法為人民造福。”依靠這樣的堅忍和樂觀,羅斯福終於在1933年以絕對優勢擊敗胡佛,成為美國總統。 在富蘭克林·羅斯福首次履任總統的1933年初,正值經濟大蕭條的風暴席捲美國的時候,到處是失業、破產、倒閉、暴跌,到處可見美國的痛苦、恐懼和絕望。富蘭克林·羅斯福卻表現出一種壓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職時發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說,告訴人們:我們惟一害怕的就是恐懼本身。在1933年3月4日那個陰冷的下午,新總統的決心和輕鬆愉快的樂觀態度,“點燃了舉國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提出了旨在實現國家復興和對外睦鄰友好的施政方針。羅斯福入住白宮後,對內積極推行以救濟、改革和復興為主要內容的“羅斯福新政”。“新政”拋棄了傳統的自由放任主義,加強政府對經濟領域的干預,實行赤字財政,大力發展公共事業來刺激經濟。為了推行新政,羅斯福將一批具有自由主義色彩的律師、專家與學者組成智囊團,徵詢方針政策問題;通過"爐邊談話"方式,密切與人民民眾的聯繫,與反對新政的最高法院進行堅決的鬥爭並成功地改組最高法院。 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國國會應羅斯福總統之請召開特別會議。羅斯福先後提出各種咨文,督促和指導國會的立法工作。國會則以驚人的速度先後通過《緊急銀行法》、《聯邦緊急救濟法》、《農業調整法》、《國家工業復興法》、《田納西河流域管理法》等。 1933至1934年的新政著重"復興",主要措施有:維持銀行信用,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對外貿易,限制農業生產以維持農產品價格,避免農場主破產;規定協定價格以減少企業之間的競爭,制止企業倒閉。1935-1939年的新政則著重"救濟"和"改革",主要措施有:更為有力地運用行政干預,實行緩慢的通貨膨脹,廣泛開展公共工程建設和緊急救濟,實施社會保險,以擴大就業機會和提高社會購買力;進行稅制改革,根據納稅能力納稅,分級徵收公司所得稅和過分利得稅等。羅斯福新政恢復了公眾對美國政治制度的信心,強化了聯邦政府機構。並由此使美國的工業、農業逐漸全面恢復。第一個任期終了的1936年,面對國民收入50%的增幅,羅斯福娓娓動聽地描述道:“此時此刻,工廠機器齊奏樂曲,市場一片繁榮,銀行信用堅挺,車船滿載客貨往來賓士。”因此,羅斯福在1936年再次當選總統,也就不足為怪了。

    政治

    1933年,羅斯福在就職演說中表達了他對復興國家經濟的決心。因而懷抱各種不同政見的人都成為他的同盟者,其“新政”得以順利實施。羅斯福使其政府成員在地理上、政治上均保持平衡,其中有自由派民主黨員,也有保守派民主黨員;有三位共和黨員,還有一位女部長。他的立法計畫面向廣大選民,設法幫助美國經濟中主要的利益集團,並爭取共和黨員的支持。 1935年1月,第一例有關“新政”的案件被呈到聯邦最高法院。此後,12個重要的新政法案被保守的最高法院否決。1937年2月5日,成功連任總統的羅斯福向國會提交一份司法改革法案,提出聯邦法官滿70歲後6個月之內未退休,總統可任命一名新的法官到原法官工作之法院工作,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數由9人增加為15人。這被稱為“法院填塞計畫”。在1937年3月的“爐邊談話”中,羅斯福稱,最高法院的法官們已經越界,變成“國會的第三黨派”,他是為了給最高法院注入新鮮血液,法官們應該明白美國人生活中的新變化。 羅斯福的計畫引發巨大爭議。1937年3月,國會僅僅通過了規定法官退休內容的《最高法院退休制度法案》,“填塞”計畫受到重挫。最高法院也轉變態度,於3月29日以5票對4票的結果,支持華盛頓州的最低工資立法。當年5月,保守派大法官德萬特退休,羅斯福得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提名新的大法官。此後5年中,原來9名大法官中有7人退休或死去,羅斯福幾乎重新完全塑造了最高法院。

    經濟

    參見:羅斯福新政 ①整頓財政金融體系:銀行休業整頓,恢復銀行的信用,這是一種應急性措施,旨在迅速穩定金融資本市場。真正具有改革性意義的措施則是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和赤字財政政策,它實際上是凱恩斯貨幣理論的具體實踐。這一貨幣政策的推行必然是宣布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可以提高美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從而刺激出口,帶動國內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有利地促進美國國內公共工程事業的發展。龐大的工程開支,來自於政府的財政干預,部分開支就是美元貶值造成通貨膨脹所得。但是由於美國的世界經濟霸主地位,美元貶值必然加劇其它各國的經濟困難,推遲了他們的經濟復興。 ②加強對工業的計畫指導。中心措施是通過工業復興法,其目的在於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但並未觸及企業的所有制。其中有關工資標準和工作日時數的規定,則起了擴大消費、提高生活水平、緩解社會矛盾的作用。 ③調整農業的政策。實際上是政府通過獎勵補償等手段來壓縮農業產量,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這樣有利於穩定農產品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利於環境保護。國家收購農產品等措施則起了國家監督調節經濟的作用。 ④推行“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等系列措施,實際上通過擴大內需來刺激生產發展,起到了調節生產與消費矛盾的作用,同時由國家調節再分配。

    外交

    •睦鄰政策 1933年,羅斯福政府承認蘇聯並與之建立外交關係,同時為了搞好與拉丁美洲之間的關係,提出了“睦鄰政策”。早在羅斯福上台之初,在其就職演說中聲稱:“在世界政治領域裡,我將使本國遵循睦鄰政策。”隨後,美國對拉美政策作了某些調整。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在政治上,主張任何美洲國家不應干涉另一個美洲國家的內政;在經濟上,則要奉行美洲國家之間互惠貿易協定。 1933年12月,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舉行的第七次泛美會議上,美國國務卿赫爾代表羅斯福政府首次簽字同意美洲各國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表示要放棄對美洲各國的“干涉權”。1934年5月29日,羅斯福總統簽署了一項條約,廢除了1903年簽訂的允許美國干預古巴事務的“普拉特修正案”,而美國將保留對關塔那摩海軍基地的支配權。在墨西哥放棄駐軍的權利。在海地和尼加拉瓜撤出了美國占領軍。在巴拿馬放棄其干涉內政的權利。在經濟上,美國與拉美國家簽訂“互惠貿易協定”,增加對拉美各國的“經濟援助”。1934年8月美國同古巴簽定美國同拉美國家間的第一個貿易互惠協定。到1939年底,美國已同11個拉美國家簽訂了貿易互惠協定。 值得指出的是,羅斯福政府的“睦鄰政策”並沒有真正停止對拉美國家內政的干涉。實際上,在兩次大戰之間,美國政府也還時常採用包括武裝干涉在內的各種手段干預拉美國家事務。著名的例子有:1933年古巴獨裁者馬查多被推翻與聖馬丁政府上台以後,羅斯福就曾派遣30艘兵艦,進行干涉;1934年美國訓練的尼加拉瓜國防軍,謀殺了尼加拉瓜的民族英雄桑地諾將軍;以及支持與扶植拉美地區反動獨裁政府。 羅斯福政府的“睦鄰政策”為美國資本進入拉丁美洲地區創造了有利條件,美國壟斷財團在拉美獲得了豐厚的利潤。據有關數字,1930至1938年九年中,美國壟斷組織在拉美以利潤、利息和其他方式獲得的收入達到13.1億美元。到二戰前夕,美國在拉美進出口份額上已大大超過英國;美國在拉美的投資額已接近英國;美國壟斷組織控制了拉丁美洲很大份額的鐵礦、銅礦、白銀、鋅及石油的開採。 羅斯福政府的“睦鄰政策”還有利美國對拉美地區政治的控制。拉美各國,尤其是一些南美國家,對與自己同處美洲大陸,並與自己一樣通過獨立戰爭獲得獨立的美國原本抱有一種親近感,1823年的《門羅宣言》也曾在拉美國家中引起積極的反響。但美國的形象逐漸被自己在拉丁美洲的侵略擴張行為破壞了。1880~1914年,美國鼓吹整個西半球地區具有共同的感情和共同的利益,試圖在整個西半球範圍內組建一個國家聯盟。在美國國務卿詹姆斯·布萊恩的倡議下,第一屆泛美會議於1889年在華盛頓舉行,1901年在墨西哥召開第二次泛美會議,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第四屆美洲國家國際會議上,建立了泛美聯盟,成為一個常設機構,並由美國國務卿擔任常任主席。但由於美國在這一時期在拉美採取咄咄逼人的侵略行徑,拉丁美洲各國對美國的動機抱有懷疑與擔心,所以在20世紀的前30年對美國的建立國家聯盟的想法不太熱心。又由於歷史文化上拉丁美洲與歐洲大陸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拉美國家甚至出現了想通過國聯實行聯歐抗美的趨勢。自1933年羅斯福在蒙得維的亞舉行的第七次泛美會議上宣布其“睦鄰政策”後,泛美主義在美洲大陸重新抬頭。美國在二戰前夕和二戰時期多次召集泛美會議,按美國的旨意統一美洲各國對二戰的態度。大戰結束以後,美國為了鎮壓拉丁美洲日益增長的人民民主革命運動,以反對來自西半球以外的“共產主義威脅”為藉口,於1948年3月至5月在波哥達召開了第九次泛美會議。這次會議把組織較為散漫的“泛美體系”,改組為“美洲國家組織”,把原有的“泛美聯盟”改為這一新組織的秘書處。泛美會議和美洲國家組織成了美國利用來控制拉美各國的政治工具。 •二戰政策

    自由思想

    在1941年1月6日致國會的咨文中,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要求國會根據租借法案,把必要的武器裝備提供給那些總統認為其防禦對美國利益至關重要的國家。由於戰爭逼近,他宣布了四項「人類的基本自由」這項宣布,被認為是關於美國人民準備為之奮鬥的原則的最簡要聲明。被羅斯福稱為四大自由的分別是:表達意見的自由,崇拜的自由,不虞匱乏的自由,免除恐懼的自由。 第一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發表言論和表達意見的自由。 第二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以自己的方式來崇拜上帝的自由。 第三是不虞匱乏的自由——這種自由,就世界範圍來講,就是一種經濟上的融洽關係,它將保證全世界每一個國家的居民都過健全的、和平時期的生活。 第四是免除恐懼的自由——這種自由,就世界範圍來講,就是世界性的裁減軍備,要以一種徹底的方法把它裁減到這樣的程度:務使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向全世界任何地區的任何鄰國進行武力侵略。

    人才思想

    羅斯福畢業於號稱政治家和外交官搖籃的哈佛大學,主攻法律,但他不喜歡法律。作為領袖人物,羅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擁有一個美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的“智囊團”並能充分地發揮它的作用。早在擔任州長時,羅斯福就開始羅織各方面專家,組建顧問班子。到入主白宮時,這個班子已初具規模, 後經挑選、擴充,日臻完善,形成了他的“智囊團”。其中人員包括特格韋爾、 阿道夫·伯利和雷蒙德·莫利這樣的經濟專家,馬歇爾這樣的參謀人才,霍普金斯這樣的外交活動家。 “智囊團”比國務院班子靈活,不講究資歷,甚至超越黨派。正是這批智囊人物,成為羅斯福作出決策時的主要思想來源。 羅斯福初任總統時,工廠停工、銀行倒閉、農民破產。羅斯福的首要任務就是對付經濟危機。他沒有管理企業的經驗,但他卻運用了“智囊團”經濟專家們的智慧。由於這批經濟學家出謀劃策,反危機的“新政”得以順利推行。在“新政”頭100 天,羅斯福就簽署了15 項重大法令,這些法令的草案,主要來源於其智囊人物。到1935年,生產、就業和製造業工資總額的指數就取得大幅度回升的成就。不懂經濟的總統奇蹟般地恢復了美國的經濟元氣。 1941年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羅斯福又一次求助於他的“智囊團”。他的大部分智 囊人物,包括精通戰略的馬歇爾,在分析了軸心集團各國的戰爭潛力、戰略地位以後認為德國是軸心集團主力,擊敗了德國,日本就必敗無疑。於是提出了“先歐後亞”的建議。羅斯福據此作出了戰略決策, 在太平洋取守勢, 集中力量於大西洋方面。 歷史證明, “先歐後亞” 是當時最佳的戰略選擇。 除博採“智囊團”的建議外,羅斯福也把執行權交給智囊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比人力、比智力、比科技、比工業和資源的總體戰。指揮作戰已不像拿破崙時代那樣憑直覺而是要依靠軍事科學。羅斯福遠不是軍事專家,但他大膽起用軍事人才。在太平洋戰場,他依賴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在中印緬戰區,他讓史迪威獨當一面;在歐洲,他讓艾森豪全權指揮遠征軍。最後,在華盛頓,還有一個可以信賴的馬歇爾,以陸軍參謀長的頭銜節制三軍。作為總司令,羅斯福不像希特勒那樣去背誦某一兵器的月產量;也不像史達林那樣守在電話機旁指揮每一個戰役;更不像邱吉爾那樣親抵北非沙漠干涉某一個炮兵連的調動。他很少過問戰術問題,這樣,參謀長們就能以軍事專家的眼光,獨立判斷,相機行事。事實證明,這是最符合現代戰爭要求的指揮結構。總統由此可騰出時間潛心研究大戰略,而參謀長們也就有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機會。

    非殖民化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久,美國國務院即著手研究戰後世界安排問題,殖民地是其中重要內容。美國計畫戰後在殖民地建立國際託管制度,這來源於羅斯福的非殖民化思想。羅斯福的非殖民化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41年英美簽署的《大西洋憲章》。在《憲章》中兩國宣稱,支持民族自決和獨立,“尊重各民族自由選擇其所賴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權利。各民族中主權和自治權有橫遭剝奪者,兩國俱欲設法予以恢復”。在與英國首相邱吉爾討論時,羅斯福堅持《憲章》不僅適用於歐洲,也適用於全世界各地,包括殖民地在內。《大西洋憲章》是美國戰後世界安排的指導性檔案,它不但確立了“機會均等”、“貿易自由”、“航行自由”等對美國有利的原則,而且成為羅斯福推行非殖民化政策的旗幟。 在以後的國際會議以及與下屬談話中,羅斯福多次談及對殖民地實行國際託管的構想。1942年6月1日,他在與來訪的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會談時提出了由國際組織託管各國殖民地的主張,並且以印度支那、馬來屬邦和荷屬東印度為例。1943年3月他又向英國外交大臣艾登表示,在擊敗日本後,並非遠東所有殖民地都將歸還給原來的宗主國,一些不能立即獨立的殖民地應置於聯合國的國際託管之下。在1943年10月舉行的英美蘇外長會議上,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提交了一份由羅斯福起草的檔案,提出設立專門的國際託管機構,把殖民地由一國託管轉變為國際託管。在以後的德黑蘭會議和雅爾達會議上,託管問題均被列為會議議題。

    總評

    作為政治家,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美國歷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他的政敵認為他淺薄、無能、狡猾、獨裁;而其擁護者則稱他是美國經濟的救星,認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衛者。一般人都承認:作為政治領袖,他獲得廣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納了各種觀點的領袖人物。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們一致認為,羅斯福與華盛頓、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總統。許多專家認為:儘管偶爾有混亂現象,但羅斯福政府的行政效率還是很高的。 富蘭克林·羅斯福無疑是一個時代的偉人,但又是一個執著地追求美國現實利益的總統,他的行為方式更多地體現出了實用主義的傾向。正是這種不拘泥於教條理論的務實態度,才使羅斯福在內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其他評價

    •美國著名記者詹森在羅斯福傳記中寫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爛的古老結構比任何人都多,他對美國整個面貌的改變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國這座建築物從整個來說,是相當美好的。" •《美國史》一書的作者拉夫爾·德·貝茨評論說:“羅斯福或許還不能被認為是一個知識界領袖,在許多領域,他的造詣並不深,也不是一個見地卓絕的思想家。 或許正因為如此,羅斯福才不像邱吉爾那樣,事必躬親。而強大的‘智囊團’彌補了他專業知識的缺陷,保證了他政治上的成功。” •羅斯福的傳記作家讓·愛德華·史密斯在2007年如此說:“他把自己從輪椅上舉起,把整個國家自屈服中解放。” •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關於羅斯福逝世的記載:的確,羅斯福可以說是在戰爭的最高潮的時刻,而且正當最需要他的權威來指導美國政策的時候死去的。我跟這位卓越人物的關係,在我們共同工作的漫長而充滿驚濤駭浪的歲月中,曾經起過極其巨大的作用。現在這些關係已經告終,一種深沉而無可挽回的損失之感把我壓倒了。……請接受我對於你的悲痛的損失的最深切的同情。這也是英國和全世界各地自由事業的損失。我對你們全家深切同情。 •阿瑟·施萊辛格在《外交事務》撰文指出:羅斯福是一個忠實的威爾遜主義者,他相信集體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最終目標,他的戰時政策保證了美國成為聯合國的一個成員,作為威爾遜的信徒,羅斯福實現了威爾遜集體安全的理想。

    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民權記錄一直受到很大爭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富蘭克林·羅斯福於1942年作出最後決定下令拘留日裔、義大利裔、和德裔美國人(許多人一直到戰後才釋放)。自1960年代起他被指控不採取果斷的行動以防止制止大屠殺造成6百萬猶太人死亡。批評者指出,在1939年大屠殺發生時,936位猶太難民在聖路易斯號客輪上被剝奪了庇護權,不允許其進入美國。

    但他對廣大的弱勢族群來說又是一個英雄,特別是非裔美國人、天主教徒、以及猶太人。在新政救濟程式中對非裔和美國原住民有不錯的待遇,儘管他們都不在WPA(公共事業振興署)與CCC(民間資源保護隊)擔任重大的領導角色。羅斯福需要南方民主黨人支持他的新政計畫,因此,他決定不推動反私刑立法,因為那樣一來可能會危及他所提最優先項目的通過。羅斯福非常成功地吸引了絕大多數的非裔、猶太人、天主教徒加入和他的新政聯盟。從1941年起,羅斯福總統頒布了一系列行政命令,旨在保障種族、宗教、少數民族平等分享新的戰時工作。他推動政府接納非裔美國人在軍中擔任更好的職位。

    奇怪祝福

    羅斯福5歲時跟隨父親去見當時的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小小的羅斯福給總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臨走時,總統卻給了他一個奇怪的祝福:“祈求上帝永遠不要讓你當美國總統。”可是他卻成了美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也是最有威望的總統之一。

    狗在乎

    在1944年的一次訪問期間,有傳言稱羅斯福不慎將他的愛犬法拉丟在了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上,為了找回法拉,他竟然下令派遣一艘驅逐艦去營救法拉。此時,正值總統大選之際,共和黨人藉此機會對其大加攻擊,羅斯福大膽回擊:“對於共和黨人的攻擊,我不在乎,我妻子不在乎,我的兒子也不在乎,但我的狗法拉,它在乎!”羅斯福語出驚人,迅速變被動為主動,重新贏得選民支持。如今,在華盛頓的羅斯福塑像旁,也佇立著法拉的塑像,而法拉的小腦袋已經被絡繹不絕的遊客摸得光滑如鏡。

    連任感想

    1944年3月25日,羅斯福第四次連任美國總統(72天后逝世)。《先驅論壇報》的一位記者採訪他,就他連任總統之事問他有何感想。羅斯福笑而不答,請記者吃一片三明治。記者覺得這是殊榮,很快就吃下去了。羅斯福又請他吃第二片,記者受寵若驚,又吃下去了。這時,羅斯福又請他吃第三片,雖然肚子已不需要了,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吃下去。這時羅斯福微笑著說:“現在已經不用回答你的問題了,因為你已經有了親身的感受。”

    地名

    •法國里昂BRON區有條街道名為富蘭克林·羅斯福街。 •台灣台北市與新店區間有一條六線(部份八線)大道,亦稱作羅斯福路,即紀念羅斯福總統,台北捷運新店線位於其下方。 •1945年至1949年間,天津市和平區的和平路,當時曾名為羅斯福路。 •為紀念羅斯福總統對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和對中國抗戰的援助,“國立羅斯福圖書館”在重慶設立後,於1947年5月1日正式對重慶市民試開放。1949年11月30日,其更名為“國立西南人民圖書館”。1955年5月,與原重慶市人民圖書館、原重慶市北碚區圖書館三館合併,組成“重慶市圖書館”。1987年,更名為“重慶圖書館”。2007年重慶圖書館遷往新址後,原址作為“羅斯福圖書館舊址”對外開放,主要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抗日戰爭重要歷史檔案。2019年1月22日,“國立羅斯福圖書館”的復刻版“重慶圖書館兩江國際影視城分館”正式對外開放。 •1962年連線美國緬因州盧貝克的緬因州國道189和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的坎波貝洛島的大橋建成,該橋被命名為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大橋。

    紀念館

    羅斯福紀念館坐落於華盛頓特區,與位於潮汐湖(TidalBasin)旁的傑佛遜紀念堂為鄰,並且他的頭像出現在10美分硬幣上(美國人亦稱其為羅斯福10美分)。許多公園和學校,以及一艘航空母艦和一座巴黎的捷運站以及在美國及世界各個角落數以百計的街道和廣場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6.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 ˈroʊzəvəlt / [1] /- vɛlt / [2] ROH-zə-velt ,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姓名簡稱為 FDR ), 民主黨籍 政治人物, 第32任 美國總統 , 荷蘭裔美國人 , 紐約市 羅斯福家族 出身。. 是美國1920至1930年代經濟危機和 ...

  7.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民主黨籍政治人物第32任美國總統荷蘭裔美國人紐約市羅斯福家族出身。 是美國1920至1930年代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心人物之一。 從1933年至1945年間,連續出任四屆美國總統,且是唯一連任超過兩屆的美國總統。 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遠房堂兄狄奧多·羅斯福是第26任美國總統故在中文世界經常稱呼富蘭克林·羅斯福為小羅斯福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