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小暑

      • 2024年7月6日 星期六
        農曆六月初一
  1.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鬥指辛,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於每年公曆7月6-8日交節。. 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 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 ...

    • 历史渊源
    • 气象变化
    • 物候现象
    • 农事活动
    • 传统习俗
    • 文学创作
    • 起居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能准确反映自然节律变化,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 [10-11]

    小暑即为“小热”,意思是此时虽然已经能够感受到天气的炎热,但是并未达到一年内最热,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开始。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雷暴频繁,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小暑时节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步缩短,但为何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然节节攀升呢?这是因为太阳直射点虽然在南移,但仍然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是收大于支,所以这一段时间内气温还会继续上升。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开始进入伏天,“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海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三伏天”高温、高湿”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北方地区“高温、干燥”。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到了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节气后,大地少有凉风,而且吹的风还会带着热浪。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中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中国南方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总之,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雷暴增多。 [1] [3] [10-11]

    小暑后,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根据黄河流域周边地区景物结合二十四节气特点,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4]

    蓄水防旱

    小暑时节,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20]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在此时显得十分重要。

    农作物管理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 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 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 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 小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节气期间早稻、春玉米处于灌浆乳熟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农事活动以防止早衰、促进灌浆、提高千粒重为目标,生产上需注意预防高温逼熟和干旱灾害,遇35℃以上高温或干旱时可采取灌溉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或喷施叶面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 中稻、夏玉米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期,期间需水量大。中稻田过早断水不利于有效分蘖形成和幼穗分化,夏玉米可能出现卡脖旱而导致严重减产。棉花处于花铃期,晚稻处于秧田期,需注意保持沟渠通畅,防止渍涝。此外,小暑期间天气条件好,是开展病虫防治等田间作业的有利时机。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综述

    民间小暑有“食新”、“吃饺子”、“吃炒面”等习俗。此外,在农历的六月初六这天,民间有晒书画、衣物的习俗。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

    “食新”习俗

    在过去,中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最爱的吃食。俗语:“好吃不过饺子“。

    农谚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 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 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小暑小禾黄。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时节炎热,人体消耗大,所谓“无病三分虚”,会有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征象,所以此时强调解热防暑,补充体力。

  2. cmk.ha.org.hk › zh-cht › information-index二十四節氣 | 小暑

    二十四節氣 /. 小暑. 小暑時間. 2024年小暑的日子是 7月6日。. 「暑近濕如蒸,熱近燥如烘。. 」所謂小暑,就是「暑氣至此尚未極也」,天氣日漸炎熱,可是還未去到最熱的時候。. 氣候特點. 到處綠樹濃蔭,時有熱浪襲人之感,並有狂風驟雨來臨。. 溫度很高 ...

  3. 小暑是中国传统历法中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6日-7月8日之间斗指丁此时太阳位于黄经105 。 物候 [ 编辑 ] 温风至:至,極也,溫熱之 風 ,至此而極矣。

  4. 小暑是中國傳統曆法中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的7月6日-7月8日之間斗指丁此時太陽位於黃經105 。 物候 [ 編輯 ] 溫風至:至,極也,溫熱之 風 ,至此而極矣。

  5. 2023年7月7日 ·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代表著夏季的正式開始。在小暑這一天,人們有一些傳統的習俗和活動,以慶祝這個特殊的時刻。以下是一些與小暑相關的習俗: 1. 飲小暑小暑是夏季的開始,氣溫逐漸升高,人們需要適應炎熱的天氣。

  6. 2023年7月5日 · 小暑的由來 顧名思義,小暑是屬於夏季的其中一個節氣,通常是在國曆7月7日或8日,是夏至與大暑之間的節氣,因此雖然小暑時節不算非常非常炎熱,但是卻也讓人漸漸地感到夏季高溫的威力,一直到二十四節氣的大暑,就是一整年最熱的時候。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