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7月1日 · 1. 3512. AI、雲端、網路等這些名詞與保險業務銷售有什麼關係? 客戶失去對保險業務人員的信任,該如何挽回? 業務人員的專業與價值要如何具體呈現? 透過RFC專業講師們的對談,帶領業務人員找出答案。 數位化的時代來臨,從事保險業者都有感於新時代跟過去不同了,對於保險業務人員或財務顧問如何重新定位自己並找到自我價值,是一項重要課題。 也因此有許多業務人員選擇透過專業財務課程來讓自己更加專業,讓自己能在保險業中脫穎而出。 誠如《雙城記》之中的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臺灣壽險業的投保率已經達到240%,平均一人至少有2張以上的保單,有人會覺得市場已經飽和了,而有人認為這是個機會,代表這個市場愈來愈成熟,保險觀念也愈來愈好,不用花費太多力氣談保險。

  2. 2024年3月1日 · 行銷講堂. 3方法化解客戶保費相關的拒絕. 文 林育瑋 照片 本刊資料.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4 年 3 月 1 日. 0. 96. 縱然是千萬保費菁英,在銷售中也一樣會遇到客戶的拒絕,但他們總能成功化解異議問題。 作為公司個人業績全國第1名的唐干是如何應對客戶拒絕的? 且看她的分享。 縱然是千萬保費菁英,在銷售中也一樣會遇到客戶的拒絕,但他們總能成功化解異議問題。 作為公司個人業績全國第1名的唐干是如何應對客戶拒絕的? 且看她的分享。 不少業務員都有這樣的感受:相比定期險,銷售終身險總是更艱難。 唐干發現,客戶在認同了保險的功用後,仍會對配置終身型保險產生猶豫,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擔心「未來能否交得起保費」。

  3. 2018年8月1日 · 2018 年 8 月 1 日. 0. 910. 很多主管在管理部屬的過程中都會面臨一個類似情況:許多部屬常常左耳進、右耳出,經過一段時間後又打回原形。 主管只能繼續苦口婆心地勸阻,卻未見成效,針對此狀況,主管應該怎麼辦? 一、管理的前提:將部屬的缺點和錯誤行為進行分類.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但主管若想管理好部屬,就要先學會處理部屬的缺點或錯誤行為,學會觀察、瞭解部屬,最後才能分別進行糾正。 而依據缺點或錯誤性質程度的不同,可分為2類: 1.普通缺失。 普通缺失從字面意思看,就是一些無傷大雅的缺點。 這些缺點對本人而言,不會產生太嚴重的後果,也不會對周圍的夥伴產生太大的影響。

  4. 2024年2月1日 · 2024 年 2 月 1 日. 0. 244. 於公,讓保戶得到長久的保障;於私,讓業務員與公司得到持續性的收入。 繼續率一直是所有保險公司與團隊十分重視的指標,但是繼續率有不同的定義,業務員與團隊應該遵循哪種繼續率指標? 又該如何簡單計算自己的繼續率? 繼續率是一個反映「客戶在第一年投保後,後面的年份是否仍繼續繳納保費」的指標,又俗稱為「續保率」。 繼續率愈高,代表行銷員銷售的保單品質相對較好,大體可分為保費繼續率、保單件數繼續率、保額繼續率3種類別。 具體來說,這3項指標各有不同: 保費繼續率:最常被提及、備受保險公司關注,是保險公司用來擬定業務計畫、評估公司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 保單件數繼續率:通常用於考核保險從業人員簽成的保單的品質,以及評估保險行銷團隊永續發展的能力。

  5. 2021年12月1日 · 保霖指出,臺灣保險業是相對成熟的保險市場,想要在經營上脫穎而出,正確思維與方向務必要精準。 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所有的事情都是一體兩面,關鍵就取決於自身的思維。 他更舉出,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在其《魂動108》一書中提及,人生與工作的結果有一個公式——思維×熱情×能力。 在這個公式中,熱情與能力只有0~100分的差別,思維卻有-100~100分的差異,由此顯見正確思維的重要性。 而正確思維(相信、信念、正向、態度等)之建立來自於一次次經驗累積與挫折。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感謝生命中的低潮,因為這些都是最重要的「禮悟」,而後做出正確回應——操練精進、面對問題、反省自己,最終做出改變。

  6. 2020年11月1日 · 1.笑臉氛圍. 壽險行銷是一份高強度與高壓力的工作,業務人員在每日的拜訪和面談時,不免吃閉門羹或遭遇拒絕,這些挫折很容易帶來負面的情緒,有的夥伴很容易受這些負面情緒的牽絆,將不愉快寫在臉上。. 如果一個團隊中,每天大家都帶著一張幽怨或哀傷 ...

  7. 2023年7月1日 · 891. 今年38歲的南山人壽元捷通訊處處經理高翊紘,談及對Z世代的特質和領導時坦言:「這不是一個很容易的課題,因為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年份,就將族群的特質隔開。 」在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元捷通訊處,世代間的性格就好比光譜般,既有世代融合的特質、也有各自獨特之處。 在元捷通訊處,夥伴年齡恰好交界於Y世代(1980年後出生)和Z世代(1997年後出生)間,換算成年齡,夥伴年紀皆約莫落在20、30歲。 而在通訊處裡最年長的高翊紘處經理,就像大家的兄長般地照顧通訊處的年輕夥伴。 問起高翊紘,Y世代和Z世代之間,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特質? 又該如何與夥伴共同扶持、成長,才能打造出一個高向心力的團隊? 剖析雙世代特質,創造出合作與成長契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