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明醫網 > 麥煒和醫生. 醫生用於斷症或作出決定的思考模式,大致可分為以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為基礎的鑑別診斷法(Differential diagnosis,dDx)和以慣性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為基礎的捷思法(Heuristics)。 電視劇《醫神》經常引用的便是前者,主角們首先會收集患者的詳細病歷,繼而推算出一切的可能性(即是dDx),再根據病情的吻合程度、病症的或然率、診查結果等等將其逐一排除,直至收窄到正確的答案。 傳統上,醫學院教授的便是鑑別診斷法(所以醫學生開口埋口也是「排除」這個、「排除」那個),不過,到了臨牀實戰,大部分醫生卻會轉而採用捷思法。

  2. 5 天前 · [2024-01-02] 明醫網 > 健康醫事. 根據公共政策智庫組織SecondStreet.org收集的數據,加拿大在手術或診斷掃描輪候名單上的患者死亡人數已達到5年來的最高水平。 該機構最新的政策簡報《在輪候名單上死亡》(Died on a Waiting List)顯示,2022-23年,在等候手術或診斷掃描期間死亡的病人超過17,000人。 此一數字包括等候可能救命的手術,如心臟手術病人,及等候改善生活質量治療如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 輪候名單上等待的時間從少於一周到逾10年不等。 SecondStreet.org總裁及報告作者克雷格(Colin Craig)表示:「我們正在目睹政府坐視病人死亡,這真可悲。 投入更多錢於事無補,政府過去30年來都已這麼做。

  3. 5 天前 · 猩紅熱是經由直接接觸從患者呼吸咳嗽或打噴嚏時噴出的飛沫很少是經由間接接觸其他物件傳播最容易受感染的年齡是五至十五歲的學齡兒童其他會增加患上猩紅熱風險的因素包括: (一)經常接觸兒童的成年人; (二)多人聚在一起的環境:傳染病 (包括甲型鏈球菌感染)較容易在人多聚集的環境傳播,因而也增加出現風濕熱的風險,包括學校、日託中心、軍事訓練設施等。 猩紅熱曾經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並會致命,但隨着對疾病的認識和抗生素的發明,猩紅熱已容易醫治了,服用適當和適量的抗生素後,病情會好轉,在二十四小時後已不會傳染其他人,若不接受治療,傳染性可長達十至二十一天。

  4. 2024年4月22日 · 明醫網 > 傅卓明物理治療師. 只要細心留意,便會發現很多愛穿高跟鞋的女士、懷有身孕的婦女、與及有啤酒肚人士的腰部到臀部會展現出「前挺後撅」的不良體姿。 醫學上專稱為下交叉綜合症 (Lower Crossed Syndrome)。 這種不良體姿不但會影響外觀令下腹凸出,更會影響身體出現多種痛症,長遠更有機會導致脊椎退化及移位。 理想的下半身體姿應該是腰椎挺直,站立時從上往下看不會被腹部阻擋著向足部的視線,腰椎弧度曲線不會太彎曲,腹部不會凸出,臀部不會撅起。 如果在耳朵垂下一條直線,從身側看到直線應穿過肩關節、髖關節及膝關節的中心點、外足踝關節的前方。 至於下交叉綜合症患者的髖關節及膝關節中心點會偏離這條垂直線。

  5. 2024年4月22日 · 明醫網 > 健康醫事. 多倫多大學醫療網絡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UHN)已委任了一名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旨在借助於人工智能技術來加快診斷、改善患者護理和制訂個人化的治療方案,以及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 該名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是一名華裔,名叫王博(Bo Wang,音譯),他的專長包括機器學和計算生物學。 他還是多倫多的人工智能矢量研究所(Vector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教員之一。 王博是在大學醫療網絡在今年初啟動了人工智能中心後就任上述職位的。 大學醫療網絡說,人工智能中心將那些在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領域、與人工智能合作的醫生和研究人員聚集在一起。

  6. 2024年4月22日 · 上世紀90年代,美國的研究者研究發現,18個月大的嬰兒就能分辨他人的喜好。 實驗中研究人員把一碗生的花椰菜和一碗金魚餅乾放在14或18個月大的嬰兒面前然後每份都品嘗一下做出喜歡或厭惡的表情然後向孩子伸出手問道:「能給我一點嗎? 」如果研究人員表現得似乎很喜歡花椰菜,18個月大的嬰兒通常會把花椰菜遞出去,即使他們自己不喜歡這種東西(14個月大的嬰兒總是拿餅乾給研究人員)。 分析者認為研究顯示,年齡如此小的孩子也不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至少能以簡單的方式理解他人的想法。 到了4歲,孩子對日常心理學的理解更加深入。 看到這樣的研究結果,你會不會覺得孩子世界很奇妙呢? 而且作為大人,我們真不應小瞧那些小不點們,雖然是大人,也許有時候我們還不如孩子懂得多。

  7. 2024年4月22日 · [2019-10-31] 明醫網 > 健康醫事. 華裔65 歲以上的長者, 有2.5~5%的機率罹患失智症,且增加5 歲機率增加1 倍。 為了減緩失智症帶來的衝擊,營養師近年推出融合得舒飲食與地中海飲食的「麥得飲食(MIND diet)」,呼籲高風險患者多吃全穀、豆類等10 大益腦食物保護腦神經,進而延緩失智發生。 營養師許薰云表示,失智症的高風險因子為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疾病、抽菸和缺乏運動。 約有37% 的病人在中風後會發生輕度認知障礙或失智症,超過50% 的糖尿病患也會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抽菸的老人相較於不抽菸者,一年後也會增加79% 阿茲海默症與78% 血管型失智症風險。 麥得飲食的特色為提高粗食比例,並增加單元不飽和脂肪及多元不飽和脂肪,同時降低飽和脂肪與精緻糖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