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此與漢文稍有出入:漢文是「各以一切音海」無「分支」一詞,藏文是「以諸音支分海」,所以宗大師在此處一一解釋「音」、「支分」、「海」三個詞的涵義,如果依漢文本,只須解釋「音」和「海」兩詞的意思即可。

  2. 又如《華嚴經》所說:「專注思惟我的善知識,是為我宣說正法,示一切法的功德,並全面闡述菩薩行儀,而來到這裡。 善知識就像母親餵養我乳汁,善知識則授予我功德法乳,周全地長養我成佛的福智二資糧,並為我遮除一切對修行不利的損惱。

  3. 2021年3月2日 · 智慧總的來說,是對於所觀的事能簡擇諸法,即能夠辨別一切所知法,同時能夠斷除疑惑,此處則特別講述通達五種明處等的智慧。 《成唯識論》說:“云何為慧? 於所觀境簡擇為性,斷疑為業,謂觀得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決定故。 ”(慧的體性,是簡擇所觀察的對境,其作用是斷除疑惑,即在觀功德、過失和非功德非過失的境中,通過慧的推求而獲得決定的緣故。 )所以,慧有分別事理、決斷疑念的作用,也就是通達事理的作用。 如《菩薩地》云:“謂能悟入一切所知,及已悟入一切所知揀擇諸法,普緣一切五明處轉,一、內明,二、因明,三、醫方明,四、聲明,五、工巧明,當知即是菩薩慧之自性。 《菩薩地》說:應知,菩薩的智慧就是能透徹觀察「能趣入」或「已趣入」的一切所知法,並集中對向五種明處而運作。

  4. 2021年1月4日 · 初當具足何等意樂者:酉一、應具意樂。. 應當具足什麼樣的布施意樂。. 水一、總的應具三種意樂. 先總說應具三種意樂,即戌一、緣所為事;戌二、緣所施物;戌三、緣行施田。. 緣所為事,謂作是念,當依此故圓滿無上菩提資糧佈施波羅蜜多。. 緣 ...

  5. 2020年12月1日 · 菩薩轉世,以菩提心的特性,自然很少遭受損害,即使受到一點損害,也是短暫而輕微。. 申五、無不堪任. 常為眾生宣說正法,身無極倦,念無忘失,心無勞損。. 第五、以菩提心的力量,在成辦眾生的利益方面,菩薩的身體和語言堪能勇猛勤作,常常 ...

  6. 2021年2月26日 · 尤以自所受律儀中應取應捨 :特別的來說,自己所受持的律儀中應取和應捨的一切學處。 日常法師開示 「念」先要以 智慧 來分別得清清楚楚,那麼智慧是分別什麼呢﹖我們首先要了解,佛一切的經論告訴我們,修行過程中什麼是該做的--應該進,什麼是 ...

  7. 2020年11月18日 · ① 真實修習之理 ② 斷疑. ③ 宣說彼等須護持、相續修習 ④ 必須相續修習的原因. 第三,修增上意樂者。 如是修習慈悲之後,應作是思:噫! 此諸有情可愛悅意如是乏樂、眾苦逼惱,云何能令得諸安樂、解脫眾苦? 便能荷負度此重擔,下至語言亦當修心。 午一、真實修習之理. 第三引發無量大慈悲心之後,是修增上意樂。 就是說修習慈心悲心以後,應當要思惟:哀呀! 可愛的眾多如母有情如是缺少安樂、為眾苦折磨,我要怎麼才能讓他們獲得安樂、解脫諸苦呢? 由此便能荷擔救度眾生的重擔,下至語言中也要修心(不但從內心深處生起如是意樂,口中也要念誦這樣的誓詞,不斷使增上意樂強化)。 午二、斷疑. 前報恩時雖亦略生,然此說者,僅生慈悲與樂離苦,猶非滿足,是為顯示,須有慈悲能引是心,我為有情成辦利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