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25日 · 數字顯示有專上教育程度的巴基斯坦裔與尼泊爾裔人口,與從事「好工」的工作人口數字幾乎完全吻合,以巴基斯坦裔為例,持有專上教育程度的有1386人,現職為專業人士類別(899人)與經理類別(556人)的總和有1455人。

  2. 2023年10月26日 · 而尼泊爾在2022年人口約3,050萬人年齡中位數為24歲,國內生產總值為401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則為1,332美元、即約1萬港元。 其經濟結構更為依賴服務業,佔61.4%;其次是農業、狩獵業、林業、漁業,佔24.9%;餘下的13.7%屬工業。

  3. 2023年1月16日 · 人口逾3,000萬的尼泊爾,擁有世上最高14座山峰的其中8座,包括珠穆朗瑪峰。 但這種地形很難從空中導航,特別是在惡劣天氣下,而且由於需要使用小型飛機進入該國更偏遠的山區,情況變得更糟。

  4. 其他人也問了

    • 北有高山 難離三面橫抱的印度
    • 尼泊爾印度教比印度更純?
    • 尼國「抗疫」與印度極其相似
    • 兩國邊境的跨國社群

    談尼泊爾地理,通常會為成三個地理環境。一是喜馬拉雅山的南端山脈,稱為「Himal」。二是高度再低一點、在Hamal以南的山區 ,稱為「Pahad」,此處海拔從800米到4,000米不等,從亞熱帶氣候到高山氣候都有,通常不會長年積雪——這裏也是首都加德滿都(Kathmandu)之所在。 三是再往南一些的「特萊平原」(Terai),佔尼泊爾國土大概四分之一,屬草原、疏林草原、森林和沼澤地,經適當開墾,適合耕作。特萊平原屬於橫越印度北部、巴基斯坦人口稠密區與孟加拉大部分國境的印度河-恆河平原(Indo-Gangetic Plain)北端,使被高山所定義的尼泊爾成為了這片廣大農耕地帶的一員,也使得這個國家在與印度的邊境無險可守。 此等地理形勢就使到尼泊爾從古到今基本上都脫離不了印度歷史。事實上,雖然...

    尼泊爾與印度的緊密關係,使得前者在文化上往往逃不開後者的影響。11世紀,有可能源自克什米爾(Khashmir)的卡斯人(Khas)在尼泊爾西部崛起,短時間內在今天尼泊爾一帶建立起「二二諸國」(Baise Rajya,原意也是22個國家),將其印度教文化和語言傳遍尼泊爾全境。(今天尼泊爾最大的兩個民族亦自稱是卡斯人。) 而13世紀從加德滿都峽谷興起、統治至18世紀末、象徵尼泊爾文化繁盛時代的馬拉王朝(Malla Dynasty),其歷代君王也多以印度教眾生保護之神毗濕奴(Vishnu)轉世為其統治根據。同時,由於穆斯林自11世紀開始侵入印度,以至於後來統治印度大部份土地直至19世紀的蒙兀兒帝國也奉伊斯蘭教為信仰,相對罕有受穆斯林影響的尼泊爾就迎來了愈來愈多逃到山上的印度教眾。 在馬拉王朝治下,...

    也許是這樣的文化影響,使得今天的尼泊爾在抗疫路上,有着與印度極其相似的表現。正如印度衛生部長瓦爾丹(Harsh Vardhan)早前曾同台助銷聲稱能治療新冠肺炎的混合傳統草藥Coronil一般,尼泊爾總理奧利(K.P. Sharma Oli)4月初也曾宣稱番石榴葉能夠治癒新冠。 正如印度上月因大壺節百萬群眾聚集聖城、人山人海入恆河浸水導致群聚感染,再由返鄉信眾流傳各地一般,不少尼泊爾人也越境慶祝大壺節,再返國傳播病毒。當中,2008年下台的尼泊爾末代國王賈南德拉(Gyanendra)及其王后也在返國後「中招」入院。 也正如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及其印度人民黨(BJP)要員大搞民眾政治集會,尼泊爾人除了以「我們的節日比我們的生命更寶貴」為旗幟去群聚慶祝當地節日之餘,總理奧...

    另一方面,尼泊爾南沿特萊平原上的馬德西人(Madheshi),也使得原本已經無險可守的尼印邊境,更加漏洞處處。 雖然尼泊爾深受印度文化影響,其八成人口也信奉印度教,可是尼泊爾的上層社會卻依然是以Pahad山地的帕哈尼人(Pahari)為主導,如今佔總人口大概三分之一。18世紀首次將尼泊爾全境收歸一個國家政府管轄的廓爾喀王國(Gorkha Kingdom)也就是出於此等山地——這也是尼泊爾裔英軍「啹喀兵」(Gurkhas)的出處;在英屬印度年代,尼泊爾政府與英國殖民政府關係友好,其兵員亦曾幫助鎮壓印度叛亂。 自尼泊爾統一之後,政府着意發展農業,增加土地收入,於是有意在特萊平原上面加大開墾。然而,特萊平原卻以瘧疾橫行著稱,慣居山地的帕哈尼人難以長居該地,於是政府開始鼓勵印度的比哈爾邦(Bihar...

  5. 2018年4月30日 · 尼泊爾人家庭觀念重 照顧老人成習俗. 「她來香港時已經74歲,身體OK,只是有血壓高和少少關節痛。 」Gita於香港出生,能說一口流利的廣東話。 40餘歲的她,除了要照顧丈夫、23歲的兒子和10歲的女兒,3年前開始照顧剛移居來港的奶奶。 「我老爺未過身時,奶奶好辛苦啊,因為老爺有精神問題,試過走失,有次醫院冇閂門,佢朝早走咗出去,搵咗幾個鐘。 嗰陣要奶奶、我個仔同埋老爺個細佬,三個人照顧佢。 」Gita說的精神問題即是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但尼泊爾社會對這個病缺乏認識,會看作是精神病。 她指,老爺離世前一年病重至臥床,都是由奶奶Bhakti全程照顧。 老爺離世後,Gita與丈夫決定申請兒子與奶奶來港團聚,希望可以照顧Bhakti。

  6. 2023年11月3日 ·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在尼泊爾,約64%的人口為30歲以下,但在15至29 歲青年中,失業率高達19.2%。 根據尼泊爾智庫Centre for Social Change的報告,在每年有數十萬年輕人加入勞動大軍的情況下,國家的大部分崗位都來自非正規經濟部門,包括家族企業中 ...

  7. 2016年11月17日 · 在種出大廈,建造繁華的過程中,地盤中人一張張的真實面孔,你又可曾直視? 攝影:林振東. 那天中午,Nutan和他的尼泊爾朋友窩在貨櫃裏等待外賣飯盒。 貨櫃坐的幾乎都是尼泊爾人,隔壁貨櫃坐中國人。 「我在這裏學到的東西都是壞的,每一天你問候我、我問候你,這裏的人只是為了錢,你看要在這髒地方吃垃圾般難吃的飯盒,地盤工作是我人生中最大的災難,若不是為了錢……」 Nutan在一間尼泊爾餐廳喝着一杯馬天尼說下去。 Nutan(右二)和尼泊爾工友在貨櫃內吃飯盒。 地盤內的不公平. Nutan 11歲從尼泊爾申請來香港,他爸爸是1997年前退役的啹喀兵,一家人其後陸續申請來香港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