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7日 · 香港金管局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项1500万元以下物业上限70%;1500万元至3000万以下物业上限60%;3000万以上物业上限50%非自用住宅物业的按揭成数上限维持在50%。 第二项: 调整非住宅物业即写字楼商铺等最高按揭成数由5成上调至6成。 第三项: 放宽以资产水平为审查基础的按揭成数上限由40%升至50%适用于所有住宅和非住宅物业。 第四项: 取消现时就主要收入来自香港以外地区的按揭贷款申请人,将所适用的按揭成数上限及“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下调10%的要求;同时取消现时按揭申请人因整体按揭成数超过金管局所容许的水平20%时,将所适用的“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下调5%的要求。 香港金管局指出,此次调整是自2009年首次引入楼市逆周期宏观审慎措施后,首度放宽措施。

  2. 2021年4月11日 · 居屋资助出售单位),即香港房委会推出的居者有其屋计划是香港政府推出以帮助那些超过公屋申请入息限额又无法负担起私宅的群体买房的计划合资格的居民可用低于市场30%~40%的折让价获得属于自己的住房

  3. 2023年9月22日 · 界面新闻. 2023-09-22 19:15发布于北京界面新闻官方账号. 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香港按证保险有限公司9月22日宣布按揭保险计划按保计划就楼花在建预售住宅物业作出修订使适用的合资格准则与已落成住宅物业看齐经修订后价格为1000万港元或以下的合资格预售物业最高按揭保险成数为九成价格为1000万港元以上至1500万港元的合资格预售物业最高按揭保险成数为八成或以按揭贷款上限900万港元计算的成数以较高者为准价格为1500万港元以上至3000万港元的合资格预售物业最高按揭保险成数为七成或以按揭贷款上限1200万港元计算的成数以较高者为准。 经上述修订的合资格准则,将适用于2023年9月22日或以后签订临时买卖合约的自住物业的相关楼花按揭。

  4. 2021年10月29日 · 劏房即是将原本的住宅单位分割成数个更小的出租单位以供低收入家庭或人士居住。 “劏房”其实是民间对于这类分割出租房的习惯用语,而这类房还有一个更专业的名称,叫“分间楼宇单位”。 因为劏房普遍居住环境极端狭小、生活环境恶劣,劏房亦被很多人视作香港社会矛盾的根源之一,甚至被称为“香港之耻”。 根据统计处公布全港劏房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全港近21万人,居于9万多个劏房单位内,当中有近3成住客为25岁以下青年。 劏房问题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人口急剧膨胀. 如今回看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香港人口变化,就是一个人口急剧膨胀的过程。 在70多年的时间里,香港的人口从二战后的不到50万人,迅速增长到今天的740万。 其间,虽然不时有人口外流,但基本保持了每10年50万人的增长趋势。

  5. 2022年10月19日 · 香港思路研究会研究总监王昊对财联社表示, 土地房屋问题是香港最主要的深层次矛盾 ,不但严重影响民生也窒碍香港发展。 在增加土地供应方面,香港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开发无明显保育价值的郊野边陲地带、精简法定程序等。 但 与以往不同的是,每一项措施皆提出了明确目标 ,比如非大规模项目“生地”变可建“熟地”的时间将由最少6年减至4年,大规模项目由13年大幅减至7年。 在公营房屋供应方面, 施政报告创新性提出全新“简约公” ,未来5年兴建约3万个单位; 结合“简约公”和传统公,令未来5年公营房屋总建量较上一个5年期大幅增加约5成。 目标是结合“简约公”和传统公总供应量,将现时约6年的轮候时间“封顶”,在4年内降至约4年半,这也体现出特区政府对于突破土地房屋问题的决心。

  6. 2021年8月31日 · 23年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迎来大变局。 上一次是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轰然启动,带动房地产空前繁荣。 这一次是2021年,在共同富裕的目标引领之下, 房住不炒、住有所 成为新时代房地产的主旋律。 近日,国新办举行“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新闻发布会,会上,住建部表示: “十四五”期间,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 对于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租不好房的现实问题,要下决心下力气解决。 持续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一定调,释放了什么信号? 01. 住有所,意味着什么? 房住不炒的意义毋庸讳言,“住有所”是什么?

  7. 2021年6月18日 · 实现居者有其屋 “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住房金融,健全住房公积金,完善住房供应体制,至今,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仍面临深化改革的要求。 ”回忆起多年前的那段改革岁月,年过七旬的苗乐如仍觉历历在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