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客家民居是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省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客家民居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大都以围字命名,围、围村、围堡、围楼、围寨、围村、围村等,主要有三种样式:客家围、客家排、福建土楼。客家民居主要分布在广东的惠州、河源、梅州、韶关 、深圳,江西的 ...

  2. 者有其计划(简称居屋计划;英语:Home Ownership Scheme)由前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于1970年代所推行,原意是为一些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又不合资格(或不愿意)入住公的市民提供另一种选择。此计划内兴建的苑称为者有其屋屋苑,通称居屋。

  3. 江南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浙水乡注重前街后河,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中国人,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 ...

  4. 围龙,又被称为客家围拢,是客家围(客家围村)中最典型的一种,属于半圆形客家围(客家围村),是具有极强的中国传统礼制、伦理观念及风水意识的围村民建筑,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围龙是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之一,客家居民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 ...

  5. 曾大,原名“山厦围”或“山下围”,是香港最大型的单姓客家围村,位于沙田博康邨旁边,邻近狮子山隧道,是区内保存得最好的围村之一。曾大是开村始祖曾贯万为曾氏族人所建的围村,始建于1847年,前后耗时20年建成,是目前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传统围村之一。围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

  6. (英语:Shophouse),香港称为下铺上居,是常见于华南地区及东南亚的乡土建筑,多为两至三层高,一楼作店铺使用,二三楼为民。店铺前设有骑楼,此设计有利通风及避雨。东南亚不少店,碍于税务及结构规限,都为窄长设计,当地的骑楼因为法例规定为5英尺(1.5米)阔,名为五脚基。

  7. 香港公共邨(音:cūn,亦作“村”,“邨”乃“村”的异体字),简称公。是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或香港房屋协会兴建的公共房屋,惟以前者占大多数,本文亦针对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或其前身兴建的公。香港约有三分一居民、即200多万人居于房委会的67万个,及房协的15万个出租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