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28日 · 提提大家由於保育區內維持着自然生態記者在遊覽時與原居民山豬正面相遇當攝記正想舉機拍攝時山豬迅速逃離攝影範圍觀察所見區內山豬不太怕人如大家有幸相遇為安全仍是要保持距離切勿嘗試接觸及餵飼。 請勿採摘區內荔枝。 同場加映 攝蝶攻略. 保育區內蝴蝶紛飛,要如何用相機捕捉最美的蝶影,大家可留意以下提示: 1.穿鬆身長衫褲,防被蚊蟲咬。 切勿使用蚊怕水,因在驅蚊時亦會驅走蝴蝶。

  2. 2017年11月6日 · 2017-11-06. 來源:香港商報. 鄧卓佳每年都會带領圍村人煮花炮會盆菜宴。 根據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公布的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近年港人最愛的「盆菜」也榜上有名。 據傳,盆菜起源於南宋末年,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是一種雜燴菜式,也是香港新界原居民的傳統食物,當中由新界錦田區鄧氏家族水尾村獨門炮制的盆菜,更被喻為香港最傳統、最地道的。 現在大家在細味盆菜的同時,不妨也重溫一下歷史。 文:雲遜攝:鄧達軒. 錦田鄧氏家族水尾村每年農歷正月十四,舉行花炮會盆菜宴。 能夠被納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絕對要具備可世代傳承的特點,以及凝聚群體認同感的傳統本土文化。 「盆菜」是源於元朗圍村的傳統菜式,之所以被列入名錄,全因一盆盆菜可薈萃百菜百味,基本原則是「和味」。

  3. 2019年9月23日 ·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邱媛媛報道受非洲豬瘟影響內地供港活豬數量持續偏低造成本港豬肉價格連月爆升21日來自山西省生豬品牌呂糧山豬經羅湖口岸抵港首批來港生豬共280頭在各大超市及肉檔開售

  4. 2015年4月9日 · 【香港商報網訊】 新界圍村春秋二祭吃山頭文化由來已久在拜祭祖先後族人即場將帶來的生豬切成小塊下鑊煮之並現場齊共享。 這習俗雖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內,但實況是已愈來愈少鄉村做,數算還在做的,主要是屏山鄧氏,其中到龍鼓灘致祭其十八世祖鄧若虛可說最熱鬧。 而多年來負責龍鼓灘「煮山頭」的鄧聯興師傅也年紀漸大,但幸好得兒子接棒,兩父子今年春祭(4月1日)拍檔,毋懼太陽高照,汗流浹背下仍揮動鑊鏟大力翻煮,所為的是那份鄉里情,亦要把祖宗的事務做好。 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鄧師傅年紀大有兒子接棒. 煮山頭原來是一份要計算準確及準時的工作,早上8時許,鄧聯興與兒子鄧健鵬(Jeff)及兩名員工,已來到龍鼓灘鄧若虛墓旁邊的荔枝林,準備煮山頭盆菜。

  5. 2021年5月9日 · 2021-05-09 10:35. 來源:香港商報. 昔日工業小鎮深井,如今只餘嘉頓公司廠房。 記者 鄭玉君攝. 鄭裕光 (左)與姚志明在水坑上的橋壆閒坐笑談紗廠女工,恍惚回到少年時。 深井這地方,最多人想起的,是燒鵝美食,其次是屋苑處處,很少人想到,它最早是客家人的務農社區,之後成為工業小鎮,曾是客籍及潮籍人士的打工熱門地。 近月有民間組織在深井搞展覽,出版書籍,冀填補對深井既定印象以外的一抹空白。 一些深井老街坊在這場活動中,也受到感召,嘗試尋找舊日的足跡,然而發覺少時遊玩地不是消失就是面目全非,難再接近。 客家村落發展成客潮共匯之地.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月前舉行「村梭深井︰回憶紀行」展覽,另亦出版《村梭深井:他們的百味時代》書籍。

  6. 2019年1月7日 · 祭品類別有甜湯白飯齋菜五牲豬頭豬尾一套青果發粿甜粿紅桃粿豆團豆心豆球糖方糖心塔鳥餅蔞葉橄欖和金絲等當中豆團寓意承傳祖先前人的品德和智慧;「豆心意謂心繫慎終追遠飲水思源

  7. 2020年8月25日 · 2020-08-25 16:40. 來源:香港商報網. 大嶼除了有秀麗風景,亦有不少古村,其中在東澳古道上的䃟石灣及深屈,聚居潮州人及客家人,但農業的式微,加上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現時主要是年長村民常住。 村民出入主要靠古道,須徒步往大澳坐巴士或到沙螺灣乘渡輪往東涌,但動輒要走半小時至個多小時。 深石村村代表吳鳳蓮表示,希望為村民爭取到村巴,由大澳開出巴士可兜上深屈道,接載村民往東涌。 古道長10公里是行熱點. 東澳古道是舊時往返東涌及大澳的主要通道,全長10多公里,現時是行熱門點,市民沿途會經過多個地點,包括起點東涌、䃟頭、沙螺灣、䃟石灣、深屈,至終點大澳。